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青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正确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幸福谋福祉。追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来源,进而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科学指南,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教育成果,为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理论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当代青年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聚焦点,已经或即将在各项事业中挑起重担。探究当代青年的特点,把握当代青年的成才规律,认真做好当代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引导当代青年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发展自身能力,对于促进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对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已成为当下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课题。为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就必须坚持教育进程的合规律性,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辩证法;同时要坚持教育内容的合逻辑性,即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之前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纵深发展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与时代同进步,与青年同发展,积累了坚持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面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坚持以全面发展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心思想、坚持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与时俱进、坚持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虚功实做、实功细作等基本的实践经验。深刻分析这些宝贵经验背后的历史逻辑,对于开创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败。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积极态势的同时,也面临着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削弱、政治认同具有暂时性与易变性、政治实践参与不足等问题。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坚持以“四个自信”引领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创新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方式方法;加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网络阵地建设,才能使新时代青年学生以奋斗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青年运动,五四精神是青年们基于当时的国情自发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最根本内容就是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的基础上,新时代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更为迫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积极与信仰对话;坚守青年担当,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7.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活跃力量。坚定对灿烂中华文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是塑造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养分和动力。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肩负历史使命,要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增强主动精神、筑牢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德,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精神已成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度挖掘二十大精神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内涵,将二十大精神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其中,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从师资建设、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创新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历来都高度重视青年,将青年与时代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党历来都把青年作为未来发展的希望,对青年倾注了无限的关爱,寄予了殷切的期望。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丰富与发展,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也是当前我们加强改进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复兴,既是每个青年事业成功的起点,更是每个青年事业成功的归宿,当代大学生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和伟大的奋斗精神阐释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时代内涵。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思潮碰撞的国际背景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内新环境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新时代青年的必然选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梦想;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青年学生创造精神;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注重凝聚力和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教育载体,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学生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军营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军营建设的全过程,贯穿部队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反封建的基础上,现代西方社会形成了自由主义、主体主义、个体主义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影响、作用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精神、集体主义、实事求是,已成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现代化就有了一个“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得到全世界的尊重、认可。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其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其中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坚持不懈地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看,还是从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看,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的价值观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其科学内涵,具有阶级性、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新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新形势下,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动反作用理论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理论为警示,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利的理论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建设中,把国家、社会和民众统一起来,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建设,对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共识,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和谐文化建设以保持和谐文化的先进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在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上要旗帜鲜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成员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文化形态,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文化既给我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形式,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新时期依托网络文化传播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协调好网络传播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积极探索网络领域思想和文化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能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的高素质网络文化宣传队伍,确保网络文化传播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