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潮州湘子桥历史悠久,结构独特,是潮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湘子桥的建造体现了治潮官员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桥梁独特的结构跟韩江航运的历史息息相关,"湘子"之名体现了潮人浓烈的崇韩情节。潮州湘子桥在潮州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陆闽南音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传播及其动态演变概况。文中着重对新加坡闽南音系与福建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音系进行历史比较研究,马来西亚新山潮州闽南音系与粤东潮州闽南音系进行历史比较研究,最后探讨闽南音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改编系"潮州歌册专指从潮州歌册中析出的一种次级文类,它以潮州府为主要叙事地点,一种改编自潮州民间故事、潮州地方史,另一种则由作者自己构思编写。目前可查共有10部,约占现存潮州歌册总量的5%,其字数一般高于80句,且情节、人物描写复杂。通过分析潮州歌册存量、来源以及梳理潮州民间文学内部的界限,进一步界定厘清此概念群落,有助于推进潮州歌册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叙事研究方法,以潮州大锣鼓传承活动参与者为叙事主体,通过文献、访谈、观察、体验等方式,获得潮州大锣鼓"口传心授"传承的叙事材料,并从一个个鲜活的叙事事件中寻找关联和规律,对潮州大锣鼓"口传心授"传承方式进行剖析和解读,进而获得潮州大锣鼓"口传心授"传承规律和传承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 《汕大学报》1990年第三期刊载了顾吉辰同志《宋代潮州社会风俗述略》一文,分十个方面阐述了宋代潮州地方的民俗。两宋是潮州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包括民俗在内的许多社会历史问题很值得认真探讨研究。下面,针对《述略》一文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商榷意见,同时补充一些有关资料,以期促进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并以之就教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基石中最重要的部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崇礼的思想、折衷的理念、通权达变的价值观对中国古桥的成功建造和结构形式以及古桥的装饰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潮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自韩愈谪潮废奴兴学以来,儒家文化在潮州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潮州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潮州人的审美理想和伦理观念都深深烙下儒家文化的印迹。潮州湘子桥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湘子桥的建造、结构以及多种细节都蕴含着浓烈的儒家文化思想。潮州人克服种种困难建造湘子桥、维护湘子桥,正是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体现。湘子桥浮梁结合的结构形式彰显了儒家"通权达变"的思想,桥上的礼制性建筑体现了儒家崇礼的理念,大桥各细节之间的协调是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史上的贬官文化现象,揭示出异质文化互动中的人地因缘.而韩愈与潮州结缘,就韩愈本身而言,首先是如何接受潮州文化环境的问题.韩愈对潮州文化环境的接受具体表现在迎合潮州祭神的民俗及接近潮州的文化名人上;还表现在自贬谪潮州以来,"潮州"成为他一段时间关注的焦点,赴潮路上着意打听潮州的情形,离潮以后多次提及潮州的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潮州地处闽粤沿海交界处,与台湾南部城市高雄隔海相望,天蓝海碧,风光旖旎,自古人文荟萃、书香鼎盛,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潮州,一片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热土。从6000年前的“陈桥人”到3000年前的“浮滨人”,古老的文明为潮州撒下薪火相传的种子。自东晋咸和六年设立建制以降,潮州一直为“岭东首邑”,是岭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在潮八月,驱鳄鱼、兴教育、倡农业,潮州更是文风蔚起,英才辈出,赢得“海滨邹鲁”的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潮州成为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夫茶、…  相似文献   

9.
文学源于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因应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需要之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关系需要之产物。由于历史上潮人未能产生自己的仓颉,潮人也便与自己的书面文学擦肩而过。然而,口头文学却不会因此而无迹可寻。发祥于潮州的土著畲族,其始祖盘瓠就葬在潮州凤凰山。其《高皇歌》、畲歌仔等口头文学作品,应该是潮州古代文学萌发的源头。而书面文学之出现及其滥觞,应在中原移民南迁入潮及中原文化融入潮州之后。南朝刘宋年间,佛教开始传入潮州。由是,潮人文化得以在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长期浸润之下逐渐形成。这种文化土壤正是潮州古代文学赖以滋长之温床。而历代莅潮官员之文学移植与栽培便是其萌生、滋长之首要外在因素。因而,唐代是潮州古代文学之滥觞期。潮州古代文学滋长伊始便呈显着儒佛交辉之文化运势。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一本旧日历,它虽然已被一页页翻过,但它的内容却无法抹杀。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走过了1600多年,她那源远流长的对外贸易史诠释着曾经的辉煌:早在唐代,潮州已是当时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代,潮州陶瓷大量外销,潮州商人的足迹远达印度、埃及、波斯和西班牙等地。1685年,清政府在庵埠设立海关机构,这是当时潮州对外贸易相当活跃而且颇具规模的见证。……也许是对外开放的古老历史具有深远的後溯力,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座古老的文化城市带来新的希望。潮州地处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1.
<正> 清初诗坛钜子赵执信曾于康熙三十五年应其科试同年、潮州知府张克嶷(拗斋)邀请,在潮州居留了八天。据《饴山集》所载,赵执信在潮州期间共写了14首诗,为他本人,亦为潮州的历史留下一段珍贵的记录。另一方面,他的诗,亦给潮州文史工作者留下了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12.
饶宗颐先生总纂《潮州志》体现着与乡邦人文、潮州文化紧密相关的三个联系:修志的规模及条件与人文环境的联系;特殊历史时期与历史的制高点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革与方志冠名的联系。饶宗颐先生总纂《潮州志》,客观上更是跟乡邦文化紧密相关甚至是乡邦人文因素起支配作用而推动的一种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到潮州游览,潮州人会叮嘱你——不要错过“湘子桥”!“湘子桥”又名广济桥,横卧於潮州城东门外韩江上。暮春时节,江水滔滔,轻帆点点,桥墩浪花飞溅似白鹭翔集,潮州八景之“湘桥春涨”令人留连忘返。湘桥区便因湘子桥而得名。区政府所在地——潮州府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为历代郡、州、路、府之治所,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三山一水护城廓”之独特风貌,与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相得益彰,使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区和旅游观光胜地。穿过历史的烟云,审视今日湘桥区的发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湘子…  相似文献   

14.
<正>据《宋史》记载,孝宗淳熙八年(1181)杨万里到过潮州,留下了一些咏潮州风物的诗篇,如《揭阳道中》诗云:"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  相似文献   

15.
郭精奇 《源流》2023,(12):58-59
<正>潮州凤凰山革命根据地是潮州地区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潮州地区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要根据地,又属中央苏区闽粤赣边区组成部分。凤凰古镇还是中国乌龙茶之乡,至今已有900多年的茶叶栽培制作历史,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也是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在这古老的茶乡,通过历史的积淀,世代传承至今的古茶树颇多,  相似文献   

16.
潮州城,三山环抱,一水相拥,古城门、广济楼、开元寺、老街道、石板路……1600载悠悠岁月写满古城的沧桑和感慨,潮州人民世代享受着“古城小镇”悠闲而安宁的生活。改革开放的春潮把潮州推到时代的前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水平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潮州升格为地级市以後,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而又永葆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新潮州成了潮州人民的当务之急。“建设新城、保护名城”,潮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城市建设指导方针,推进潮州城镇化建设。运筹帷幄谱新篇,栉风沐雨起宏图。潮州,一个中等格局的…  相似文献   

17.
潮州筝是我国五大古筝流派之一,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青娘》是潮州筝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包含"轻三六""重六""活五"等调式,每种调式又都有着独特的演奏技法与作韵手法。通过对《柳青娘》的调式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可窥探潮州筝深厚的艺术内涵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8.
明日潮州     
潮州,一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南粤新市。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冲开了潮州历史悠久的古城门,古老的潮州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今日潮州,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思想观念发生巨大转变,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今日潮州,体制优势得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潮州鲜明的特色经济;今日潮州,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後发优势明显,成为潮州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今日潮州,中心城市配套功能完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新的投资热潮正在形成……二十世纪人类历史风驰电掣的变化,超过了以往人类社会几千年的进程,今天,新世纪的脚步悄…  相似文献   

19.
<正> 以描写清初潮州总兵刘进忠和潮州人民反清为内容的历史演义小说《三春梦》,近已由薛汕同志校点出版了。从校点的精确程度看,它还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本子,但薛汕同志和书目文献出版社总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抢救了一部在清代实际上是被禁止的几乎就要湮没了的反映发生在潮州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小说。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书,它的出版,不仅让更广大的读者得到欣赏这部清代潮州人写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的机会,而且给潮汕人文史研究,提供一份宝贵的资料,吸引人们对与  相似文献   

20.
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潮州地区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特色和国家海禁政策而发展起海盗现象。潮州海盗亦盗亦商,应该被称为"海上盗商"。他们与地方社会利益有紧密的关联,与中央政府有持久的矛盾。他们的发展为清代潮州地区的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海外的潮州商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勇于冒险、注重家族关系和富于乡土情怀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