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斌 《天府新论》2010,(5):150-155
《竹枝词》之于明代乐府诗坛,与宫词类乐府、拟古乐府鼎足而立,代表着明代乐府诗的最高成就。明代参与《竹枝词》创作的诗人之多与诗作数量之多,均前无古人。而明代《竹枝词》所涉及的地域之宽广,题材内容之丰富,亦均前无古人。明代诗人更是整百诗的大型连章体《竹枝词》的首创者。在乐府诗史上,明代《竹枝词》由于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而导致了清代"地方性《竹枝词》"的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
王子今 《晋阳学刊》2003,(3):110-112
竹枝词作为原本发生于民间的文学形式,唐代以后逐渐为文人所重视,以其清新生动的风格增益了诗坛的活力。竹枝词不仅具有特殊的文学价值,而且被看作研究社会风俗史和地方文化史的宝贵资料。康熙时代许七云的《上党竹枝词二十一首》,就以对上党风土民情真切细致的描绘,而具有珍贵的社会史料价值。许七云,字耕华,别字画林,安徽桐城人,康熙诸生,著有《芋畹诗集》六卷,《越游草》一卷,《池阳游草》一卷。许七云有《绍兴竹枝词》《漳州竹枝词》、《西江竹枝词》等,是作者游历各地感受四方风情的记录。《芋畹诗集》卷五有《上党竹枝词二十一首》,可…  相似文献   

3.
元末《竹枝词》的繁荣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至正年间,东南沿海一带《竹枝词》创作蔚成风气。这些诗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歌咏男女爱情,或反映风土人情,具有抒情化、个性化、世俗化的鲜明特征。它的繁荣,是东南沿海区域文化个性化、世俗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近代著名的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在青少年时期的诗作,就有热爱台湾,热爱祖国的思想,《台湾竹枝词》即是一例。一、《台湾竹枝词》的写作、湮没及其发现《台湾竹枝词》的写作时间,据丘琮《丘公逢甲年谱》所载,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是年,应童子试,受知於台抚兼学使丁日昌,补弟子员。赴试时,沿途尚须潜斋公背负。试古学,全台第一。以公年最幼,送卷最早,丁中丞特命作全台竹枝词百  相似文献   

5.
自唐代刘禹锡在巴渝仿作《竹枝词》,其体裁被历代诗人喜欢利用,至清代,文人创作《竹枝词》达到极盛状态,仅歌咏西北地区的作品就多达几十部(组),份量大者往往百余首一组,小者也有十余首,可谓五彩缤纷。但就甘肃地区来讲,份量最大的莫过于《甘肃竹枝词》。 《甘肃竹枝词》凡一百首,作者是叶礼,①作于道光二年(1822)夏天。关于作者,史无记载,只知他自号为“龙眠山民”,可能是安徽桐城人,漫游西北,考察民俗风土,查阅史书资料,有感而作竹枝诗一百首,以歌咏甘肃行省之山川地理、民族物产、风俗社会。因为当时的甘  相似文献   

6.
竹枝词研究的一座丰碑──评《竹枝纪事诗》古碧卡竹枝词是乐府近代曲名,本是巴渝一带流行的民歌,中唐诗人刘禹锡为之改写新词,后人效之,逐渐演化成介乎文人诗和歌谣之间的特殊诗体。竹枝词语言通俗,音调轻快,“开朗流畅,含思宛转”,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宋元以后出...  相似文献   

7.
拙著《台湾近代文学丛稿》(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所收《台湾竹枝词风物记(二十则)》,读者或以为可读。师友嘱作续篇,敢不欣然从命!爰补记十一则,以就正于方家、同好。新妇泔鱼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怜却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孙湘南《新妇啼》孙湘南名元衡,清康熙年间游宦到台。其《新妇啼》题下有注,注云:“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  相似文献   

8.
竹枝词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诗体,对于唐代七言诗和宋代词的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竹枝词从民间登上了文人学士的诗坛,给诗词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风。《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新唐书·刘禹锡传》也说:“禹锡贬朗州,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作竹枝词十一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究竟是“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还是刘禹锡的竹枝词学习了“武  相似文献   

9.
福庆《异域竹枝词》中新疆相关内容所具有的较高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采用文学性较强的竹枝词形式,对新疆各地的山川、风物、土俗、民情等进行了生动的歌咏记录;自诗自注中以图志的方式、用平实的散文句法大大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其注语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关乌鲁木齐、巴里坤地方官制的记述,反映出镇迪道当时建置的复杂性,其记载甚详为他书少有,可补其阙。《异域竹枝词》是研究清代中前期新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竹枝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诗体.所谓竹枝词,又称柳枝词、竹枝歌,原是四川东部夔州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曲调宛转,节奏轻快,可与舞蹈、音乐相结合.歌者歌竹枝词时,往往手执竹枝,边唱边踏步,有时则伴以舞蹈动作,故名“竹枝”或“柳枝”.竹枝词源远流长,大约起源于战国时期,正如当时两湖地区民间流传的“九歌”一样,在东川一带的民间极为流行.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有一段时间辗转于巴山楚水一带任地方官.由于比较接近民间,刘禹锡很注意向民歌学习,因而写过一些竹枝词,开文人写作竹枝词的先河.鲁迅曾经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指出:“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都是无名氏的作品,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存下来的.”“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养料.”刘禹锡是一个善于向民歌学习、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的诗人,他写的十一首竹枝词可谓首首佳妙,字字珠玑.和刘禹锡同时代的诗人,例如他的好友白居易也写过一些竹枝词.此外,李涉、皇甫松等亦有竹枝词问世.宋  相似文献   

11.
<正> 刘禹锡的《竹枝词》作于长庆间,以其清新的风格在唐代诗坛独放异彩.宋元以来,仿作的很多.到了清代,作家辈起,中原漠北,异域海外,到处都响起了竹枝词的歌声.一题之下,动辄百首.直到现代,还不乏作者.本文仅对这种语言通俗、声义清新的诗体的发展及其特点略抒管见.刘禹锡的《竹枝词》保持明歌的风格,“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如“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即景生情,表现出农村女子的纯朴的爱情,真切感人.“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真实地反映了夔州一带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黄庭坚说:“刘梦得《竹枝词》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出.道风俗而不俚,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竹枝词作为一种较少雕饰,体现朴素风格的文学形式,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多有真切反映历史文化真实和民间智慧精华的清新乐章。王慎之、王子今二位先生的《竹枝词研究》付梓出版(泰山出版社2009年6月),为关心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欣喜与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竹枝词本来是自然生成于巴渝山区的古代民歌,唐以后多有文人雅士陆续仿作,于是逐渐风行文坛,成为一种形式平易朴实、文辞清新活泼的诗体。历代诗人常常用这种形式记录民风,描绘世俗,其风格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其内容也具有宝贵的价值。在历代竹枝词中,清代竹枝词因其作者人数众多,作品数量浩繁,对于当时世情风俗的反映也最为真切细腻,而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史学者的重视。在技览清人竹枝词所描绘的绚丽多采的社会生活画面时,我们注意到当时居间流行的“卜钱”风习。例如,查奕照《福州竹枝词》写道:团龙小凤斗旗枪,细煮功夫一盏盛…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三十首》新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轩 《西域研究》2003,(2):86-94
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是他流放期间深入天山以南勘地期间所作反映清代维吾尔人民生活的风俗图画,在其《云左山房诗钞》中为二十四首,但在2002年出版的《林则徐全集》中却为三十首,不仅增加六首,而且还有十首的字句有改动,本文就此进行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5.
《新疆社科信息》2006,(6):32-36
哈萨克语的重叠手段;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中的维吾尔语考释;新疆汉语方言中的“把”字句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伊犁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研究;试论杨增新“无为而治”的治新政策。  相似文献   

16.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嘉庆年间流行于成都地区的这首《竹枝词》,是四川历史上多次移民状况的形象写照,而“湖广填四川”这一耳熟能详的谚语展现的则是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由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发生的大规模流向四川的移民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对明末清初的人口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谭其骧、窦季良、胡昭曦等前辈对移民问题的研究已有较为厚重的成果,其中《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胡昭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成为第一部系统研究“湖广填四川”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8):138-146
竹枝词文本以民俗生活为主要内容,采撷方言俗语入文,风格谐趣、形式固定,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来源之一。竹枝词的发展经历了从民歌到风俗诗的演变,其早期以民歌"竹枝"的形式流播于世,后被文人发现、记录并加以润色,逐渐成为文本化的"竹枝词"。宋元以降,吟咏风土人情便已成为竹枝词的主要内容:一方面,用地名冠之竹枝词,使其更具地方特色;另一方面,竹枝词亦被收入地方文献,成为地方文化知识读物。竹枝词保留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料,反映了最为普遍的民众观念,因而具备较大的民俗学研究价值。从梳理竹枝词的发展历史中发现其逐渐被定位为风俗诗的趋势,使得以竹枝词为中心的风俗诗为民俗学所重视,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为民俗资料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恩锡《中卫竹枝词》记述了清代乾隆年间中卫地方风土人情,可以看作有价值的民俗史料、经济史料和社会生活史料,其中关于中卫的军事地理位置、中卫的乡村经济生活以及中卫的地方民间礼俗的内容,都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5,(12)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休闲娱乐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枝词的娱乐性也随之逐步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竹枝词对丰富的民俗活动的娱乐化书写,一是游戏式的创作心态及竹枝词的戏作。竹枝词的娱乐性特征还与竹枝词可唱的娱乐化传统密不可分。这些都是竹枝词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文学特征,这说明竹枝词的研究,除了将其视为史料外,更应当立足于文学本身,发掘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吉文斌 《兰州学刊》2014,(11):44-48
从入乐的角度来说,"竹枝词"创作原本就是古代巴楚《竹枝》乐歌的歌辞记录。在歌声形态方面,古代巴楚《竹枝》乐歌于传唱过程中就出现过单曲短歌、由若干单曲连缀而成的联章之歌、由若干单曲连缀且具备"艳"、"解"的联章之歌等几种主要的类型,而这些歌声形态都对《竹枝》歌辞文本形式的定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