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部分 认识PartyOne Knowledge  毛主席说过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ChairmanMaosaid ,“Wheredocorrectideascomefrom ?Dotheydropfromtheskies ?No .Aretheyinnateinthemind ?No .Theycomefromsocialpractice ,andfromitalone .”1 937年 7月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我们的《古汉语言语入门》当然也不会例外。一九七○年冬,我们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吴旗县去办师训班。偶尔看见有人释《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的“以”皆为“用”。我颇惊奇:“用钩写龙,用凿写龙”勉强可通,“用屋室雕文”如何“写龙力,我可窘住了!继阅  相似文献   

3.
所谓实践性格,是指一个人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注重现实,切入现实、改造现实的稳定的、习惯化了的心理特征和思维定式。现实中的人是社会性的人,因而实践性格主要表现为社会实践性格。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奋发踔厉,有着日渐形成的、十分鲜明而丰富的实践性格。这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他在步入晚年时曾经总结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他的这一认识,是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已奠定了的。学史在于学会做人,学习政治要勇于和善于切入社会现实。本文试图探究青年毛泽东实践性格的整体轮廓及其特点,以飨今日处于伟大实践时代的诸君。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按经验发源的。”(《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我国数学发展的史实也完全证实了这个科学真理。数学的原始材料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上升成为理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才能建立新的数学理论,数学才能不断发展,才能登攀新的科学高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精…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思想同客观存在的符合。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个人时时处处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正确的,或者说的话“句句是真理”,是完全不可能的。“句句是真理”是完全违背辩证唯物主义所阐明的人的认识规律的,是完全、彻底反辩证唯物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可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一开始只能认识到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就是所谓的感性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多次,人们的认识可以产生飞跃,从感性认识进而为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之分,在我国理论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用主观和客观来修饰和限定唯心主义、将唯心主义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不准确、不科学的.笔者借鉴列宁的“感觉的唯心主义”和“思想的唯心主义”提法,主张用“感性唯心主义”与“理性唯心主义”概念来表述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这样,既概括了唯心主义不同形态的主要特征,又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一致性,是概念精确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理学思想及评介张志强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他在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理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庞大、严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相应地,他本人也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家,后人为纪念朱熹在思想上的贡献,谥其为“朱子”;又因朱熹...  相似文献   

8.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不仅有其社会根源,而且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认真分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有助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水平,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作一些分析。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即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会得出如此荒唐的结论呢?列宁对这一问题曾做过分析,他说:“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  相似文献   

9.
“一分为二”究竟是对立统一的完整表述,还是只是讲矛盾的可分性?这只要从哲学史和经典作家关于这方面几次引用的原意中便可以看清楚。我们知道,在中国哲学史上至少有三人用过“一分为二”一词。宋朝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说过:“一每生二”“一生两次”;比朱熹更早一些的邵雍也提出过这种思想,他说:万物“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等。此后,明朝张介宾在《类经》中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邵、朱、张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用之“一分为二”表述可分性的。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理论甲先后四次沿用过“一分为二”一词,并赋予新的内容。第一次,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按照辩证法,我看右派会一  相似文献   

10.
华主席办事,事事符合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件件代表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毛主席放心,八亿人民更放心。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我们有了自己新的英明领袖和统帅而精神振奋,豪情满怀,斗志昂扬,信心倍增。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前景灿烂辉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泉源、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的标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就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张“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自然科学理论(即具有真理性的自然科学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神的创造物,也不是人的悟性的“自由想像物”。正确的自然科学理论是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恩格斯所总结的那样,“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理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理学,发端于周敦颐和二程,完成于朱熹.在以朱熹为代表的庞大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中,“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以其方法论的作用,使其哲学体系得以完成。因为它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而使这种哲学长期地成为后期封建社会的官方统治思想,并且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因此,要战胜朱熹的哲学(是战胜它,不是简单地抛弃它),就得从解剖他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入手。朱熹的“格物致知”说,直接导源于《礼记》中的《大学》一篇。《大学》中有这样两段:  相似文献   

13.
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从实践中获得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这是历来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即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斗争。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一六一九——一六九二)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就是在同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斗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需要与认识     
人为什么能发生认识?人为什么进行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如果不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不管它同唯心主义的争论表现得多么激烈,最终仍然无法击败唯心主义,因为它没有从“大前提”上冲击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把“意识”、“认识”、“思维”“当作某种现成的东西”,“当作一开始就和存在、自然界相对立的东西看待。”恩格斯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认为“意识”“认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恩格斯虽然正确地指出了认识的“起源”,却没有正面回答“人为什么能够发生认识?”或“人为什么要进行认识”。现代认识论的研究,应该把问题的答案沿着恩格斯的方向向前推进一步,这样,对上述问题的正确回答应该是:“需要”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我国宋代理学大师,客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古今中外颇有影响的哲学家。过去对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我国学术界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说法的影响或出于批判唯心主义的良好愿望,过分地强调了朱熹及其哲学的消极和反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其积极和进步的一面。这对批判继承我国文化遗产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本文试图就朱熹的唯心主义体系中的辩证法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有没有党性?这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也是今天哲学战线上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回答是肯定的。列宁曾明确地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学正象认识论一样,是一门有党性的科学。” (一) 所谓认识论的党性,就是认识论的党派性,就是认识论的派别。从认识论上来说,最主要最基本的派别,就是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从哲学一产生就存在着。这就是说,认识论的党派斗争,  相似文献   

17.
论张学良的富国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良 ,这位深受国人崇敬的世纪老人 ,不仅以其百年言行体现了自己的民族观、统一观和人生观 ,而且还体现了自己的富国观。张学良富国强兵的思想和实践 ,是他不平凡一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他奉献给祖国母亲的又一宝贵礼物。他的这方面言行 ,处处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很值得学习和继承。同样 ,他的这方面主张 ,对 2 1世纪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 ,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也值得研究和借鉴。对此进行探讨 ,也有助于开辟研究张学良思想的新领域。一、张学良富国观的深刻渊源“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韵唯一标准的问题讨论中,邓小平同志讲了这样一句话:毛主席是人不是神。这句言简意赅的话,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认识论的高度指出了主张“两个凡是”的人的根本错误所在。从思想理论上弄清楚无产阶级的领袖是人不是神的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少宣传个人的方针,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形象和他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思想路线,继续解放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领袖是人还是神,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就是:领袖人物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认为领袖是神,就是认为领袖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他对世界上已发生的事情能完全而正确地了解,对未发生的事情能“洞察一切”,未卜先知。因此,领袖便是全知全能、一贯正确、没有缺点错误也不可能有缺点错误的。领袖的话“句句是真理”,甚至“一  相似文献   

19.
宋明理学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官方哲学,统治时间达七百多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冲击,为了恢复儒家作为合法地位,朱熹作为集大成者,建立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对由程颐提出"理一分殊"思想,朱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使之成为程朱理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它的思想包含着动静观、格物致知论、心性理欲论三个方面,在此之中,朱熹哲学实际上成为封建皇权的精神象征,并包含很多唯心主义成分。  相似文献   

20.
历来哲学史界对鹅湖之会评价不一,慨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是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和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但最近赵朴初先生则指出,朱陆鹅湖之会“标志又一个新的文化运动——理学之创立”。①对此结论,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鹅湖之会不是理学创立的标志。首先,理学的创立是由群体学术来显示的,决非某件事情可以作为标志的。理学作为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萌芽,产生、形成到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有着几代学者付出的劳动。对于理学的创立标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怍为理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