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程 《江汉论坛》2005,(6):111-113
孙权在外交上采取了在魏、蜀之间摇摆不定的策略,在史学界受到了肯定的评价。事实上,东吴真正的盟友是蜀汉,真正的敌人是曹魏。孙权的外交策略,不分敌友,虽一时壮大了自己,却削弱了盟友,最终受损害的仍然是自己,因此,实质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意识。其关键是确立列宁提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坚持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发展的实质是自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切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在政治经济学部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深化了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深化了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宁夏劳务经济发展的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宁夏劳务经济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在2005年初政府将劳务经济确定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来,劳务经济出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在劳务输出规模上取得了突破,二是在劳务输出质量上取得了突破,三是在劳务收入上取得了突破。与此同时,各种劳务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也开始兴起,奠定了宁夏劳务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概念,有了人类就有了发展。在当今世界,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各国政府都在致力探讨的主题。十六大报告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同时提出了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发展与创新等量齐观,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深化、丰富和继承。  相似文献   

5.
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记者问莫言:"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一是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科学继承;二是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因素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三是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中巨大的变革作用,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宝库;四是揭示了这是一条重要的经济规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谱写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该文针对西北实际 ,认为当前西北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是由落后造成的 ,主要生态环境破坏在空间地域上发生在农村和牧区 ,在行为方式上是不当农牧业活动 ,在活动主体上是农牧民。据此提出了西北生态建设的新路径 ,并在理论上首次对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论述 ,首次提出城市化是西北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秩序和整合问题一直是涂尔干的理论关注点。在其丰富的社会学理论中,宗教思想占了很大比重。他利用自己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了探索,在宗教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意识中逐渐产生的,信仰、仪式和教会是其构成要素,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力量的体现,对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尹振才 《河北学刊》2001,21(5):15-18
本文在明确人力资源价值内涵的同时,分析了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知识、技术水平较高,劳动技能较高,因而也是承担较复杂劳动的部分,是创新劳动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创新是人力资源价值的主要源泉的观点。结合定量描述以及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源价值的比较,提出了创新是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增殖的惟一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自然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自然美是以精神观照为前提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与人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自然美成为审美的关注对象,是因为人从物性中看到了本质力量,是人的精神为自然美注入了永恒的魅力。从物性中发现精神,是审美的必然结果。用分类的眼光看待自然和发现美的不同形式,其前提条件是建立外在形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联系。有了这一前提,才能在发掘其物性的基础上将自然人化,真正地领悟到蕴含在自然中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不确定性分析是现代经济理论产生的前提。奈特是不确定性理论的开创者。在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划分的基础上,奈特解释了利润的来源,并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而科斯在分析企业理论时,对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进行了批判。无论是奈特或是科斯都重视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但他们两者在对不确定性的概念、理论地位及分析方法上都存在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的施蒂纳在其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表达了观念优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是观念创造了历史,把历史看成是观念发展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施蒂纳等小资产阶级观念优先的唯心史观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判,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述了实践优先的唯物史观,从而实现了历史观的划时代革命。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在世界大局、社会主义大局处于关键性时刻对关键性时代课题作出的关键性回答 ,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不朽之作。“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 ;又是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唯物史观。“南方谈话”不仅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更重要的是在坚持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在新的时代历史条件下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从而把马克思主义 ,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等都有其创新性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六艺中的乐、射、御与体育、美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在夏商之时 ,已有六艺教育的基本内容 ,但并不完善。乐在当时是排在首位 ,礼是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代 ,六艺的内容确定下来 ,形成了以礼为首 ,包含有德、智、体、美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礼同乐、射、御等体育、艺术教育内容的结合 ,表现了中国古代教育中美育的特点。礼的核心是维系宗法社会的根本 ,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它同乐、射、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终实行政教合一 ,适应周代宗法社会的需要 ,为统治者培养合格人才。美育在乐、射、御中得到了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表现 ,在造就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人格境界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5.
冯憬远先生对船山学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船山认识论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冯先生认为,船山认识论的明显特点,是在主观与客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知行关系等问题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初步结合。二是挖掘了船山历史观中所包含的具有深刻辩证性的唯物主义因素。冯先生指出,船山历史观的核心无疑是他的历史必然性和合规律性思想。船山不仅揭示了历史演变有其必然趋势,而且认定在这种必然趋势中贯穿着客观规律性和合理性;不仅考察了历史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而且得出了历史具有不可逆性和时势造英雄的结论。三是指出了船山的有无观把中国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有无观推向了顶峰。冯先生认为,船山从世界的物质性论证了世界的实有性,指出了物质实在性是世界的根本特性;"诚"则是一个最普遍的物质实在概念。可以说,冯先生的船山学研究是20世纪70至80年代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在中国大陆的缩影,他在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论农地集体所有制陷阱——基于农地征用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属性实际上构置了一个陷阱:人们只注意到表面的使用权,而背后的所有权却被掩盖了。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表面上只是卖掉了使用权,但实际上是连同所有权一起让渡了,这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是明的,土地所有权的丧失是暗的,而拿走使用权就拿走了所有权才是最要命的。这正是农民失地贫困成为"三无"人员和"圈地运动"愈演愈烈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7.
吐蕃王朝早期的韦氏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氏家族是吐蕃王朝时期主要的贵族家族之一。以韦氏为代表的贵族集团在吐蕃王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复杂的。韦氏家族在王朝早期的活动集中表现在不同内容的盟誓和贵族家系间的关系上,显示出吐蕃贵族们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吐蕃政治的发展。可以说,吐蕃政治是王室与贵族间妥协的产物,这一思路对于古代吐蕃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史学的发展以及史学跟社会生活关系的更加密切,人们加强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使用,从而推动了历史文献学的进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历史文献学成长起来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史书部类趋于定型,另一个方面是史注取得了巨大成就。史书部类的趋于定型,是史书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和种类逐渐增多的要求。史注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评点对中国叙事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小说评点关于叙事方式的论述,指明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是史传文学,尤其是《史记》在叙事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影响了历代叙事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史传文学与明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血缘关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由一系列单元结构组成的,但明清小说又突破了《史记》的形式局限,形成一个以单元结构为基础的有机艺术整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形态的发展阶段,即由虚实相融到以虚为主以至完全虚构。这三部小说在创作实践上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叙事学,而明清小说评点则是在理论上予以总结升华,使其具备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0.
领域分化后的道德寓所——兼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文史哲》2006,3(5):153-159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现在正处于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农业社会,社会的一体性决定了它的制度是“权制”的,它的治理模式是“权治”的,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工业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化的过程,特别是领域的分化,把道德主要限制在日常生活领域之中。私人领域也要求道德的支持,但是,自利的追求往往把道德置于客观结果的位置上。至于公共领域,则是一个非道德的领域。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领域的融合,从而为普适性道德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也为在道德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制度和德治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