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讽刺性"渗透于中国古典喜剧各个历史时期,历经漫长的文学衍化,中国古典喜剧形成"歌颂性喜剧""讽刺性喜剧"双峰并峙局面.明代"讽刺性喜剧"悖离元代"歌颂性喜剧",完成了对讽刺传统回归和集成.  相似文献   

2.
论《聊斋志异》中的喜剧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的歌颂性喜剧和讽刺性喜剧 ,因其丰富新颖的内容、主题和艺术技巧而表现出一定的近代人文、理性、幽默色彩 ,显示出我国古代喜剧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喜剧精神失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喜剧观念的僵化和迷失,而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歌颂性喜剧”被大力提倡。“歌颂性喜剧”在本质上是违背艺术规律和喜剧精神的一个伪命题。被称为“歌颂性喜剧”代表作的喜剧电影《五朵金花》和《今天我休息》则内容虚假、思想肤浅、艺术上做作,这样的作品谈不上是喜剧的成功之作,更不能代表社会主义喜剧的发展方向。因此,“歌颂性喜剧”是一个需要清理和反思的喜剧创作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时期文学对喜剧意识的自觉,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愈来愈注意喜剧这株久受冷遇的幽兰了。但是由于我们至今尚未对喜剧的本质展开正面的探讨,所以使得现在的喜剧研究或者弃里逐表地陷入了喜剧范畴的划分、喜剧规律的归纳等经验主义之中,或者舍本求末地纠缠在诸如喜剧与悲剧、歌颂性喜剧与讽刺性喜剧的异同等一些狭隘的问题上,其结果同样地给喜剧研究带来了理论的混乱和说明的负担。我认为,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把握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而且这种把握只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之内才可以完成。有鉴于此,本文试图把喜剧放在广阔的美学背景下与悲剧进行本质对照,以期把握喜剧的本质特征,并就教于同行专家和理论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的《李逵负荆》,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成就最高的一部。自问世以来,影响颇大。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具有歌颂性的幽默的喜剧风格,它不是以一般误会法构成的喜剧,而是以幽默风趣的表现手法,赞颂正面喜剧人物的歌颂性喜剧。一、李逵形象的多维性及其审美效果《李逵负荆》搬演的是水浒英雄李逵负荆上山请罪的故事。剧中,李逵的形象具有多维性,富有立体感,给人以美的教育和美的享受。李逵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他嫉恶如仇,敢于斗争,在他身上,反映了那个历  相似文献   

6.
悲剧美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美也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是笑的艺术,无笑便不成其为喜剧.读我国古典喜剧,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喜剧的这一基本特征.如元代郑廷玉的讽刺喜剧《看钱奴》,会使你发出尖刻的冷笑;明代徐渭的滑稽喜剧《歌代啸》,会使你发出捧腹的大笑;元代康进之的幽默喜剧《李逵负荆》,会使你发生诙皆、轻快的嬉笑;而元代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这些歌颂性喜剧,则会使你发出惬意的欢笑.喜者,乐也.观赏喜剧情动于衷,必然形诸于外.没有笑声,喜剧的喜又何从谈起?清初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李渔在其著名喜剧《风筝误》的收场诗中写道:“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他要把他的剧本写到使人笑得象那大肚子弥勒佛一样.才肯放下他那支“秃笔”可见在剧作家看来.笑对于喜剧艺术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 ,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 ,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 ,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 ,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 ,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 ;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 ,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8.
人们习惯于把讽刺同笑、喜剧性联系在一起,甚至等同起来。其实,讽刺有喜剧性(笑)的,也有悲剧性的。在本文中,作者着重剖析了中国现代悲剧讽刺小说的两种形态:幽默性讽刺与纯讽刺性讽刺,并从情感介入和视境变化的角度,阐述了这两类讽刺作品在结构上和美学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二年春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同一些戏剧家的谈话中,早就提出,除了正剧,也可以写点讽刺剧、喜剧、悲剧。然而,那时人们对周总理的指示,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悲剧还存在种种疑问:“悲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难道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悲剧吗?社会主义文艺应该以歌颂光明为主,难道可以写悲剧吗?写悲剧,会不会成为“暴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且取决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但是,莎士比亚并非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特有的喜剧风格,而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之后,才走上了“抒情喜剧”的创作道路的。那么,他的第一步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第一步”就在《维洛那二绅士》的创作上。正是在这个剧本身上,莎士比亚所独有的喜剧风格开始萌芽并显露出来。虽然这一风格特色,还有待于莎士比亚以后的喜剧作品去充实、完善和提高,但是它的“面目”已经呈现得十分清晰、明朗;甚至可以说,正是《维洛那二绅士》所体现的风格特色,照亮了  相似文献   

11.
陈白尘无疑是中国现代讽刺喜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但他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幽默喜剧.对这部分作品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陈白尘创作的另一侧面,而且有助于我们从幽默喜剧和讽刺喜剧相互关联的角度去把握作家对于中国现代喜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白尘善于从对社会的结构认识和对现实的政治认识出发来选择喜剧对象,通过揭示这些否定性喜剧对象的内在矛盾和本质,来发挥讽刺喜剧的社会作用和艺术作用。在讽刺对象、讽刺目的、讽刺效果及讽刺方法等方面,陈白尘讽刺喜剧都表现出了特殊的艺术追求。这种以讽刺为本位、充分吸纳其他喜剧艺术因素的观念与方法,促成了讽刺喜剧的讽刺性因素和喜剧性因素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一 从笑的心理机制分析,我们可把喜剧样式,相对划分为讽刺与幽默两大基本范畴,前者象果戈理的《钦差大臣》莫里哀的《伪君子》等,后者就如丁西林的戏剧了。讽刺喜剧,用鲁迅的那句名言:“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来注释,是恰当不过了。讽刺喜剧在设计戏剧情节时,常常用误会巧合,冒名顶替,调包误认,微服私访,藏匿窃听等大胆的夸张,出人意外的突变,违反逻辑的失常手法,把生活现象加以变形扭曲,在舞台上展示一幅幅活动的漫  相似文献   

14.
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实现,是许多代读者和批评家阐释的积累。元杂剧《风光好》,一般被认为是讽刺喜剧或风情喜剧,旨在揭露假道学的虚伪,陶谷是一个否定性喜剧人物。然而通过重新解读文本,却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风光好》的主题是揭示人性与封建道德的冲突。陶谷是一个带有复杂、多维、滑稽色彩的肯定性喜剧形象。从美感形态和特征来看,作品应归入性格喜剧。剧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尽善尽美"为至境的传统艺术范式,否定了传统的审美理想和作品功能论,突破了人物性格单一化的局限,反映了宋元市民文艺思潮对正统伦理道德观和美学观的冲击,具有较明显的历史意义。此外,前人较注重剧本在语言方面的成就,而未就其他剧作技法展开充分研究。从现代戏剧创作和理论的角度来看,作品在性格塑造、冲突设置和情节结构方面皆表现出显著的特色,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白尘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讽刺喜剧大师,泼辣、犀利的讽刺是其喜剧的基本精神。其代表作《升官图》是一部讽刺喜剧杰作,是中国喜剧文学史上一块不朽的丰碑,它深受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独创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明确提出中国古典喜剧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成长这一命题,与西方否定性喜剧相反,中国古典喜剧基于对生活的肯定,其基本类型是贬恶扬善、畅想“团圆”和微言刺上.哲学基础与审美形态是圆周性思维与评判式冲突,在“团圆”之趣中表现出顽强性与顽固性的抗争,唱出正义战胜邪恶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7.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其从容隽智、婉妙轻灵的讽刺艺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但在他那学者式的文雅风趣的讽刺中却包涵着深沉的感伤。有价值的东西给毁坏了,人们谓之为悲剧;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人们称之为喜剧。表面  相似文献   

18.
从喜剧性的类型看,小品《不差钱》属于康德、黑格尔以来的一些文艺理论认识到并标举出的"辩证的肯定性喜剧"。这类喜剧与莫里哀《达尔杜弗》、果戈理《钦差大臣》一类"彻底的否定性喜剧"有很大区别,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娱乐,也在于传达人性内容。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人性内容是"人的一般本性"的胜利,即"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都有必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来显露他的重要的生命力",而"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中的"异化"成分则突然转化为虚无,因此引发人们的笑声。  相似文献   

19.
讽刺、幽默、喜剧精神是钱中书创作的最大特征,它充沛四溢,美不胜收,体现出一种绝顶的聪明与睿智。在钱钟书的作品中,讽刺、幽默、喜剧的笑是同时并存的,其喜剧意识极为强烈、突出,堪为典范。在钱钟书身上,讽刺、幽默、喜剧绝不仅仅是作为形式和技巧而存在的,同时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学风范,它体现出创作主体的超凡的心境和博大的胸怀,具有一种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力量。为了使读者看得更清楚,这里拟分开论述之。中国现代文学,就其基本的表现形态来说,主要有三大类:写实文学、抒情文学、讽刺文学。而讽刺文学又是以讽刺小…  相似文献   

20.
一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物形象是文艺作品的主要对象。对于喜剧创作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重要。“除了人以外无所谓滑稽,因此我们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人,是人的性格。”我们完全可以把喜剧人物形象简称为喜剧形象。怎样的艺术形象才能称之为喜剧形象?由于对喜剧本质的理解不同,对喜剧形象的规定也就有别。西方正统的喜剧观点认为那些被讽刺、嘲笑的对象才是喜剧形象,喜剧形象与悲剧形象的界限不可逾越,悲剧形象应是肯定的对象,喜剧形象只是否定的对象。这样的规定是片面的,把许多正面喜剧形象拒绝于喜剧殿堂之外,既不利于喜剧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