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仲恺和何香凝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的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好朋友。从本世纪初年开始,他们就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和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他们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建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鼎力协助孙改组国民党并建立了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国共合作后的新形势下,忠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与共产党人携手进行革命;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为巩固与捍卫两党联合战线努力奋斗,直至为此最后献出生命。廖的言行表明他是献身于首次国共联合战线及其事业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适时地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是什么性质?这个间题值得讨论。我认为,既不能说它仍然是资产阶级政党,也不能说它已经被改造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联盟,而应当说它是一个具有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必这样两重性质的革命联盟。这个联盟后来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5.
两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并对两次“国共合作”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当时“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廖仲恺一生最辉煌的贡献,是直接参与组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进到空前规模的阶段,并且为此而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什么廖仲恺这样的长期为旧民主主义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人物。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下了自己生平最为壮观的业绩?这一令人惊异的历史现象,为我们政治思想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把国民党改组为几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次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大大加速了国内形势的发展,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是民族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相似文献   

9.
早期国民党人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陶季邑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胡汉民、戴季陶等早期国民党人一直在探索与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们传播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  相似文献   

10.
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 ,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但是 ,史学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问题 ,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下面仅就这两个问题 ,提出浅见 ,以就教于史学界。一、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  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是什么 ?大陆史学界流行的传统看法是“改组后的国民党基本上成为工人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① 。实际上 ,这个提法最早来源于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分析。例如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亦即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黄兴、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早期国民党人一直在探索着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对于这一历史现象,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少有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本文拟就此课题作点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广东省历史学会、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4月23—25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新闻出版单位及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6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对廖仲恺的革命思想和活动进行专门探讨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学者们提交会议的论文53篇。与会者围绕“廖仲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展开讨论,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廖仲恺是鼎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的主要助手,在国共联合战线实现后的新形势下,他又模范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忠诚地与共产党人携手合作,为巩固与捍卫两党联合战线,努力奋斗,以至献出生命. 1 还在国民党酝酿改组之时,廖仲恺同共产党人的合作就已开始,而且这种关系还随着改组工作的进展及完成日趋亲密. 1923年10月,孙中山将筹划国民党改组的具体工作付托给新组织起来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并由廖仲恺全力主持这一工作.当时身为中共中央驻粤委员、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的谭平山也是临时中  相似文献   

14.
廖仲恺(1877——1925)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战士、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特别是晚年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协助孙中山先生制定并坚决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后为坚决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的斗争进行到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被害至今已五十七年,但他的为民主革命英勇献身,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革命精神,却始终为后人所崇敬。本文拟对廖仲恺的革命经历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为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中国革命的胜利,奋斗了一生。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是孙中山团结联合思想及其革命实践的高峰,从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的革命性和革命作用作了过高估计。通过全面分析国民党压抑、排斥和打击共产党的态度及其政策倾向 ,并深入探析国民党的阶级构成、组织特点、权力运行机制等 ,可以揭示出国民党依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时三年半,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共产国际、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都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付诸了一定的努力,但是由于出发点不同、内部矛盾冲突、斗争经验不足等原因对国共合作的失败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我们应当本着科学、客观、辩证的态度认真分析,打破对、错二元对立的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18.
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广东省历史学会和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4月23日至25日在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学者共86人,提交论文53篇,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廖仲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件大事。今天,在纪念我们党“一大”七十周年之际,探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对国民党一大的影响,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在旧民主主义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造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