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典”“册”古音及上古舌齿音声母同源例析王蕴智拙作《典册考源》一文曾通过殷周古文字资料,考察理出了“典”和“册”字同源分化的头绪,这里问题还没有完。作为一组同源字,它们本从同一书写形式衍化出后来的几个字形,同时又随着语音词义的变异,原来的同一语根又往...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5.
卜筮在我国起源甚早。卜筮本是一种宗教迷信活动,它以预设神灵的存在为前提,当人们对自己要做的事的结果没有把握时,就通过卜筮来征求神灵的旨意,以为行动的指南。然而正是在卜筮这种宗教迷信活动中,却在殷周之际产生了富含哲理、极具人文色彩的《周易》,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基础。那么,是殷周时卜筮活动本身已经发生了人文主义的转向,然后反映到《周易》上来呢,还是《周易》的创作才促成了这一伟大转变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殷周时的卜筮进行重新审视。在传世文献中,最早对殷周时卜筮有较详细论述的是《尚书·洪范》篇中的…  相似文献   

6.
《周易》卦爻辞中之贞悔考(续篇)李西兴陕西历史博物馆四、贞吉悔亡通释1.《成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九四爻变生《蹇》卦。其辞曰:“利西南,不利东北。”按:《周易》卦爻辞多取材于殷周之际的筮辞。当时殷周对峙,周在殷之西南,殷在周...  相似文献   

7.
论司马迁在受命、革命问题上的矛盾王培华殷周革命是先秦史上的重要事件,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所谓政治变革,指的是殷周一家一姓王朝统治和都邑之转移的历史事实,但汉朝人对殷周革命的认识有很大的分岐。《史...  相似文献   

8.
我国维吾尔古文字和古文献研究概况牛汝极我国维吾尔古文字研究的一代宗师冯家先生开我国回鹘文和突厥文研究的先河,为我国突厥语古文字文献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性论著有:《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研究报告》(《考古学专刊》丙种第1号,1953年6...  相似文献   

9.
由深圳大学刘翔、中华书局陈抗、暨南大学陈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董琨等四位青年学者编著的《商周古文字读本》即将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古文字文选”、“古文字概述”与“古文字常用字”三部分,附有精美的摹本和拓片。书中倾注了编著者的许多研究成果,既便于初学,也有助于已有根底的学者。语文出版社编辑部在发稿时作了这样的评价:“《商周古文字读本》选片较精,注释详审,把古汉语学习资料往前大大推进一步。作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现在流行的中国哲学史大都把中国哲学的理论起点定在原始的五行说和原始的阴阳说的出现,其时间起点在记载这些观点的文本《尚书·洪范》和《周易》所代表的殷周时代。而对殷周以前,阴阳五行说以前的哲学思想,则是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造成这个遗憾的根本原因在于,论者大多把中国哲学的本源局限在文本化和理论化的学说之内,而忽略了这之前的非文本哲学和感性形态的哲学。实际上,正如在文本文学之前有口头文学,在《诗经》、《楚辞》之前有《候人》、《燕燕》等“始音”文学①一样,在阴阳、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1.
殷周关系,是研究殷周之际商史和西周史的重要问题。由于有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数量有限、文字简古,所以,至今对殷周关系的论述纷挐,令人无所适从。通过多年探索,我认为《易经》卦爻辞是周初文王、武王、周公、成王时期的历史文献,它正可以补充殷周关系和西周初期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中史料之不足。现将有关殷周关系的《易经》卦爻辞考释于下,以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增多,《说文》中的一些字形分析也需要重新认定。本文主要利用出土古文字材料对《说文》中部分形声字的误断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3.
鲁国“一继一及”继承现象再考杨朝明在商周史的研究中,继承制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当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风靡一时,于是,殷人“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周人实行“立子立嫡之制”,殷周制度有很大差别,成了很有影响的看法。王国维以来,...  相似文献   

14.
宋华强 《殷都学刊》2001,(1):110-112
为纪念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经过多方筹备,“新世纪中国古文字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8月1日—3日在安徽大学隆重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与安徽大学联合承办,9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一些因故未能到会的学者也都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这些论文绝大部分已经收入由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辑的《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限于篇幅,本文只对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做一简要综述。 在3天会议时间里,学者们围绕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古文学学理论4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研讨。 文字考释始终是甲骨文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哲学 关于《尚书·甘誓》(学术讨论) 1、论《甘誓》书 于省吾 2、《尚书·甘誓》“三正”考辨 李民 3、《尚书·甘誓》“五行”说质疑 杨升南 《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 殷周时期的神权及其特点 陈士强《复旦学报》(社科)1980年第5期 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更及其对哲学思想的发展的影响 余敦康 《中国哲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文字学是考释古文字的形、音、义,研究古文字的造字本义和演变规律的学科。所谓古文字,就狭义言之,是和李斯所整理划一的小篆相对立的先秦文字;就广义言之,则小篆也是古文字的一种,因为先秦文字和小篆都属于篆书范围。由于小篆经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诠释,今天识读它并不困难。先秦文字则变化多端,是古文字研究的主要对象。古文字大体上可分为甲骨文、金文、陶器上的陶文、刻石的如“诅楚”“猎碣”等石文、鉥印上的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统一以前,秦人在关陇地区创造的灿烂文化成就,被认为是与齐鲁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先秦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云梦秦简的出土,为探索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特别是为研究秦人的鬼神观念,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考古资料。本文运用云梦秦简中《日书》的资料,拟将秦人鬼神观置于殷周时期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与殷、周人的鬼神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试论《周易》的人才思想崔波《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最重要的文献典籍之一,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后经历代圣贤的传注、诠释、发挥,便成为今天的基础雄厚,涵盖众家的易学体系。《周易》集聚了历代圣哲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胡长春 《学术界》2005,(6):146-150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重视金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金文研究的优良传统。殷周金文在古文字学、上古史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收录金文数量最多、最具权威性的著作无疑是《殷周金文集成》。该书共十八册,收录青铜器铭文11983器。该书出版后,又新出土了一批宝贵的殷周铜器铭文,涉及宗周王室、列国王室的世系、职官、礼制以及殷周古族等诸多方面内容。近年来本人搜集整理了新出土青铜器铭文成《新出殷周金文集成》一编,共得铭文1517器,其中有许多重器如晋侯苏钟、子犯编钟、吴虎鼎、史密簋、逨盘等,并就部分字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20.
以《康熙字典》所录的"隶定"古文字为例,通过将其与出土古文字字形相比,分析"隶定"古文字讹变的类型、讹变原因。讹变类型主要有三种:形近而讹、解散形体、合并形体;讹变的原因可以从"隶定"古文字的源头、传抄过程、隶变过程三个方面加以揭示。与出土古文字字形讹变严重相比,传抄古文古文的讹变现象不太复杂。这与其隶定的标准、流传运用的范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