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虽然产业升级理念备受重视,但对于制造业升级的概念和测度评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从探讨制造业高级化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提出制造业高级化是指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与高附加值的环节升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对其制造业高级化程度进行了测度与评价,以期为定量评估与测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围绕互联网环境下创新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升级影响问题,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构建创新投入影响制造业升级的理论模型,利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分析创新投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关系,并选取滞后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在克服面板回归内生性的基础上,检验创新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作用的内在机制。研究显示,创新投入直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升级,并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间接推动制造业升级。为进一步分析创新投入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内在机制,以互联网普及率、创新投入、政府财政科技支出为门槛变量,检验创新投入与省域制造业升级的非线性关系,发现门槛变量使创新投入对制造业升级存在单门槛效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助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是产业升级的两大内容,前者多源于资本转移的外生性经济增长,后者则源于技术进步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更接近产业升级本质.21世纪以来福建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呈现逆转现象,即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基础结构的非均衡性导致传统优势产业链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在发挥福建省传统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链现代化,是福建省克服产业结构逆转趋势、全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4.
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但是,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投资拉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难于消除、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风险较高、高端生产要素培育与集聚机制不完善、基础创新与合作创新不足、区域配套能力弱等等.政府要构建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动力体系,根据区域传统装备制造业基础去选择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途径,支持现有骨干企业主攻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昕 《西部论坛》2021,31(5):15-33
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但可以通过改善中间品供给质量和结构促进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规模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制造业技术升级;国内制造业产出增长会通过需求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扩大,国内制造业升级则会通过增加对富含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后向拉动效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双向联动机制.基于WIOT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2000—2014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前向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拉动效应也远远大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显著,且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越高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效应越强;制造业产出增长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具有后向拉动效应,而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具有后向拉动效应,且技术密度较高制造业行业对高技术密度生产性服务进口的需求拉动效应更大.因此,要以本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催化剂,构建国内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制造业升级"双向联动网络:一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外生产性服务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投入,尤其要提高"FCB"领域的开放水平以引导和促进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拉动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6.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了和江苏相比浙江的制造业竞争力优势开始变得式微.其优势地位有和江苏拉大的趋势的结论:同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时两省的制造业行业总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总产值来看浙江的制造业是具有较大竞争力的,由此说明了浙江的制造业普遍是附加值比较低,利润率不高的,单纯从生产能力来看,浙江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省,但是从盈利水平或者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浙江绝时不是制造业强省,浙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升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效率是促进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2009—2018年中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比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阶段的动态创新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活动不协调,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辽宁省医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属于"高研发-高转化"类型。未来应从合理提高各项研发投入、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医药产业以及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等方面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及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石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省市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了地区和内部制造业集群优势结构的较大变迁。集群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集群升级,是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同时作用的结果。区域成功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表明,京津冀制造业集群升级可遵循四种可行路径:嵌入全球价值链升级、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升级、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升级、依托钻石体系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其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建设。长三角苏、浙、沪三个制造业强省在经济创造、科技创新、环境资源保护三方面各有千秋,而要使长三角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三地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打破地区行政壁垒,消除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共同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广西制造业升级转型面临资源能源约束更加明显、技术进步滞后、产业链“低端锁定”等困难与“瓶颈”,对此,可以加速重型化和高加工度化、技术进步与产业链攀升为突破口,实行产业内升级和产业间升级同时并举;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实现“低碳制造”和制造“低碳产品”.  相似文献   

11.
周诗  胡晓鹏 《社会科学家》2013,(4):62-64,68
文章计算了泛珠三角区域9个省(自治区)的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并通过这些指标定量分析泛珠三角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和集聚情况。广东省的制造业在全国有着比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其他8个省份的制造业不具备专业化优势。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等4个省份的制造业增长速度较快,广东的制造业在向这些省份转移;贵州、海南、云南的制造业增长速度缓慢,呈向外移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安同信  范跃进  张环 《东岳论丛》2012,33(6):122-126
山东省制造业在整个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富裕群众、促进城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发展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在由经济大省向强省的转变过程中,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明晰山东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得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山东经济再发展的关键.具体的对策建议是:借鉴日本经验,完善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推进制造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完善招商引资方式,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健全制造业生产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昌市制造业竞争力的分析表明,南昌市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相对而言,传统产业竞争力较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十大重点产品制造基地竞争力较其他行业略强,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南昌市要优化环境,做大做强十大重点产品制造基地,通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来提升南昌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王福君 《理论界》2010,(8):58-62
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是在一般分工所形成的系统内再进行特殊分工所形成的更加细化的行业结构升级。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纵向梳理,认为消费需求、技术创新、资源要素、制度条件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动力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升级具有区域集中度高、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于传统装备制造业的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应选择技术创新推动模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外向带动发展模式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欧美发达国家代工产业召回迫使中国代工低端制造业不得不加快产业升级。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结合国外低端制造业升级的经验,中国应该选择一条立体化的升级路径,从跨时间升级和跨区域升级两个方面保证中国经济实现稳定的调整。同时,中国应在科技三项经费、税收、城镇化、商业银行贷款、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对代工低端制造业的升级予以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附加值、强渗透力的创意产业,通过嵌入制造业的多个环节,能够拓展与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实现二者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实证研究发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运行绩效和竞争力水平.随着创意产业自身发展,这种作用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实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好坏关乎人民福祉的高低.基于西北五省区2009-2017年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动态SDM)和E-G协同集聚指数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生态效应是否存在空间影响,并通过构建单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生态效应的强度.研究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改善了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长期效应.第二,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区域生态改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其他周边地区生态效应也同样具有溢出效应,这体现出区域协调性.第三,当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数量跨过门槛值16422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才会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并立足西北五省区发展现状,应当建立系统完善、刚性约束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知识、技术溢出效应,重视人力资本推动区域发展的边际贡献,同时应当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依托,完善区域产业布局,打破区域边界,让生态效应改善的成果充分"外溢".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本文应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及专利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推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力、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提升了企业市场估值。同时指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而数据作为推进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继续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政策和法律,制造业企业应当制定各环节人工智能化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化水平,促进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升级,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制造企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创造的活水源头,但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从制约福建省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分析,政府应遵从制造业优先导向,优化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强化金融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补足人才短板,夯实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落实政府政策,营造民营制造业营商环境,助力民营制造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来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应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工业项目,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分析,构建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流程图,打造创新驱动——企业能力发展矩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进行有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