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吴菲 《兰州学刊》2010,(5):94-98
文章首先通过批判性地介绍几种已有的公平感测量方法,选取其中最为合适的一种在CGSS2005数据基础上测量中国城市居民的反身性公平感和非反身性公平感。其次,分别以性别、年龄、教育和单位体制变量分组,从多方面呈现了两种公平感在中国的现状。最后,作者通过使用对总体样本进行随机性拆分得到的两个样本对此测量方法的信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时空分离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到来,系统信任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信任形式.在不同的系统中,系统信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帕森斯关于社会系统的划分以及不同学者关于系统信任的媒介的分类,本文认为经济系统的信任媒介是货币,政治系统的信任媒介是权力,信托系统的信任媒介是专家,公民社会的信任媒介是信任记录.以信任记录为媒介的公民社会的系统信任的建立无疑是由传统社会以特殊主义为原则的特殊(人际或人格)信任过度到现代社会以普遍主义为原则的普遍(人际或人格)信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任尤其是基层政府信任,历来是直接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的重要砝码。本文利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和复旦大学“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课题组的合作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从信任观、威权观和法治意识三个方面考察中国农民的观念差异与基层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三种观念对农民的政府信任都具有显著影响。具体的研究结论为:持有“家本位-特殊信任”取向而较少一般信任观的人具有较低的基层政府信任;作为中国农民心灵深处的威权依附文化,对维持和提升基层政府信任起着强力增进作用;随市场推进而逐步形成的农民法治意识已经实际影响着基层政府信任,它将成为国家建设、重塑政府信任必须认真考虑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互通为技术要核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任关系,对社会信任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结构,即嵌入性信任关系正在网络社会中孕育和发展。网络言论机制、网络志愿参与机制和电子商务信任评级机制是网络社会里嵌入性信任的三种重要的协调机制。嵌入性信任既是现代性的产物,又游离于现代性之外,对社会关系进行了重新构造。嵌入性信任的发展亟须营造有利于社会系统运转的信任文化,搭建具有互惠性的信任网络。  相似文献   

5.
汪澜 《晋阳学刊》2006,(5):80-84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社会性本质决定人必须彼此交往,交往使人获得其本质,交往内在要求人做到诚信,诚信实际地内在制约着人的发展。市场经济实质是以“物”为中介的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市场契约本性关照下的人的诚信素质养成正是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惟此,诚信个人才会出现,诚信社会才可到来。诚信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人的建设,是以信任建设为契机的人的自觉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实行动和积极筹划。  相似文献   

6.
信任的信任:中国企业的“家”与“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的伦理-心理运动过程,是企业组织形态内部在微观层面与动机生产相伴生的一种信任的动力机制。中国文化空间中存在着有利于企业扩展亲亲信任的两个认同原理:基于家之心理的"同心原理";基于家之伦理的"同德原理"。比亚迪的案例表明,泛家族企业的信任扩展模式,是企业从家族→企业之"同心同德",走向企业→家族之"同心同德"的中介或过渡。而我们通过对雷丁的同心圆模型的颠倒得出了一个天下同心的模型,旨在进一步表明:一种基于天下理念的信任价值观是指引企业家走出封闭自我或自我利益的狭小天地,走向更广阔、更高远的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对信任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陈化 《学术论坛》2013,36(1):106-110
新医改是为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健康公平是其终极价值诉求。医改要取得成功,必须处理好四个向度的问题:政府职能定位、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问题、医疗付费机制问题以及基层医疗机制问题。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是新医改的根本问题,强调政府在医疗领域的筹资责任与监管责任,在非医疗领域的健康知识传播责任、构建公平社会的责任。医疗服务可及性是确保健康公平的关键,强调公立医院的自主化改革,实行内部市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民营机构与公立机构合作,提供安全的医疗产品。合理科学的支付机制是确保健康公平的重要方式,依托第三方购买制度与平等的医保制度降低医疗费用。强化并完善基层医疗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理顺医疗体制。  相似文献   

8.
邓益民  沈虹 《江海学刊》2012,(5):103-108
组织公平感能够通过影响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员工的绩效。基于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组织公平对员工绩效、任务绩效及周边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及互动公平对员工绩效、任务绩效及周边绩效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三者对员工绩效、任务绩效及周边绩效的影响效果差别不大。因此,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体系,营造公平的组织文化氛围,提升组织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揭示了在传统儒家道德范畴下弘扬信任文化的时代意义.指出文化精神的继承性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文化思想发扬光大的传统.在肯定道德文化的传统继承性基础上,阐释了儒家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探讨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与影响人的社会合作行为的信任文化的关系,强调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建立道德文化基础,在道德文化的精神范畴内发展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伦理的视角看,发展进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表现为三种状态:统合、背离与平衡.公平作为价值理性目标和效率作为工具理性目标应该统一于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中.但在一定时期内,公平和效率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背离,因而,寻找公平与效率之间相对的、确定的最佳契合点,建立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发展伦理,是现阶段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公平分配是社会生活永恒的道德难题.绝对的公平不过是一种理念,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因而公平分配只能是一种制度选择.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分配不应是简单地缩小差距,而应该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分配过程中都受到公平的对待,获得其应得份额,从而实现社会生活成本的合理负担.  相似文献   

12.
庞君芳 《学术探索》2015,(1):141-146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以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加剧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也使事实上存在的阶层差距拉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在教育公平理念下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CGSS2010年的数据,以公平感知、支出压力、政治信任为外因潜在变量,以政治功效感、冲突感知与群体性事件为内因潜在变量,研究中国社会冲突影响因素及其与冲突行为的逻辑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发现:社会公平感知越高,社会冲突感知越强烈;家庭消费支出压力感受越高,对社会冲突感知就越弱;政治信任感越高,社会冲突感知越强烈;政治功效感越高,参与群体性活动的可能性越低。而通过对双变量的相关分析则发现:地方政府信任感越低,周边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高;家庭消费支出压力越大,参与群体性事件角色的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王作宝  李坚 《理论界》2019,(8):56-61
公平是社会保障的起源、目标与约束。社会保障公平包括代内和代际两个维度。代内公平涵盖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机会公平、参保缴费管理的过程公平以及体现为保障待遇的结果公平;代际公平是指不同代人在社会保障待遇与负担分配方面的公平。社会保障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是对立统一关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协调好两种公平,要树立族群理性,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强调自我保障,降低代际转移比重;以代际公平为约束,优先保证代内公平;确立广阈公平导向,建立社会保障不同项目间、社会保障与其他代际公共项目的互通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业发展公平具有两个意蕴:一是同等的发展机会;二是同质的发展结果。同等的发展机会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公平转化为平等的关爱,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同质的发展结果彰显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同质不等于同样,差异化的发展结果在价值层面具有同质性。学业发展公平的价值旨归是实现学生的差异性优化发展。学业发展公平是教育过程公平在基础教育实践中的理想样态。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却又是不同的价值诉求.社会发展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如果说从氏族公社社会飞跃到奴隶社会,使大部分原本是自由的氏族公社成员沦为奴隶的话;那末从封建社会跃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使原来自由的小私有者沦为现代雇佣奴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的否定,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群众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所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解决了沙皇俄国社会的不公平问题.苏联国家建立后,把发展问题放在首位,推行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把赶超发展战略演化为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争霸,开展和美国以核军备竞赛为中心的军备竞赛.苏联在实现国家的高速度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以牺牲农民利益为高速度发展的资金源泉,从而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后,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性地实现了社会公平,并为新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基本上沿袭苏联的发展模式,产生了与苏联相似的新的社会不公平.毛泽东想通过实行平均主义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的不公平问题,结果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寻求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契合.三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巨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也不能一劳永逸地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执政的共产党能否主动地、不断地契合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也被作为评估教育改革的基本标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失衡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仅要致力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更要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实现实质上的公平,即平等与效益、均衡与优质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修复技术漏洞、完善法律规章、提升安全意识成为近年打击电信诈骗的常用方式,但面对不断升级的电信诈骗,从伦理角度对其展开的反思不可置否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新探索。从信任的伦理意涵切入不难发现,社会道德信任的失落和信任范围的局限是电信诈骗的主要成因,而信任社会的构建有利于道德信任的普遍生成,对消除电信诈骗动机、缩小电信诈骗生存空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从信任文化生成、中间团体培育和法律公正内核建设三个方面探索信任社会的构建不失为治理电信诈骗的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公平概念的历史发展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力求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探寻公平发生、发展的客观进程,并试图在当代意义上把握公平的内涵和公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原理论及可持续发展政策,从可持续发展政策论及代际伦理与代际公平,力图说明,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叙述和规范叙述是密不可分的,企图割裂二者关系的“休谟的铡刀”是不可知论和愚蠢哲学。文章同时还讨论了代际伦理和代际公平的意义,并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方略做出警示贡献的一些思想先行者的另类思想观点,例如罗马俱乐部和布达佩斯俱乐部的惊世骇俗思想,本文也努力予以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