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某一客体的"体系"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还是人为认识而规定(形成)的,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显然任一理论的体系,绝对不是主观人为规定的,那样将会酿成历史的大错!  相似文献   

2.
在有时间性的现实世界中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东西,相同性的概念是人们在千万年来的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想的设定,它可以作为衡量现实世界中各不相同的东西是否彼此相似的标准。现实世界中虽然没有绝对的相同性,但又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彼此相通的。相通的内涵是指联系、关联,它不仅指同类相似的东西之间彼此相通,而且指不同类、不相似的东西之间甚至彼此对立的东西之间亦可以相通,世界万物是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对立统一意义下的相通将随着统一性愈来愈占主导地位而转化为同类相似意义下的相通,从而凸显调和与和谐的性质,使对立、斗争退居次位,这就为整个世界走向"和而不同"的局面开辟了道路。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不同而相通的调和与和谐。我们应该高瞻远瞩,提高类概念的层次,由对立面的斗争转化为同类相似的调和与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康德坚持“本体”不可知,作为主体的人只能谦虚而现实地去求知以不断扩充“现象界”;“本体”永远是一种“理想”的召唤;“本体”既不是绝对的绝对,也不是绝对的相对,而是相对的绝对;一切真知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谓“绝对”的东西,其实都是相对的“绝对”。  相似文献   

4.
在真理观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把真理本身和其性质简单等同起来;没有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绝对真理的思想;没有追寻真理存在的现实形态;存在把绝对真理和彻底贯彻可知论问题混同,把相对性、相对真理和相对主义绝对等同的倾向。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透过相对知晓绝对,用相对建构绝对往往易被人们忽略,应强调这一显性原则;相反,用绝对解释相对,以绝对统摄相对易被人们自发地遵循,因为这是无需过分强调的隐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宇宙人犯了熟悉的错误:他们按照单线性的历时的连续性来判断人的存在与虚无。而这就意味着:宇宙人为了使人免受苦难,就不得不使他们失去尘世的幸福。人的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关系包括光明与黑暗、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的统一。从绝对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认识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看得见的——甚至光,因为在绝对那里除了虚无的存在和存在的虚无,没有任何东西。佛教徒的涅盘——愿望,宁静!而宇宙人的世界——由于光而看不见的黑暗。只有准备落到人身上的虚无的存在,才能代替永恒的  相似文献   

6.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哲学基本原理。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一原理不是作辩证的理解,认为运动就是纯粹的绝对,运动的绝对性中没有相对性、静止就是纯粹的相对,静止的相对性中没有绝对性,那么就违背了相对中有绝对,绝对中有相对,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客观辩证法,从而陷入了列宁称之为“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的“主观主义和诡辩”。长期以来,无论  相似文献   

7.
差异,交往实践或生活中的差异,一种管理的新视界。这里的差异有三个基本含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差异的历史过程;主体或个体自身存在着差异;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或个体与个体存在着差异。差异既是管理的本质,也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新视界,当然也是一种境界。一方面,管理必须存在差异或造成差异,这是绝对的,不管这种差异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差异越大越有效;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又是相对的,只要存在差异就会产生管理,而绝对大的差异,就难以形成直接的管理,也因此管理才形成不同的层级。  相似文献   

8.
在第三世界,贫困是一个普遍现象。贫困往往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把贫困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划定了贫困的社会范畴,绝对贫困的产生,乃是因为有关的人们没有能力使自己的资源发生变化,没有能力充分利用外界资源。  相似文献   

9.
(1)关于绝对与相对,哲学上谈的较多,譬如: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等等。一般认为,绝对与相对的含义即无条件性与有条件性。然而,就条件而论,是泛指一般条件,还是专指某一种特殊条件?一般条件的说法早已被某些同志指出其缺陷,即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那么,特殊条件又是什么意义?诸多关于绝对与相对的说法同这种特殊条件又是一种什么关联?理论界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模糊。 (2)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①绝对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永恒性、无限性。而“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②就是  相似文献   

10.
罗莎·卢森堡(1871—1919)作为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她的英名早已镌刻在国际共运史的丰碑之上。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杰出理论家,卢森堡的思想和理论遗产却没有得到客观和公正的对待,没有确立她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由于诸多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特别是国际共运中个人迷信的一度盛行,致使卢森堡的一些错误被片面地夸大了,绝对化了;而她的理论功绩被人为地缩小了,贬低了;其至  相似文献   

11.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哲学基本原理。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一原理不是作辩证的理解,认为运动就是纯粹的绝对,运动的绝对性中没有相对性、静止就是纯粹的相对,静止的相对性中没有绝对性,那么  相似文献   

12.
康德以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开启了德国的主体性哲学,但康德、费希特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化为客体对主体的服从,就远离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唯物主义原则,谢林试图将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补充进哲学。谢林既肯定康德的主体中的纯粹理性的存在,又认为客体中存在同样的客观理性,认为这两者具有"先定的和谐",两者是绝对同一的。谢林认为这种先定的和谐只有少数天才在"理智"、"直观"和"美感"中才能把握。谢林将主客体的矛盾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在艺术中消解这种矛盾,使哲学和艺术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东西,哲学和艺术失去客观性和普遍性,走上了通往神秘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是没有相对、绝对之分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一论断是由列宁首先提出,并为毛泽东所进一步发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是同时绝对或同时相对的,在同等条件下区分为一个相对、一个绝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
一、“创作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好象是卢梭说过吧:“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同样,文艺创作也是生而自由的,但它也无往而不在束缚或制约之中。这就是说,如同没有绝对的自由与不自由一样,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创作自由与创作不自由,创作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是跟创作的不自由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这有点类似游泳,游泳不能没有水,而有水的地方即使是海洋,它也是有边际的,然而游泳家正  相似文献   

15.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这是一直被人们看作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全部关系.然而,同一性中究竟有没有绝对性?  相似文献   

16.
"只有体积,没有线条。描绘时,绝对不要注意轮廓,而要着眼于高凸面,是高凸面支配着轮廓。"——罗丹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以平面的眼光看东西的,因为觉得用形状观察和描绘东西,省去了远近这层因素,应该比较容易画准形体。前阵子看到罗丹这句话,突然觉得可能就是这种观察习惯导致我画的东西总是显得单  相似文献   

17.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人的认识活动是从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这两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 ,人们只能获得客观世界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 ,因而具有相对的真理性。认识不能僵化 ,要不断发展 ,不断接近绝对真理。任何相对之中都有绝对的因素、成分 ,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8.
受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影响,现代政治哲学广泛地从自然状态出发阐述政治社会的起 源和性质。但对霍布斯主张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学说,一直缺乏准确充分的理解。本文指出,霍布斯 所谓的 “自然状态”是借助经验原则建构的一个指向未来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自然平等的人之间 因为力量的比较而导致的内在冲突 (自然激情论证),与每个人从自我保存的绝对自由推出的 “对一切 东西的权利”所引发的矛盾 (自然权利论证)都证明,自然人性,如果没有人为的共同权力,无法建 立和平的共同生活。霍布斯有关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学说,实际上是他的国家契约论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现代各哲学流派在真理问题上的基本见解进行了述评。作者认为,围绕着主体与客体的现实联系这一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学派的真理观都呈现出从绝对向相对转化的趋势。真理问题的这一现代走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有力印证,也促使着它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颇有争论,有些人对这个理论提出疑义。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没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列宁虽提到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这一命题,但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