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逻辑教材都沿用着“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的观点,并认为只有唯心主义者才能谈到没有语言的思维。但是,考古学上的新发现,语言学、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科学上的新成果,使我们有理由怀疑这种观点的“经典性”。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语言亦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能力。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实验科学的一百多年历史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心理语言学领域,这更是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就这一问题心理学界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以华生(J.B.Watson)为代表的思维等同于语言论,即认为思维就是无声的言语行为;(2)萨丕尔(E.Sapir)等人的语言决定思维论,即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决定了该民族感知客观世界的方面,进而决定了其认知方式;(3)与之相对的是皮亚杰(J.Piaget)的思维决定语言论,他认为思维的范畴(逻辑运算水平)决定了语言的范畴;(4)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理论。华生及萨丕尔的理论有其理论基础上的缺陷,目前心理学界持之者甚少;皮亚杰的理论也因其片面性而受到抨击。在当代我国心理学界,为相当多学者所赞同的则是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工具论(以下简“工具论”)。  相似文献   

3.
人的思维的两重性是产生谬误的内在因素,我们从两方面来看: 一、从单个的思维过程来看(静态上),思维在反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表现为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人的认识每一步都是从外界向主观意识的转化,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个别上升为一般.又用一般概括个别。但是人的思维的能动性本身具有使思维离开现实的趋势,即从最初的抽象开始,就潜伏着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抽象过程中.人的主观思维活动所得到的概念、判断、推理等产物,达到了对客观对象本质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反映客观对象;另一种是在抽象过程中,主观思维活动不自觉地摆脱了客观性的制约,夸大了主动性的一面而脱离了它的出发点。正如列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科技给人类带来无数创新记录背后所蕴藏的创新思维极大张扬之事实的角度,以人类思维方式发展的巨大变化为背景,结合国际上现代实践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要求,论述了时代呼唤创新思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型。思维方式是社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近代以来思维方式转型之所以没有彻底完成,主要原因是转型的现实社会物质基础没有产生。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新的社会生活为思维方式转型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 呼唤和谐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奎良 《东岳论丛》2005,26(3):22-26
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辩证法强调对立面之间既统一又斗争,但自近代经典力学兴起以来,科学思维就开始向对立面的斗争性倾斜,从黑格尔到毛泽东,作为辩证思维载体的辩证法一直保持进攻的态势。这种对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的强调,是出于实践的选择,无损于辩证法全面而无片面性弊病之本性,但对矛盾对立面之同一性的忽视,在实践中显露了一些弊端。随着时代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挫折失误的深刻总结,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成功经验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语言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史与思维史的关系,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语言与人的思维是同时产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维、艺术、产品等等。它们的生命的活力就在于创新,乃至现代竞争,创新也是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或曰强势)的活水。本文从狭义的意义上讲中国哲学的创新。我认为它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第一,创新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哲学的创新实是对中国社会在其发展、演变进程中所呈现的新的时代精神的捕捉和把握。新时代精神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新形势、新转型、新思维的整合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哲学的创新与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制度…  相似文献   

9.
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忠平 《理论界》2008,(8):137-138
英汉语言各具特色,这是由其不同思维方式造成的。文章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所产生的根源出发,探讨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陆一帆在艺术本质问题的思考中,引进了“社会心理”这个环节,得出艺术并不直接反映生活,而是直接反映社会心理的结论。无疑,陆一帆的探索志在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力图沿着导师指引的方向探寻历史准物主义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这种理论探索的勇气和责任心都是应当肯定和学习的。下面就其中两个问题谈谈我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桑业明 《东岳论丛》2007,(5):146-148
"用实践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实践思维,是马克思哲学用来分析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源自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虚拟思维是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催生物,是实践思维在当代的新发展、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又制约着语言.本族语言能自由输出的原因就在于其在输出之前在大脑里已经拥有相应的思维了,而思维的形成又在于自然的输入环境.在我国,外语学习缺少自然输入环境,但我们可以抓住思维规约语言的内核,把握句法的异同,进行外语思维训练,从而有效推动学生输出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有很多争议。大致来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即:语言决定论,思维与语言相对论,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辨证关系。本文分别分析了这三种主要观点,并由此指出前两种观点有失偏颇,并最终肯定了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人是历史地存在着,人的历史性既是其具体性的表现,也是其有限性的说明。由于这种历史性,使得人的思维由其本质的无限至上性变为现实的有限非至上性。因此,我01每个人以至每代人在思维上都显示出历史的片面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至于说到每一个人的思维所达到的认识的至上意义,那末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根本谈不上的,而且根据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经验看来,这些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因素,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因素多得多。”①然而,人对思维片面性的克服与超越和对思维至上全面性的追求不曾也不可能停止。在此,有…  相似文献   

16.
思维和语言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形式,就是说思维的形成、存在与表达都借助于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活动总是伴随着语言进行的。思维是无声无形的,它只有通过有声有形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离开语言的赤裸裸思维是不存在的。所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就是说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思维,它是通过表达思维来表示事  相似文献   

17.
语言、思维和意义,这三者在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融为一体,但它们却各自分属不同的系统.语言是形式,思维是手段,意义是它们的共同目标.线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而思维却不受线性的束缚.思维具有多维的特点.在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必须把多维的思维从线性的语言中分离出来,才能摆脱语言对思维的纠缠和束缚."去语言外壳"的过程就成功地实践了语言和思维的分离以及意义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历经几千年的探索,仍是一个神奇的未解之迷.尽管各大领域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的专家、学者对其穷尽一生心血,但不管是在二者的产生孰先孰后方面,还是二者的作用孰轻孰重问题上,仍无法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一百家争鸣的局面无疑为世人提供了更丰富,更具体的来自各个领域的证据,使我们能更详尽地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对语言与思维"等同说"、语言与思维"同时共生说"、语言"关联性假说"中的一些术语及其使用进行评述,以便理清各种流派间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片面观点的束缚 ,人们论及思维的有关问题时 ,只谈语言思维而忽略对文字思维的研究 ,从而遮蔽了对人类思维的历时性进程和共时性态势的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重新考察文字的性质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我们就会发现 :文字是人类继语言之后发明的另一套与语言并列的“为事物命名的符号系统” ,从而文字思维不仅是与语言思维并列的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级思维形态 ,而且在思维的清晰性、准确性、深刻性、严密性等方面具有超越语言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语言与思维在很多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从功利主义角度看,语言是思维的媒介;从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在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一个由思维到语言走向的因果关系,同时,大量的语言实验和生活事例说明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思维,因而,二者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