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静态组比较设计对参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两种倾向课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状态进行追踪比较。结果发现,累计92.5%的大学生认为课程效果总体良好及以上,接受积极心理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感方面的得分要显著高于传统教育,抑郁总分及其包括的积极情绪和人际维度显著低于传统教育。积极倾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积极情绪体验和促进人际交往方面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的传播与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大学新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工作中,通过设计符合新生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建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环境,拓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等有效手段,能够切实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采用自编《渤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问卷》,调查渤海大学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引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课程目标从问题模式走向发展模式;课程内容从分散走向整合;课程教学方法从传统走向多元;课程评价从他评走向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策略,并在实践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湖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正向指标,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湖南大学生为对象,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量表施测,结果表明:当代湖南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要比2000年时的中国大学生感觉幸福得多;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感比男生更多;学历越高幸福感的程度越高;幸福感高低与经济状况正相关;幸福感高低与集体取向正相关,而与个体取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与实践运用出发,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点并以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调适能力为主,课程教学方式要注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并构建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身心发展不平衡,对角色转换不适应,自我意识模糊,人格不健全、不稳定,缺乏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等是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障碍的外在原因。可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新生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形成健全而稳定的人格等多种途径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相应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其独特的教育目标,但该课程的教学却普遍存在着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教师教学多采取教说、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浅析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为了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代变化特点,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以来12年的53 282名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回访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而存在心理问题和心态健康阳光的学生的比率则比较稳定。结合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特点和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研究,我们认为综合发展的多类型、多层次工作模式更适合该校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介绍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缺失进行了梳理,强调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设计符合学生积极发展的入学课程教育目标"、"突出全员教育的作用"、"开创以学生为主体的入学教育形式"、"加强入学教育特色化建设"等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心理契约视角论述了建立心理契约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别探讨了心理契约视角中的大学新生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念。从认知加工、情感培养、意志管理及个性发展四个维度上构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后给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三个方面。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袭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应采取观念的变革、方法的提升、关系的重建、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进行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流形式,很多高校都在陆续开设以“幸福课”为主要内容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教师传播积极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的问题、学校环境和团体制度协同合作的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开发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考核问题等。这几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从根本上落实高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行了疏理,发现学界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不一。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三个方面对策,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增强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体验:一是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体验,二是加强留守儿童的乐观体验,三是提高留守儿童的希望体验。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是培养留守儿童加强自尊,二是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勇敢,三是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律。最后,完善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一要完善积极的国家制度系统,二要实现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三要构建积极的家庭系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合力下一定能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研究 以绍兴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EdDiener的生活满意度量表、Kanunann等人的情感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借以探讨绍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家庭收入因素均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家庭收入、家庭背景和消费状况等因素对生活满意维度产生影响;(3)性别因素则对消极情绪维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参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尺度之一。研究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对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国内十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出版了《积极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国际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兴起。随即国内也涌现出一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潮,对主观幸福感的探讨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为此,选取了CNKI上从2001年到2010年(截止到12月)有关主观幸福感的1 635篇论文,从数量分布、研究内容、研究重心、作者单位、作者所属地区五个方面为研究维度进行了内容分析。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1921名新生进行测试和评定。旨在了解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及对所学专业满意度情况,并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一类筛选率13.9%,二类学生31.7%,三类学生54.4%,说明不同专业满意度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是: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可能是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把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教育,文章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LS)和SCL-90症状量表对重庆市5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516名大学生的SWLS得分和SCL-90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