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要]孟加拉国是全球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洪水、飓风、干旱、地震等灾害给孟加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又以洪水和飓风影响最大,68%的国土面积和71%的人口暴露在洪灾风险之下,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孟加拉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孟加拉国的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经验对中国的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排序算法,作为对排序算法的突破性尝试。与QUICKSORT排序算法相比,无论关键字值是整数、实数、字符串、单个和多个关键字值的排序,也无论关键字值的分布方式和分布范围如何,速度全面大幅度提高。在空间代价方面,从纯理论上讲,它比QUICKSORT多付出少量内存(但无论排序数量多大,它多付出的少量内存保持定值不变)。在绝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它的内存占用量少于快速排序。更理想的是,它是稳定的排序。文章给出了新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N)的理论证明和关键字分别是二字节整数、四字节单精度实数、最大长度为20的字符串三个演示程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的自然灾害情况,认为自然灾害是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产生冲突的结果。在研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灾害损失变化的3个主要阶段,述评了国外的综合减灾理论。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减灾能力,并以江苏省的实践为例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论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危害很大.充分认识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治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阐述农业的战略地位及其生产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区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且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 ,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本区生态环境的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文章尝试对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 ,希望能对本区自然灾害的理论研究工作及实际的减灾操作有所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中国铁路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并重点阐述了12个基本灾害类型的特征、致灾机理、区域分布、灾情和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给受灾地区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存在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诉求。在支援灾区的行动中,在政府主导下,我国企业的捐助体现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阐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对上海社会的影响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其对上海水利系统及海塘建设的刺激作用 ,从而引起水道的大变迁 ,改变了本地区的交通地位 ;它促使本地区的各部分因其地势而调整其种植结构 ,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灾害带来的损失 ,于是它又导致了种植业的地域分化 ,并进一步引发地区中心和城镇布局的变迁。可以说 ,无论是作宏观还是微观的考察 ,都可发现自然灾害影响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唐代灾害频发,演变趋势呈现中前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的特征,发生区域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基层地方官员承担具体的救灾工作,务虚性的救灾行为较少。灾害奏报制度完善,日常规定和官员出巡相配合,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对地方官员进行赏罚。考课制度与灾害奏报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矛盾,影响救灾绩效与官员救灾方式的选择。灾害救济成效显著者获得荣誉褒奖和职位升迁的激励,弄虚舞弊或救灾不力者遭受朝廷贬谪或被百姓殴打或者击杀的后果。"灾异天谴论"与考课制度共同制约着官员的政治命运。灾害的发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集中于地震、泥石流、旱灾、雪灾等方面。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相关对策,并结合民族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防灾救灾机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构主义为灾害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式转移"及"反省机制",它主要有两个重要面向、六个基本维度和八个基本命题,建构要素包括建构主体、建构规则和建构话语三个维度,建构逻辑包括建构过程、建构表现和建构结果三个维度,前一面向是在论述灾害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后一面向则是基本分析框架,由此引发了"离灾"、非结构式减灾、风险治理、媒体责任、"隐性灾民"及不公平结构根源等重要治理启示。这一理论取向具有动态研究、从自然外部拉回社会内部、从悲观受害者向积极行动者转变等理论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完整分析框架缺乏、实证研究困难、互构过程模糊、理论机制与逻辑关系不明、化约为权力与政治运作逻辑及对科技滥用意识形态批判等局限。  相似文献   

12.
“灾害”作为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其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特质形塑了灾害多学科交叉研究现状。学界对灾害的定义和认知多从自然科学视角出发,而基于社会科学视角的灾害概念研究尚少。对灾害概念进行社会科学解读,可以将关于灾害概念的认识划分为“事件-功能主义导向”、“脆弱性导向”、“社会建构主义导向”、“不确定性导向”、“权利资源分配导向”,并以“危险源-关系链-结果”为逻辑架构结构化灾害概念,从而廓清社会科学领域关于灾害概念认识与研究谱系,并揭示出灾害社会科学的整合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顺企业内部结构关系已成为企业管理模式研究的关键。链式管理是新型的管理模式 ,它涉及到管理理论、管理方法、适用条件等问题 ,对我国建立新的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结构特点 ,并对链式管理模式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链式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链式管理是新型的管理模式 ,它涉及到管理理论、管理方法、适用条件等问题 ,对我国建立新的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 ,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 ,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 ,还应 :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 ,必须注重减灾 ;2 )重视城市灾害防御 ;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4 )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 ,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 ;5 )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遇了连年的自然灾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边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导致了边区灾民、流民的增多和边区经济的困难。边区党和政府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救治方针政策,以积极防灾,科学决策为长远目标,采取政府赈济和群众互助互济相结合,使边区的灾害救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仅保证了边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而且加强了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17.
以汶川地震为切入口,分析了我国现行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现行灾害救助体系与现代灾害保障需求,巨灾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对策,即构筑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不断加强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以及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8.
借鉴自然灾害链的相关理论,首先研究了社会性突发事件链相关构成主体,并将其划分为隐性链和显性链两个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反应机理;通过构建社会性突发事件发生模型,提出了在事前预测、提高系统阈值、断链祛险、削弱负能量值等宏观层面防范社会性突发事件的阻断机制,以期为未来政府进一步应对社会性突发事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6日新华社转发《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从六大方面,共计24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国家、地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意见》在强调应急能力纳人政绩考核,学校社区应成为应急管理重点,要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蝗灾、震灾、雹灾、风灾、潮灾等,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特别是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救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对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现状进行考察与梳理,作者认为,应从加强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拓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领域、创新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深入淮河流域自然灾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