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江走廊位于珠江流域的中部,包括广东省的肇庆市,广西区的梧州地、市和玉林地区,总面积6888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28万,是珠江流域中典型而又特殊的区域地带,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腹地(包括大西南、桂西北)的经济过渡地带,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腹地辐射、扩散的通道。我认为,要使西江走廊山区经济取得更快发展,必须全面面向市场,逐渐建立和完善适应西江走廊山区经济的市场机制,选择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本区域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外向发展的山区经济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2.
对南宋人口密度的考察发现宋代乃至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口的增长,凡经济发达区域都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而不发达区域的人口密度都比较低.在这种人口-经济模式的控制下,发达地区因人力的易得和低廉、不发达地区因经济文化水平较低,都不利于节省或替代劳动力的装置的发明与推广,因此中国未能像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那样在生产领域广泛使用水力和风力驱动的机器.生产关系亦未发生质的改变,以前作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经典依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只是人口密度较高地区出现的资本和劳力的合理搭配.诸种因素是中国走上不同于欧洲的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就此而言中西方的大分流早在宋代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3.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目前经济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静态分析显示,1994年以来,广东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高于全国水平,是泛珠三角区域最严重的省份.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之前地区经济不平衡呈平缓态势,1997-2006年不平衡态势加重,2007年之后加重势头得以遇止.动态分析显示,考察期内广东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动态缩小趋势,只是速度相当缓慢,从而使静态加重趋势未能得到迅速逆转.研究表明,广东虽然总体上属于国内发达地区,但省内各地区经济差距却高于全国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重点在于缩小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距;加快山区和两翼的产业结构转型步伐,提高二、三产业占比是缩小广东地区经济差异的有效途径;人口负担率居高不下,并且呈现上升趋势,是困扰山区和两翼经济发展从而加剧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其升势.  相似文献   

4.
增长极形成机制及增长极与外围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率、资本集中、市场规模、创新中心、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是增长极形成的机制.增长极具有持续增长、经济规模大、市场规模大、创新中心四大特征;具有资本转移、知识和技术溢出以及在较发达地区的福利补偿等功能.增长极战略为非均衡战略,这种模式在较发达地区(或国家)比较适合,在欠发达地区(或国家)应用时,区内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在贸易自由度上必须有梯度.  相似文献   

5.
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同时,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也将转移到发展乡镇企业上来。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整个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丽水地区是一个经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山区,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性很高。丽水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发达地区所没有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第二步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认真探讨深化改革的方法和步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晴隆县农村实际,对此问题谈些体会. 晴隆县的第一步农村改革,开始是由农民群众自发搞起来的,在政策未下之前,相当一部分村、组就自行实行了包干到户.由于不是有组织地进行的,因而有些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乱占用耕地问题,发包方承包方责权利不明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第二步改革,逐步解决,否则,无法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山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乡结合,互相依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已初步形成.其间,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愈来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一客观事实告诉我们,进行山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必须把加强城乡结合和小城镇建设问题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明清广东人口流动概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广东的人口,在明清时期经历了重大变动.这一变动,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增长①,而且表现在分布上,越来越显示出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各地区之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以及经济上的不平衡状态,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人口从人多地少的地方流向地广人稀的地方,从艰于谋食的地方流向易于谋生的地方.这是明清广东人口流动的一般趋势.大致说来,广东地区,就山区而言,在明代以前,除了交通方便、居民集中的河流两岸、山间平原、盆地农业较为发达以外,大部地区还是处于地广人稀,原始森林密布的未开发或开发很不充分的状态.因此山区是容纳流动人口的主要场所.山区荒地广袤,森林密布,不仅吸引农业人口前往垦荒耕作,同时因其资源丰富,还吸引手工业人口前往开山冶铸、烧炭或开发其他自然资源②.在平原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及韩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商品经济活跃,手工业发达,吸引了本省及外省的工商业人口前往经营工、商业,或吸引外地农业人口在平原的边缘地区开荒.由于广东特殊的地理因素,本省的相对过剩人口也不断向海外迁移.同时毗邻广东的桂、楚、赣、闽、台等省也不断接纳广东的移民.  相似文献   

9.
一、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广西贫困地区的现实选择 广西的特困县主要集中在桂西大石山区的河池、百色地区,这里是集“老、少、边、山、穷、库(区)”于一体。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口多,耕地少,生存环境恶劣,使山区经济“先天不足”,而思想观念、投资环境落后、劳动力素质差,又使山区经济“后天营养不良”。在这样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单靠国家大规模投资,上高、新、大的项目是不可能,也不切实际,而靠贫困地区财政不仅无法兴办新的国有企业,要想盘活盘大原有的国有企业也十分困难,而且我国现阶段推行“抓大放小”的经济政策,贫困地区现有的国有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范畴,是放的对象,很难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保护。其次,从发展外资经济来看,贫困地区由于市场发育不健全,配套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农民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不普遍存在,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淡薄,无论投资硬环境,还是投资软环境都不具备,很难吸外商来开发、建  相似文献   

10.
云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左停陈利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是不发达阶段,它的特征反映在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云南是我国的一个经济落后省份,又是一个集少数民族特点、边疆、山区等为...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发育,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市场体系越发达的地区,其经济活力就越强,发展速度就越快。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比全国快,而同为沿海的广东比上海发展更快,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市场体系发育的程度不同。总体上看,我国市场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但地区间差距大。对于贵州这样一个内陆山区而经济又不发达的省份来说,其市场发育水平在全国处于怎样的位置?制约我省市场发育的主要薄弱环节有哪些?培育我省市场体系应采取什么对策?探讨这些问题是建立我省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甚大,研究不发达地区生产力生机及其发展对策,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对不发达经济进行界定,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虽然不发达这一概念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然而我们对它的认识似乎是模糊和不确切的。它的界定,是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入门的一道难题。 本文依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尝试对不发达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进而在特定的体制型态下,阐释我国不发达区域不发达经济的特质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西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这些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将影响着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与发达地区相比,许多西部山区的县域经济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这其中既有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市场条件及思想文化等区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社会经济面貌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一些边远的民族山区变化却不大;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基本上仍然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居住在边远山区的一些民族,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仍占统治地位,有的村寨甚至半数以上农户仍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些地区如何改变落后面貌,济经发展究竟从哪里起步?工作重点放在哪里?笔者曾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边境山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笔者感到只要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方针,选准项目,措施得当,山区经济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6.
山区县级工业的发展,是山区经济振兴的关键环节。山区工业的起步和发展,究竟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子?广东山区各县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经验。就我们德庆县来说,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选择“资源——技术——市场”的发展道路,应该说是比较合符山区实际并可行的。德庆地处粤西北丘陵山区,依傍西江,南面珠江三角洲沿海发达地区,西北接近广西,与封开县同是连接两广经济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银钱比是清代土地交易中地价、地租、利率计算的重要要素,直接影响到土地效益的计算结果。在闽东沿海和靠闽江经济较发达地区,清代中后期银钱比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呈银贵钱贱,振荡走高态势。在经济次发达地区,银钱比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在闽东经济不活跃的山区,存在着银钱比换算标准保持在1∶800,或略为往上波动至1∶850以内,始终没有变化或变化甚微的独特现象。清代中后期闽东形成的这种复杂银钱比走向态势,除了经济因素之外,也是交易多方在乡村土地买卖、租赁,民间借贷等经济活动中利益博弈、调和与平衡的结果,是熟人社会催生的民间独特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社会就一直处于复杂的变迁之中,变迁的类型和速度依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征。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生活的变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不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的突变就更是引人注目。这里根据两个山区后进民族发展商品经济引起社会生活变迁的实例,来讨论云南亚热带山区民族的跳跃式发展及其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梅涤”效应展现一条山区纺织工业发展之路,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启示之一:小山区做大文章。现代化企业的兴起,必将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沿海是这样,山区也是这样。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那个地区的工业现代化程度高、产品先进、质量好、效益高,它的经济就发展腾飞。梅涤的现代化先进技术设备,在梅州山区是罕见的。长期以来,梅州山区纺织工业是以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手工生产和半机械生产的。梅涤厂筹建时有人怀疑、有人观望,认为小山区做大文章难,担心梅涤厂成为“第二个人纤厂”(70年代梅县地区曾兴建“梅县人纤厂”,因筹建难产,被迫下马),但是梅涤人认为文化之乡的梅州市,人杰地灵,又得改革开放气候,山区纺织工业一定要做大文章。凭着这种勇气和胆识在梅州山区创办了第一间一流技术设备、一流产品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创造了奇迹,创造了效益,人们称赞小山区做出了大文章,行家们期望:梅州山区多几间现代化企业,经济腾飞就有坚实的基础和后劲。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一方面,教育要受经济发展的制约,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发达的经济才能有发达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教育。从总体上说,教育事业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程度。但就局部地区来说,也可以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市县来说,更加必要,更有意义。笔者就如何深化少数民族山区乡镇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谈点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