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吝啬鬼,人们很容易想起《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尔巴贡、《欧也尼·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些都是外国文学中赫赫有名的吝啬鬼,几乎无人不知。中国文学中呢,自然也少不了这类丑角,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三言...  相似文献   

2.
论"三言二拍"否极泰来的角色扮演及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  杨冬梅 《江汉论坛》2007,(6):118-121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市民文化日益高涨的语境下, "三言二拍"的角色扮演中突现出否极泰来范型,主要包括发迹变泰、破镜重圆、绝处逢生等几个维度.这种动态化的角色扮演既是那个时代人们角色期待的投影,又是当时市民阶层特定的审美心理的反映,并且形成中和美、人格美、新奇美等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中的不少篇章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尼姑和女冠(女道士)形象,她们个性格鲜,心态复杂,或放纵淫欲、追逐爱情;或行侠仗义、成人之美;或冰清玉洁、永遁空门,富有时代气息,是晚明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言二拍作为古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明末至清代出现了14种选本,其中以《今古奇观》最为著名。这些选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明末清初时期、康乾时期和晚清时期。本文主要探讨三言二拍选本出现的历史原因以及选本所呈现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结构艺术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三言”、“二拍”的结构艺术 ,主要表现在作者对极富有艺术张力的“结构核”的精心选择、设立和灵妙运用上 ,其“结构核”往往具有奇妙而强烈的生发力、粘合力和吸引力 ,从而制造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宋、元、明三代的道教信仰与唐代以前相比呈现出较大不同:一方面,外丹术的衰落与内丹术的兴起,使道教修仙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道教日趋走向民间,仙道观念益趋世俗化。道教信仰的这种变化在"三言二拍"中有明显的体现,其中的神仙思想呈现出新的特色:一是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即神仙形象的世俗化、人性化、社会化;二是心性修炼说的形成与仙道观念的世俗化转向。  相似文献   

7.
~~说“气”论“韵”@盛敏桐$安徽财贸学院中文系!教师~~~~~~  相似文献   

8.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特 《江淮论坛》2005,(3):145-149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严肃思考男女之情是天然的,应该得到承认,但又不是纯粹的个人性行为,必须受道德理性的规约.此外,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人的情欲还应该有所节制.对于两性关系问题,冯梦龙、凌漾初在欲、情、理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他们的情爱观代表了晚明文人进步的情爱理想.本文通过作品--时代--作家这一线索对"三言"、"二拍"的情爱观作一比较细致、深入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正> 一对于“三言”、“二拍”,长期以来,受到较高评价的主要是那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赞美男女之间真挚爱情的作品,而对于表现“发迹变泰”内容的作品却注意得不够,偶一论及,也大多贬抑失当。这种情况有待改变。什么叫“发迹变泰”?发迹,谓立功扬名,大多指由卑微而变为富贵。“泰”与“否”是《易》中相对的两卦。“否”为塞、坏之意,“泰”为通、好之意,由闭塞不通的“否”转化为通畅安宁之“泰”,就叫做“变泰”。从宋代说话开始,“发迹变泰”的主题在白话小说中一再得到表现,直到“三言”、“二拍”之蔚为大观,奥秘在于:它是新兴的、逐渐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0.
程国赋  常毅 《学术研究》2005,(5):129-132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的戏曲、小说作品中被大量改编,共有86篇拟话本被改编,出现126篇嬗变之作。与原作相比,嬗变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出现了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戏眼”的设置;二、构筑复线结构;三、注意剪裁与照应。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小说与戏曲文体的不同,二是两者创作主体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思想与题材,而且也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文体构成。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佛教对话本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其次,佛教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三言二拍韵散相间的叙事机制及以诗开始、以诗结束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陈曦 《社会科学家》2006,(Z1):217-218
"三言"、"二拍"中的不少篇章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尼姑和女冠(女道士)形象,她们个性格鲜,心态复杂,或放纵淫欲、追逐爱情;或行侠仗义、成人之美;或冰清玉洁、永遁空门,富有时代气息,是晚明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的戏曲、小说作品中被大量改编 ,据笔者统计 ,共有86篇拟话本被改编 ,出现 1 2 5篇嬗变之作 ,主要是集中在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与原作相比 ,嬗变作品存在明显的文人化创作倾向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文本创作重心和表现对象的文人化 ;关注文人话题 ;注重社会教化功用。这一创作倾向的出现是与实学思潮的熏染、文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现实影响等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周柳燕 《船山学刊》2004,(3):109-112
《三言》、《二拍》通过对明代商业活动的直观再现和商人阶层的真实描述 ,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本末”冲突这一时代主题。一方面 ,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崩溃 ,“农本商末”观念被改变 ,商人地位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 ,商人的自贱意识挥之不去 ,中国古代商业资本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封建体制所吞噬 ,大量耗费在田产购置和跻身仕途上 ,明代商人最终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三言”“二拍”名篇心解刘敬圻两性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自发的必然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又从来不是纯自然现象,而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或许历代作家都不约而同的悟出了这个道理,从而使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并结合社会现实、创作主体以及实学思潮的影响 ,分析出现时事化创作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阮籍《咏怀诗》中的“路”@王尧美$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中,"梦"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元素,以《三言二拍》为例,其中的梦元素叙写现象就较为突出。从本土文化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叙事现象,可称之为梦象叙事。梦象叙事在小说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学意义,它既是不同于西方的小说预叙手段,也是小说篇章结构的建构手段,是作为小说艺术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这种叙事现象的背后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的投射,因而梦象叙事也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学意义,"天人相感"的天人关系论成为促发梦象叙事的哲学基础,同时以民俗心态为主的民族文化心理又是孕育梦象叙事的生活文化土壤。对梦象叙事还可从叙事文化学的角度作纵向的深入研究,这对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性的发掘和本土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初、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下同)的产生时代,是一个打破封闭而步入多元的社会形态。在这样一种新旧杂糅、除旧布新的社会结构里,世人的思想观念,也自然难以用传统单一的眼光来审视。作为社会现实反映的文学创作,其内含的复杂多样,正在常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时代的风帆,它总是得风气之最先。明清之际的反封建进步思潮,虽以哲学为主导,但站在潮头先声夺人的却是文学,而走在文学前面的则是小说。这一时期的人情世态小说,除了《金瓶梅》、《红楼梦》两个高峰之外,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四十多种,其中尤以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