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明代中后期。这个时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所发展;封建社会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封建制度已经开始崩溃;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某些地区的个别手工业部门已经出现。《金瓶梅》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它尖锐地抨击了明代吏治的腐败,‘秤金升官’,贿赂公行,敲诈勒索,冤案丛生;它具体地反映了明代商业的发展,经商阶层的复杂,城市商业的繁荣,商业路线的增辟,经商方式的变化;它深刻揭露了明代社会生活的腐化,蓄奴制度的盛行,妓女的增多,社会风气的败坏等等。本文仅就《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商业作初步研究,希望它有助于我们对《金瓶梅》社会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从冯梦龙开始,就有“四大奇书”之称。在建国以来的古代文学研究中,它们虽未能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从未受过冷落并且不必担心受冷落,但也算得热门。几乎每部小说都有一批专著簇拥着,论文就更是多得难以统计了。但从整体上将它们作为一种文化与文学形态加  相似文献   

3.
论《金瓶梅词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性质的作品,因为它显示出现实主义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我国小说史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一) 作为现实主义在我国小说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金瓶梅词话》对社会现实作了清醒的、富于时代特征的描绘。关于《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有种种不同的说法。黄霖同志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83年第3期)考证出书中的《祭头巾文》为明代后期屠隆作。又,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饮宴时演奏南曲为万历以后之事,其前皆用北曲。而《金瓶梅词话》所写的盛大酒筵,如西门庆宴请宋巡按(四十九回),安郎中等宴请蔡九知府(七十四回)、宋御史等宴请侯巡抚(七十六回),皆用“海盐子弟”演戏,显为万历时的习俗。所以,此书当写成于万历时期。作品所叙,虽假托为宋代的故事,但其反映的,实为明代后期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这部长篇巨著,产生在明末清初,其思想内容虽然远不如《红楼梦》深刻,但是,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中叶英宗初年到宪宗十四年左右的许多社会问题。另外,在艺术方面,也具有某些可取之处。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发展了《西游记》的讽刺艺术。对于《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来说,它是一座桥梁。鲁迅说《醒世姻缘传》:“描写则颇仔细矣!讥讽则亦或锋利矣!”(《致钱玄同信》)这就是对《醒世姻缘传》在艺术方面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戚蓼生在《石头记序》中对《红楼梦》给予了很高评价。林纾亦云:“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红楼梦》“不依古法但横行”的艺术与思想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其睹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当然,《红楼梦》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时代酿成的奇花,没有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宋代讲史平话,没有《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等也就不会有《红楼梦》。《红楼梦》之所以“登峰造极”,关健在曹雪芹能破旧立新,翻新出奇,尤其在人物塑方面更是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文只就人物塑造方面谈谈《红楼梦》对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突破。(限于水平及篇幅,只论述其突破表现,至于原因、过程不在论述之列、望方家谅解。)  相似文献   

6.
明代四大小说各具特色,论场面宏大,《三国演义》首当其冲;论结构特色,《水浒》匠心独运;论人物塑造的灵动可感,《西游记》无愧首脑;论人情事理,《金瓶梅》堪称大宗。《金瓶梅》给予中国长篇文学创作的深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现实的态度和悲悯情怀展示这两个方面。人情现实主题决定了作品人性揭示的深切,悲悯情怀的彰显决定了作者深刻哲学思想的美学表达。《金瓶梅》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主题选择视域,丰富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文学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四大奇书之一,是明代著名的长篇小说。郑振铎先生选入《世界文库》,所以它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它初刻于吴中,是明万历庚戌年(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公元一六一○年。原名《金瓶梅》,本无淫秽语。但到丁巳年一六一七年,它不幸被搀伪。为了投合当时社会风气,书贾伪造了许多淫秽语词,改名为《金瓶梅词话》。到崇祯刻本,又加了一百回绣像插图二百幅,就成为头号的淫书禁书。使此文学名著蒙冤三百年(我另写有《金瓶梅》版本考,作者考等文)。大学文科讲授文学史者不能不讲,但又不会讲。  相似文献   

8.
<正> 文学史上最早提到《金瓶梅》的讽刺,是明代的袁宏道,他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他拿《金瓶梅》和古代讽喻散文《七发》相比,说明他已看出《金瓶梅》是一部讽喻性小说。但真正从审美角度论述《金瓶梅》讽刺艺术的,还是鲁迅先生。“作者之于世情,盖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鲁迅在此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揭露与讽刺并用的作品。当代艺术界普遍承认《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却忽视了《金  相似文献   

9.
0.1 近代汉语较之于古代汉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词尾的大量使用。要考察近代汉语中词尾运用的情况,白话小说是极好的原始材料之一。《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其语言运用在近代白话小说中是极有特色的,并对《红楼梦》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本文拟考察《金瓶梅》中词尾“儿”、“子”、“头”的分布与作  相似文献   

10.
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典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在情节结构、语境设置、审美风貌及情感寓意方面的造诣,展现了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谶语的异同,可以发现其间共同的价值所在以及《红楼梦》在《金瓶梅》谶语基础上体现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史上,《金瓶梅》破天荒地对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了一次擘肌析理的总剖析,直接给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以有益的启示。它主要借助于各类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全面、深刻地反映晚明的社会生活。本文所要论及的潘金莲,就是小说反面群像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性格之一。 历史发展到晚明社会,中国封建制度已接近垂暮之年。它集封建丑恶性、罪恶性之渊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崇高的地位,而且由于它是用明代地方口语写成的,使用了大量的俚言俗语,所以在汉语史上也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倍受语言学家瞩目。早在本世纪30年代,姚灵犀就做过《金瓶梅》词语的考释工作;后来陆澹安撰《小说词语汇释》,也对该书的部分词语进行了解释。最近几年,又先后有张远芬《<金瓶梅>词语选释》,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等论著问世;  相似文献   

13.
毕中信 《社区》2014,(11):16-16
中囝诗词的发展阶段,我们习惯称为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清代好像就只有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漾初的《二刻》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笔记体小说,而诗词似乎没有它的前朝那样有名。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是其重要的标志。它们各以其独特的风貌、精湛的造诣,称著于小说之林。如果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代表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的最高成就,《西游记》代表着神魔小说的实绩,《儒林外史》代表着讽刺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代表着古典小说的终结的话,那么可以说,《金瓶梅》标志着小说意识的真正觉醒。它所萌发的小说新观念在中国小说史上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如果论及它在小说史上的贡献的话,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即从对历史政治的单向辐射到对家庭社会的全方位透视,从对天下兴亡的关注到对平凡人生的体察,从“文以载道”到文学对人本位的复归。这即是本文试图论证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5.
约距《红楼梦》产生半个世纪,在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镜花缘》.倘就艺术水平而论,勿庸讳言,《镜花缘》远远不能与《红楼梦》相比,倘就作品的思想倾向而言,《镜花缘》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说是《红楼梦》的继续和发展.它在较为拙劣的艺术形式之中,包涵着一系列崭新的、闪光的、令人感到惊异的思想内容.这种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不平衡性,构成了《镜花缘》一书的显著特点.它在“论学说艺、数典谈经”之中包藏着一整套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虽然这种理想充满着浓郁的乌托邦色彩,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却提出了《红楼梦》所没有提出的问题.它较为准确地对生活作出某种天才的预言,虽然这些预言最终以极其可悲的方式实现,然它所预见的方向却不能不说是非常准确  相似文献   

16.
"红取之于金而红于金"。凡物俗则不足观,有灵性则格外可人,《金瓶梅》则突出人之俗,而《红楼梦》突显人之灵性;作为生命之始的性是纯洁而美幻的,以恶念待之则见淫滥,以纯情待之则现诗意,《金瓶梅》写其淫滥,而《红楼梦》写其纯洁美幻;肉身之享乐是容易满足而生厌的,往往以空为结,而情感会给生命诗意的栖居感,《金瓶梅》写肉欲,而《红楼梦》写情感。宗教精神是人性之高贵处,是美丽生命不可缺的,缺则难免生命下滑于浊臭之泥坑,《金瓶梅》则写腐臭之行尸,而《红楼梦》突显宗教信念。从俗不可耐到超尘脱俗,是《红楼梦》在人物形象上对《金瓶梅》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暗示性描写手法大量运用,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征。《金瓶梅》的暗示性描写在明清长篇小说中是比较典型的。笔者借此文主要探寻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源及对此现象的产生进行评价,借此可以窥见史传传统手法和话本小说、演义小说及英雄传奇小说对《金瓶梅》的影响,从而把《金瓶梅》的产生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找寻它产生的历史依据及其暗示性描写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属类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这看似灰色的概念,却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规范:众所周知,文学的主体是情感,而情感这东西难以定量、定位、定性,这就决定了表现情感的文学,如实直说,反遭人厌;委婉朦胧,称为上品;模糊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叹为观止。但远不是文学一经产生,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十全十美了。它同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备的过程。就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而言,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迟迟地成熟于《红楼梦》。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的长篇小说按照鲁迅的意见不外两类,一为“讲史…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描写饮食习俗事象最为丰富的一部著作 ,书中广泛涉及到明代晚期的日常饮食惯制、筵席礼俗、节庆食俗、烹饪行业技艺习俗、饮食市场等多方面的内容。《金瓶梅》注重饮食习俗的描写 ,是与明代晚期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有关。《金瓶梅》饮食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它所反映出来的市井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问题,中外研究者们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两大说:一说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简称“嘉靖说”);一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简称“万历说”)。“嘉靖说”是一种旧说,而且据的是传闻,没有扎实的根据。到1933年7月,郑振铎在《文学》第1卷第1期上发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是作于万历三十年左右,”第一个同旧说进行挑战。次年(1934)1月,吴晗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认为“《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公元1582—1602)中。”后来主张“万历说”的越来越多;黄霖先生认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更为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