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兰州市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展示了兰州市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状况并总结了他们城市生活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探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生代农民工被普遍看成一个消极的问题社会群体.但是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是积极的:他们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个人素质;有理想、有目标;注重市场原则,更有平等意识;独立自主意识更强.这也提示人们,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定位应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新生代民汉农民工的差异及其由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影响,旨在呼吁社会和政府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存在的问题给予妥善解决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是当前的学术热点。本文以武汉市为例,从户籍制度、职业技能、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择偶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11月在广东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展开的"新市民工作与生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后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80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较,90后农民工具有一些新的群体特性,但是,这些差异不足以支持90后农民工与80后农民工之间有质的代际差异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基于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以及社会分化、社会流动加剧以及异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等微观社会事实,从择偶圈、择偶标准、择偶途径、择偶动机等方面,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择偶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五市回族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回族农民工对城市及城市生活抱有既向往又排斥的心理,一方面非常向往城市生活,另一方面依旧认同他们的农民身份.作者运用相关分析法,发现文化水平、收入高低、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社区参与、媒介接触等因素与回族农民工市民化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作者认为,加大对回族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丰富回族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加快回族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生活困境,分析了其文化生活困境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生活困境,分析了其文化生活困境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这一称呼明显的带有歧视色彩,是一种身份歧视.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各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身份缺失及社会歧视的制度原因,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相关的政策,是农民工身份歧视的社会根源.而农民工在城市具有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农民工自身所吴有的乡土生活影响农民工的身份确认,从而圃化了社会业已存在的身份歧视.社会正义的核心是公平和机会平等,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给农民工创造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真正地实现机会公平.而要达到真正意叉上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户籍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与发展主义语境中的农民工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或"城市化"可以说是由城市精英的诠释、谋划和全面推广而践履,是通过国家改造社会的想象或制度机构的强制性来推行,这是一种现代化和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出对现代化战略农民工群体的抗拒和排斥;农民工又通过自愿性隔离、空间书写、弱者的抵抗或行动策略自下而上来实现对城市现代化的抗拒,农民工何去何从成为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关键,也是实现和谐社会,实现社会能否共同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不容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相比而言,西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由此也具有地域性特色,面临一定的困境,同时也存在机遇。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现实基础、条件和农民工自身意愿、能力,分区域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模式,为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月会 《民族论坛》2006,(5):10-13
“农民工”是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一个专有名词。从词语内部构成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语,以“农民”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工”,这样的语词结构昭示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身份上与城市工人的差别。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得不到城市宽容的接受,是一群游离在城市里的无根的“边缘人”;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面临着种种歧视与不公。2006年初,在21世纪论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提出应尽快淡出“农民工”称谓,将之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通过为农民工正名,使之尽快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继而,在今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大声疾呼:摈弃“农民工”这一称谓。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此举对于改善“农民工”境遇毫无意义。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遇到底有多尴尬与艰难;为农民工正名,究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伪问题,本期论坛以此为话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广州市外来流动的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生活困境,指出了城市中的农民工在社会福利政策中的边缘和弱势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城市农民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他们主要来自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主要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笔者以北京顺义区河北村为田野调查点,以居住在河北村的农民工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农民工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其生存状况及满意度的分析研究,笔者试图探究其内在需求,从而为提高改善其生存状况提出建议,并以期给国内其他村庄或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城市农民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他们主要来自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主要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笔者以北京顺义区河北村为田野调查点,以居住在河北村的农民工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农民工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其生存状况及满意度的分析研究,笔者试图探究其内在需求,从而为提高改善其生存状况提出建议,并以期给国内其他村庄或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群体偏见、污名化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辉 《民族论坛》2008,(3):41-43
对农民的群体偏见以及基于偏见和城市群体利益基础上的对农民工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是农民工遭受歧视和排斥的重要原因,严重地影响着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和对城市生活的心理适应。改变农民工的尴尬身份,是使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化不仅是城市的建设,更是重要的是人的城市化。由于制度因素的阻碍、城乡利益的冲突、社会资本的缺乏,以及自身素质的束缚,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十分缓慢。政府部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尤其是在市民化的初期阶段政府应制定具有导向性和决定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一 从二十年前农民工纷纷涌进城市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有一支劳动力大军会骤然兴起,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民工们为单位和企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利润.农民工进城务工,是调整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民工很苦,在城里干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血汗钱"赚得很不容易,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他们有"民工潮"、"打工族"之称,二十年来的民工潮,也涌现了一批民工文化,例如涌现了很多描写打工族的歌曲,有一首流浪者之歌就是这样唱道:"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每个冬夏,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阶层法律地位的分析,从法理角度指出农民工一方面作为我国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另一方面却又得不到有力的法律保护而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由于其劳动法律地位的模糊,造成对其在立法和实践中的冷落,也是这种模糊成为我国农民工权利受阻或缺失的前提.文章在对农民工弱势群体特征及权益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民工权利受阻的最大障碍主要是因立法不平等和适用不严格以及权利调节救济机制设置不合理所致.农民工所享有的个别劳动权是其维护个人利益的权利基础,集体劳动权是维护其社会利益的权利基础.农民工可以通过私力救济、公力救济、社会救济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