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明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
粉碎“四人帮”之后,由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祖国文化战线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长期以来,青海在许多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现在正奋起直追。文化战线上已出现了喜人的局面。芈一之同志编著的《青海地方史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史略》就是一朵社会科学园地中的新花。这对每一个研究青海地方历史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刘存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9-71
陈寅恪、郭沫若均认为陈端生所著弹词《再生缘》是长篇七言排律。笔者对原书考察后认为,《再生缘》乃弹词体,律句虽多,但对偶句极少,与七言排律的形式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3.
马宏山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读了《哲学研究》今年五月号上邱世友同志的文章:《关于<文心雕龙>之“道”》很受教益,非常感激。特写这篇文字酬答,以谢雅谊,并就正于大家。多年来,对于《文心雕龙》之“道”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的名流学者很多,但是“道”的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把许多对“道”的说法加以罗列,则有黄侃、刘永济的自然说;范文澜的儒家圣贤之大道说;陆侃如的儒家说;杨明照的三才说;郭绍虞的自然之道和儒道不矛盾说;黄海章的自然之道和圣人之道不能等同说; 相似文献
4.
胡曲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6)
我在《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上发表了《老子不是唯心论》的文章,引起了韩强同志对我的批评(见1981年第3期)。我认为相互批评,对于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都有好处,所以,我对批评是欢迎的。不过,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认为了解古代哲学单靠注释训话是不够的,还需 相似文献
5.
阎邦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张浚最初荐秦桧是尚未认出秦桧是个大奸,不是为了排斥赵鼎;酿成淮西兵变,赵构也有责任,不能完全归咎张浚;诏令岳飞班师,不是由于张浚的奏陈 相似文献
6.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第一块基石",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题名中,"小说史"何以言"略",是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小说史"之"略",既与作者撰写全书的体例、结构有关,也与作者的叙述策略及学术理念、立场有关。就《中国小说史略》而言,"略"至少包含三层信息:其一,"略"是作者教学的实际需要;其二,"略"是作者撰史的表述策略;其三,"略"是史家对史料和史实的精要提炼。在小说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体现了文学史家的高超眼光,为后代学者撰述中国古代小说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7.
韩隆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陈致远同志常年致力于地方史的研究。他给学生开设的常德地方史课程,曾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999年5月,他所撰著的《常德古代历史研究》一书,又顺利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地方史研究力作。该书运用大量的方志、正史等文献资料和丰富的考古资料,对常德沅、澧地区从原始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古代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和阐述,包括常德古代的社会发展历史、经济发展历史以及建置沿革史、民族史、人口史、先贤人物史、文化史和自然灾害史等诸方面的内容,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全面阐述和研究常德古代历史的基本框架,其开拓之功实不… 相似文献
8.
9.
杨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Z1)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重点科研项目”名义问世之《中国历代诗话选》(一至四卷)舛误百出,笔者曾与同仁黄益元君撰文批评(见《文学遗产》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指出该书选目、题解说明及正文标点等方面部分疏误。该书编选组主持者王大鹏君执笔撰成答辨之文(见《文学遗产》一九八八年第三期),许以摘瑕攻阙之友,表示愿就文献大端继续讨论,以争学术之是非,是以不揣冒昧,复为此文。《诗话选》(简称, 相似文献
10.
许兴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6)
《经济学译丛》1983年第4期发表了列宁《对罗·卢森堡<资本积累>一书的批注片断》。在此以前,该刊1979年第2期还曾发表过列宁《论罗·卢森堡<资本积累>一书的文章的提纲草稿和材料》。列宁的这些批注和材料,已经引起我国经济学界的重视。认真研究这些批注和材料,将有助于全面领会列宁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的论述,也有助于对于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敬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
“国民性”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拙文发表后,李国涛同志提出了异议,这原是意料中的事.我试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即考虑到李同志所提到的若干问题,因为在鲁迅的近千万字的辉煌著作、翻译、书信及日记中,的确对“国民”和“国民性”的提法有不太一致的地方,但是,我仍然把这篇文章写了出来,是考虑到我们对鲁迅的思想以及某些观点的认识,也仍然有一个完整、准确地去理解和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伯敬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4,(4)
孙尧年同志提出《〈赋体源流辨〉驳议》一文来与我商榷,这是应该欢迎的.惜其持论多所不当,故仍未敢苟同.兹择其要者答复如下.一、孙文认为“李文否定赋源于诗六义说(以下简称六义源说)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但否定班固的赋源于诗说(以下简称诗源说),是错误的.理由是:班固的诗源说与六义源说“是有区别的,不是一回事”.区 相似文献
13.
张应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增刊补白栏目中发表了署名杨勋的《井勿幕之死质疑》一文,对我所撰写的《井勿幕》一传(发表于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三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出版)中井勿幕之死因提出质疑,认为拙稿所言井勿幕系被马凌甫设谋杀害的观点,“考与事实不符”,且谓我引用孙翰青回忆“轻易作定论,未免资料过于孤单而难以服人,有失之于偏颇之嫌”。杨文认定,“井 相似文献
14.
杨茂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大函已拜读了。能对拙文提出意见,是很欢迎的。您提出:“什么样的拚音文字是完善的?”并阐述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这对我是很有启发性的,特此致谢! 对于这个问题,本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要想取得完全一致的见解是很不容易的。我在拙文中已经说过:“健全的拚音文字应当是:见字知音,闻音得字。”声、韵、调俱全的拚音文字就合乎这一标准。有声调的语言的拚音文字是否可以不标调呢?当然也可以,例如,解放前基督教会设计的教会用的浙江台州话和宁波话的方言拚音文字就是不标调的。苏联所谓中亚 相似文献
15.
周桂钿同志的《略论汉代宇宙观种种》(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对拙文《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载《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意见,主要是不同意我们对《淮南子》和王充的看法。本文拟就周文商榷的问题再谈谈自己的观点,以进一步就教于周桂钿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严迪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4)
洪桥、叶由两位同志的《读鲁迅〈秋夜有感〉》(《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一文的副标题是“兼与几位同志商榷”。拜读之后感到,两位对只有八句诗的《秋夜有感》的后六句的阐释,与他们指名的“几位同志”并无多大歧异,商榷的文字集中在诗的首联两句上,而问难的对象则主要是我。我很高兴,疑义相与析,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的不可少的手段,何况我原是鲁迅研究的门外后生,只是在读书时偶有所得随手札记而已,是亟愿得到教正的。这里为申述我的理解,就两位同志的文章顺序先答疑、后辨析,权作再商榷。 相似文献
17.
李协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横江词》是李白很重要的一组诗。我在《关于〈横江词〉的两个问题》(载《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四期)一文中,对“横江”地点及诗的写作年代作了探讨。后来,何庆善同志针对拙文写了《谈〈横江词〉的写作背景——兼与李协民同志商榷》(载《郑州大学学报》8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何文”),同意拙文关于“横江”地点的论述,但却认为前人黄锡 相似文献
18.
张政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
《武汉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登载张雪明同志的《释尼田——与张政烺同志商榷》.最近,我才见到这一期学报,既蒙张雪明同志不弃,把问题提出来要进行商讨,我理应回答,以下就该文的顺序谈几点.原文说:"《说文》肖'从肉小声',值得重新考虑."又说:"从宀肖声的宵,金文作?或作?(见《宵簋》),肖字从月而 相似文献
19.
张政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1)
《武汉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登载张雪明同志的《释尼田——与张政烺同志商榷》。最近,我才见到这一期学报,既蒙张雪明同志不弃,把问题提出来要进行商讨,我理应回答,以下就该文的顺序谈几点。原文说:“《说文》肖‘从肉小声’,值 相似文献
20.
李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4
以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为代表的清代乾嘉道之际的边疆舆地赋,以其鸿篇巨制和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而最早当在光绪九年(1883年)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新疆赋》,从作者、版本、内容、文学特色、价值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