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得出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加深且存在空间聚集性,呈现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内陆的扩张规律,形成了沿长江流域严重老龄化聚集地带。此外,全局和局部 Moran 指数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正相关关系。于是考虑空间相关性,借鉴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方法,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发现我国地区间人口老龄化存在绝对β收敛,且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定量测度中国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模式的基础上,模拟分析未来人口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量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模式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年龄特征,且各年龄段不同消费类别的城乡差异明显.假设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结构保持不变,2010 ~2050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居民消费在总量层面上影响不大;在消费结构层面对不同消费类别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对医疗保健类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规模的扩张.在人口变动、经济增长的不同模拟情景下,人口规模对未来中国居民消费变动的影响均远小于人口结构的影响,且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区域人口老龄化过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这种地区差异不仅制约着整个国家的人口现代化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现时期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与特点。以计划生育为标志的我国人口控制实践,在全面促进和实现中国现代人口转变的同时,也明显增大和加深了人口过程空间与时间上的差异性。目前中国社会及其人口发展都正处在为时甚久的转变过渡时期,人口趋势的这种地区差异性及由此带来的特殊区域问题将会更加集中和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对中国人口发展前景及人口现实问题的思考建立在区域差别与地区发展的基础之上。人口…  相似文献   

4.
将空间因素纳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框架,对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概括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各要素影响作用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综合结论和政策建议。除老龄化惯性、人口增长以外,首次对人口老龄化区域溢出机制进行了重点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区域溢出作用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影响显著,这一发现从空间维度拓宽了研究视野,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指一定的地域范围。中国常用的区域划分有三种类型:一是两个地带的划分,即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陆省区。沿海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区、市,其它属于内陆。二是三个地带的划分。它将上述内地进一步细分为中部和西部,东南沿海不变。在内地,西部是新疆、宁夏、甘肃、青海、  相似文献   

6.
<正>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问题。有人称之为“白发浪潮”。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会不断增长,生育率会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人口年龄结构必然老化。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了。到二○○○年将成为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并在下一个世纪,老年人口比例会上升到20%左右。因此,有人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迎接“白发浪潮”挑战的社会。谈虎色变,忧心忡忡,要求改变生育政策,以防患于未然,使人口“返老还童”。我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现代化建设决定了老龄化的必然性,也决定了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同时,主动积极地提出一些如发挥老人余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的。原因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老年人口不仅绝对数量大,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快。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154万人,占总人口的7.3%;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数为4,235万人,其增长速度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下降到6.1%(主要原因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体弱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区域比较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是联合国P04项目“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水平、速度比较”研究课题各子课题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成果交流会议。除项目单位外,还邀请了全国10多家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国内一些知名的城市化研究专家和联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人口学会城市化专业委员会和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城市化比较研究”课题组合办的“中国城镇化区域比较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29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和政府有关部门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7篇。现分三个方面将讨论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199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城镇、农村老年人口的分组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检验二者对城镇化的影响,在比较二者影响大小和方向的基础上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了城镇化水平10%;城镇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正向作用,提高了城镇化水平7.78%。整体而言,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城镇化水平2.22%,从而解释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城乡倒置"现象,即城镇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强化了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吸附作用。时间变化特征表明,城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相互作用的净效应呈稳步上升趋势,并且从2012年开始由负变正。居民受教育年限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净效应随着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并由负变正。  相似文献   

11.
市场的主体是人口,无论是买方还是是卖方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左右市场动向的是卖主,人称“卖方市场”即生产什么就买什么。随着商品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左右市场动向的就不再是卖主而是买主,称“买方市场”即人们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于是在市场上便形成了强大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姚远 《人口研究》2001,25(3):37-39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不争的社会现实.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再次验证了这个结论.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7%即被认为已成为老年型人口或进入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的选择张文范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人口老龄化将作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在今年召开的第35届会议上,提醒各会员国要“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人口城镇化比较研究——80年代中国的人口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背景区域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过程,而描述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城镇人口率PU,即城镇辖区常住人口与区城总人口之比。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用途在于通过比较来反映其时间变动和区域差异,这种比较是研究其变化与差异的原因、形成机制及产生问题的基础,因而非常重要。而这种比较是否能提供上述基础则取决于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不仅将率先进入老年型社会,而且是中国老年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制定和实施适合于农村发展变化趋势及其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养老制度和措施,对建立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至关重要。一、主要人口问题的转折点全国解放后,由于社会安定团结,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渐改善,人口再生产迅速进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快车道。长期以来,以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为基本内容的主要人口问题再度突出出来。从70年代未开始,在城乡广泛推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到了80年…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借助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程度变化,来判别中国是否出现"未富先老"、"城乡倒置"或"人口红利"消失阻滞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差异化演变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各省区的人口老龄化演变阶段差异很大,但基本没有出现"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这既与经济转型、开放经济等有关,也符合全球人口老龄化演化的一般规律;(2)勾画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演变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类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其演变历程的地域推移与地域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就目前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相关性,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数量学方法 ,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和成因 ,并通过SPSS8.0forWindows软件包 ,用Q型聚类方法 ,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近年来的老龄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划分了6类 ,论述了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未来二十年城镇化区域格局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慧 《南方人口》2004,19(3):29-34
本文从我国城镇化区域格局的发展态势出发 ,结合我国人口、经济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 ,提出在未来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的区域格局将呈现以下特点 :东部仍将成为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高水平地区 ;我国城镇化水平将形成沿海省份高 ,北部边疆省份、京广沿线省份相对较高的局面 ;我国若干局部地区将形成国家意义的大型城镇密集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罗淳 《西北人口》2023,(4):29-39
基于对人口老龄化发生原理的认识拓展,文章聚焦当代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及其演进态势,在将“三大人口年龄组”的观测拓展为“五个人口年龄组”的基础上,借助联合国WPP2022统计数据,阐释当代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的阶段特征、致因转换、形态变异及其因果关联。研究发现,在低生育与长寿命态势下,当代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其主导因素正在从“生得少”导致的“少子老龄化”转向“活得长”主导的“老人高龄化”;相应地,其人口形态也在从“底部老龄化”导向“顶端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这种变异与转型背后隐现着从内在致因到外在形态的人口学差异。然而,基于生育率下降(生得少)主导时期建构起来的“少子老龄化”认知体系及其评价标准难以解释平均余寿提高(活得长)态势下的“老人高龄化”现象。鉴此,文章提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战略需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和现行制度框架对“老年人”和“老龄化”的束缚,摒弃平均预期寿命60岁情形下形成的老龄化共识,以平均预期寿命迈向80岁的人口情势来确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并建构“老人高龄化”主导下的新认知标准及评估体系,据此为我们认识和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特征与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