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3年以来美国热销政治传记著作中,<华尔街日报>前高级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罗恩·萨斯坎德(Ron Suskind)所著<忠诚的代价>(The Price of Loyalty--George W.Bush,the White House,andthe Education of Paul O'Neill)--书,自2004年1月13日由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出版以来,在全美产生了爆炸性效应,引发白宫内部强烈地震,经久不衰,也受到我国媒体的高度关注①.该书持续占据今年以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几名②.人民文学出版社获得了该书的中译本出版授权,已于今年8月下旬正式出版(<忠诚的代价--美国前财长保罗·奥尼尔眼中的布什和白宫>,李星健、宋宁、张帆、舒杭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定价21元).这是一部以第一届小布什政府任期的财政部国家安全委员会核心成员保罗·奥尼尔的亲身经历和"有关真人真事的写作体裁""通过对事实的报道"的传记著作.  相似文献   

2.
一 说到雨果,大概无须再做介绍.他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早已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悉.<九三年>以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时期的1793年为历史大背景,为我们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塑造出郭文、西穆尔登、朗德纳克等艺术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3.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4.
石钟扬 《江淮论坛》2008,7(1):171-177
<新青年>乃近代中国之天下第一刊;其主旨:重塑中国青年的精神形象;六义:中国青年理想的精神形象,主旋律:科学与民主.  相似文献   

5.
新闻集团2007年收购道琼斯的行动震惊世界媒介行业.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报业集团模式的演变路径以及新闻集团高价收购道琼斯背后的战略意图,考察<华尔街日报>纳入新闻集团后"进化"的轨迹,研究跨国媒介集团并购策略的思路与整合资源的方法,提出:网络时代备受挤压的传统报纸,可以在超级跨国媒介集团中得到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20世纪20~40年代,<良友>画报从不同的方面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在中国画报史上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从真实的时事报道、立体的都市生活、丰富的西方图像、时尚的女性形象等几个方面,对<良友>画报内容的时代特色进行探究.对于揭示"良友遍天下"的原因,研究中国现代报业史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颊谷之会"是<春秋>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左传>和<谷梁传>确立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其他典籍对故事进行了不断的创作.这些创作都旨在塑造出孔子作为政治家的形象. "颊谷之会"中呈现的孔子形象对于全面理解真实的孔子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马宝记 《中州学刊》2005,(3):231-236
关羽作为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最终演变为一个神威赫赫的神灵形象,在历代社会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因素在关羽身上折射出来的发展轨迹,以及在现代社会关羽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不幸诗家幸"是中国历史特有现象   2007年8月15日屈超耘先生在<文汇报>发表一篇题为<治世也能出好作品>的文章,提到中国历史上可堪注意的一种现象:国家衰乱之时,往往大诗人、大文学家、大思想家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而国家大治或强盛时,思想家便销声匿迹,了无踪影,好诗、好文章无处可寻.……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已成为国家间博弈的重要变量.一个国家要有效地在当今世界求得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努力提升维护国家形象.本文在分析国家形象内涵及国家形象塑造的意义、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塑造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魅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报告文学继续在题材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其中最集中、突出的是农民与土地问题或"三农"问题.这一题材创作,不仅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大热点或一大景观,甚至还构成了整个文学界或整个社会的一股思潮.其中影响最大或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何建明的<根本利益>,陈桂棣、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胡平的<战争状态>,赵瑜、胡世全的<革命百里洲>和朱凌的<灰村纪事>与魏荣汉、董江爱的<昂贵的选票>等.它们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再度繁荣,而且对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情"字是破解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遗传密码. <正书·刑法志>中多处出现"情"字. "情"在<晋书·刑法志>中有多重含义,如感情、人情、案情、私情、情欲等.本文通过对<正书·刑法志>中"情"字的考证,揭示"情"字同中国传统法文化之间的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3.
<乐府·陌上桑>与<诗经·氓>被公认为是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相同题材(女性命运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典范.本文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两诗中采桑女形象之不同的所在与原因,并说明<陌上桑>之突破<诗经>的创作模式,不仅是现实主叉之"文学"的进步,同时也是人道主义之"人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兰亭序>虽书写于东晋,而"兰亭学"却产生于唐代.唐太宗推崇<兰亭序>,推崇王羲之,实质是发动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借<兰亭序>推进唐代精神文化的建设.<兰亭序>的真伪之争,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问题需要重新检视,也透视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兰亭学"的主题是中国书学."兰亭学"的延展,涉及文学、哲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方面.<兰亭序>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某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不仅是晋代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  相似文献   

15.
"信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最早被作为<世界人权宣言>中表达自由的一部分,现在已发展为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性权利.在中国,这一迅速生长的重要自由已被规范表述为"知情权",并被写入2009年4月发布的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命"即命运观念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大致如下:首先,其起源于原始社会,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这是有实物资料可以证明的中国"命"观念的发生时期.继而,这样一种观念延续至三代,并且此时我们已经可以找到极其丰富的资料.最初始的"命"观念资料来自占卜活动,它在发展中有骨卜、龟卜和筮占的不同形式.相比之下,语词所直接表达的"命"观念要在殷商以后开始出现.无论是占卜所体现的"命"观念,还是语词表达的"命"观念,都可以区分出两条线索:国家命运的线索和个人命运的线索.一般而言,正式文献记载如<尚书>、<诗经>中的<颂>、<雅>部分、<左传>和<国语>的主要部分反映了"命"观念的逐渐下移过程,即总体上是从商周时期的"国家命运",到春秋初年的"诸侯命运",再到春秋后期的"普通人命运".但我们切不可为官方的记录系统所"迷惑".事实上,更为"私密"的占卜手册<易经>就向我们显示或证明了这种状况.此外,诸如<左传>、<国语>中的一些记载也向我们呈现了不少有关"个人命运"观念的消息.中国人命运观中可预知观念和道德观念在殷周时期已经完全定型,西周末年出现了可预知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否定形式,必然与偶然观念则在春秋时期也已经初具雏形.而我们在春秋晚期所看到的"命"观念实际上已经与儒家和道家的"命"观念完全相同了.  相似文献   

17.
2000年6月9日,<南方周末>发表报道和评论,介绍"长江<读书>"评奖和获奖情况,记者在报道中说:"这次奖项,引发微词的是费孝通的<费孝通文集>,汪晖的<汪晖自选集>和钱理群的<想起七十六年前的纪念>.因为费孝通是特邀名誉主席,汪晖是学术委员会召集人,钱理群是评审委员会成员."评论中说:"有关的非议之一,是关于汪晖及其<自选集>应否得奖.汪晖先生的学术成就可以暂放一边,汪晖先生的身份(<读书>主编)就使他的获奖令人存疑."  相似文献   

18.
<天下>是一份英文文化期刊,由中山文化教育馆主办,先后在上海与香港编辑出版,在公正性与国际性的原则下"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所以<天下>虽具有官方的资金支持与人事背景,但还是从宣传中国现代文学的角度向西方大力译介宣传鲁迅.<天下>对鲁迅的译介与责任编辑姚莘农有极大关系.鲁迅逝世后,姚莘农第一时间在<天下>刊发<鲁迅:他的生平与著作>强调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利用"书评"栏配合宣传斯诺<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还接连在<天下>刊发鲁迅作品的英译文,向西方世界展示鲁迅的文学成就,从而充分利用了<天下>在20世纪30年代所建构起的国际文化空间,扩大了鲁迅在西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晟昊先生是<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中的主人公.作家张雅文把他塑造成一位非常成功的海外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他身上呈现出五大方面的审美魅力和人格追求,即铮铮铁骨屡遭打击而宁折不弯的硬汉子形象;矢志不渝,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创业者形象;有火气、远见卓识的特立独行的文化启蒙者.形象;晓大理识大局,有忧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爱国者形象;高风亮节,有人情味,幽默风趣的东方智者形象等,这一形象的塑造凝聚了作家张雅文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追求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所以成为千古不朽之作,是由文本中体现出的超越时代的思想艺术成就所决定的.在思想成就方面,全文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易经>和孔子、孟子思想中的传统忧乐观并有所升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先"字,要求国家顶级政治家不应黏滞于一时一事的政治得失,而应具有见微知著、由近及远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精密考察国家的发展态势,谋划出具有前瞻性的国家发展方略;一个"后"字,则要求政治家在重大谋划取得成功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幸福安康之"乐"时,能保持"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情怀.在艺术成就方面,全文既成功将骈文与散文的写作技巧融为一炉,又成功将"赋"与"讽"两种创作方法融为一体,通过隐喻、讽喻等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达到了"精喻"的完美艺术效果.<岳阳楼记>既体现了中国"文以载道"的优秀创作传统,又体现出文质彬彬的最高文艺美学理想,堪称超越时空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