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前,历史教育改革中,历史教学注重引用史料,并将史料引入考试之中。但是,对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原因、使用史料的方法以及使用史料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运用具体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入手,就利用史料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时史料解析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历史教育改革中,历史教学注重引用史料,并将史料引入考试之中.但是,对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原因、使用史料的方法以及使用史料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运用具体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入手,就利用史料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对史料解析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籍中的伪书是一定历史文化的积淀遗存,其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内容、著者造伪;另一种是书的版本造伪。它虽然不能作为该时代的史料,但可作为研究伪作时代的参考史料。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伪书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用价值,研究古籍中伪书的科学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对现时代史料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史料、史料学、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讨论 ,了解英国新史学派关于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和基本方法 ,有利于了解史料对培养历史技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选择运用教材外的有关史料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 ,从思想性、典型性、启发性等角度选择运用多种史料创设教学情景 ,优化教学过程 ,进行思维训练 ,开发学生潜能 ,形成历史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口述史料,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口述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可以拉近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新课标中的育人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媒介理论的角度,任何史料,都是一种媒介。这不仅表明它必须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并且具有自己的体制制度、运作方式和性质功能。这不仅规定了史料的记述方式、目的和存取方式,而且对史家的选用采纳也设置了边界。作为媒介的史料,就是历史的一种制作,寓含着其特性、时人与事件、与其他媒介的关系,具有自己的历史,同时又开拓出不同的历史"现实",创造出各自的"传媒性"感知。它们互相纠缠勾连,却不能用一个尺度规定它们的质量,从而消解其存在形式和运作方式。从媒介的视角出发,一方面可以改变以往只是以内容为据的史料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树形"的历史书写惯习中转移到"根茎"型思维模式,更多地关注不同史料媒介关于历史的不同拓展、生长和并置。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程内容浩如烟海,历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历史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而历史研究的恒久依托是史料。新课程需新教学,主题教学设计是当下富有教育智慧又充满挑战的一种路径。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典型素材突出主题,如何选取适当角度解析主题,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主题教学设计依托于史料,对史料的取舍、过滤、加工是此种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针对目前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被滥用和误用的现状,本文从教学主题的确立与分解、史料应用的策略与反思两个方面,探讨当下炙手可热的史料教学。  相似文献   

9.
访谈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方法,以访谈方式获取的口述史料更是佐证历史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口述史料,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设计历史活动课以及设计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访谈、获取和分析口述史料中,与其他史料对比、互证,得出它与其他史料的不同和各自的价值,提高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史料的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关键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史料在历史学研究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大学历史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史料教学却一直处于缺位和失语的状态,我们应该努力建构多层次的史料教学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构适合大学本科阶段特点与需要的史料教学内容体系。改进和强化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史料教学,可以在创设研究性教学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字材料的缺失和不完备,早期历史著述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口传材料。但口传材料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采录之前必须下一番考辨取舍和编纂加工的功夫,否则就难以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太史公撰著《史记》,对口传史料精审考辨,摒弃荒谬者,采用可信者,或折合诸说为一说,其考订取舍口传史料的方法,堪称中国古典史学著作在此方面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12.
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就是历史。人对自身历史的自我意识经历了“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哲学具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基点,是介于哲学与史学之间的一门特殊的中介学科。历史哲学的两个分支--思辩历史哲学与批判历史哲学--在理论形态方面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在问题域方面则是作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而互补的。唯物史观为历史哲学这两个分支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对历史哲学进行归类整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思辨的历史哲学中的一类具有独特特征的历史观进行界定。分析认为:社会进化型史观是一种有着自己明确内涵和外延的历史哲学类型;它有自己的历史沿革,是一种独特的理论范式;它与社会进化主义等关系密切,但也绝不能混为一谈;它担负着升华出一种新型历史哲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史学与农史研究在史料的开掘和题材的拓展方面虽然表现出了迥然各异的轨迹与线索 ,但其对于史料的重视与开拓却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动向体现出治史者对题材深化的自觉把握与全新审视 ,是史学发达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先秦史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多以及史料解读难度大等原因,作为知识储备不足的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常常出现畏难情绪,以致逐渐失去了学习先秦史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先秦史料,进而达到熟练运用,对于先秦史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要正确解读先秦史料,应对先秦史料的基本概况、特点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后,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准确解读,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在本质上是一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而存在的“书写”行为,不同的“书写”主体总是会导致变化多端的“历史”形态。现代中国文学史的“重写”,不能离开“虚构”的基本路线:一方面,文学史家必须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说话,保持最大限度的“客观”与“公正”;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作为历史的“预言家”说话,先验地裁决(假定)诸多无法充分证“实”或证“伪”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7.
学界目前在"夏朝"存在与否等问题上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争议不仅来源于学者们对"史料"解释力的不同认知;而且来源于历史学的学科根源,即历史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过往进行理解和解释,从而影响未来。而对过往进行理解和解释不仅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和目的性,且由于历史学并不是一门科学,也无法成为一门科学,因而导致对于过往的理解和解释有着多元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夏朝"存在与否,不是一个单纯的史实和史料的问题,而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历史研究中的这些不确定性,并不是历史研究的缺陷,反而恰恰是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清代承继此前的史学传统,建立了史料储备和征集制度,为《清实录》的修纂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原始材料,使实录成为清代史料的一大总汇,经过它的编辑和纂修,清史杂乱的档案得到第一次清楚的梳理,并以易查易读的特点为后人所重视,或摘录,或取用,或改编,或融汇,成为《清圣训》《东华录》《清国史》《清史稿》《清会典则例》《皇朝文献通考》和《皇朝续文献通考》等一系列清史著作的史料来源。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年代的推移与史料的不断发掘,三线建设已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攀枝花作为三线建设工程中的“龙头之 一”,自然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前提,目前现存史料主要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三大 类。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及应用方法的探索皆对攀枝花三线建设历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与《三言》、《二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往往因《三言》、《二拍》成书于明代而将其视作研究明代历史的史料。其实《三言》、《二拍》中一部分脱胎于宋人话本,是可作宋代史料使用的。宋人话本并无原始的宋本传世,现存的多系元明时期刊印,故后人的窜改就势不可免。《三言》、《二拍》中若干取材于宋人话本者,往往成为宋元明三代社会生活和名物制度的杂烩,这是使用此类史料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