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清末民初传播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最重要的人物,他把自由看作是近代社会发展之精神动力,对国民的自由权利、独立人格、精神与思想自由予以高度关注,同时对西方的自由观念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中国近代的救亡意识和爱国主义情结的影响,梁启超最终将其"自由"思想的落脚点放在了"群"和"国家自由"上。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无人可及的地位。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的近代小说观的得与失、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与文化视角下,对梁启超的编辑思想进行探究,梁启超的编辑思想与新民、救国紧密相联,并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他强国的愿望和爱国的情怀。其编辑思想提升丰富了近代报刊编辑理论并有力促进了近代报刊事业的明智发展,同时对推进当代报刊事业的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晚年在著述中对孔子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渊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孔子思想作了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归纳与诠释.梁启超晚年的孔子研究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他既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开拓了孔子研究的新局面,因而在孔子研究史上具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小说、政论、散文、翻译作品不仅对当时中国的文学革新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被介绍到朝鲜文坛后,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积极的影响,他也一跃成为当时朝鲜文学界人士众所瞩目的人物。本文拟通过梁启超对朝鲜近代小说发展、影响的考察、探讨梁启超在中朝近代比较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及中朝近代小说发展的共同规律。一梁启超对朝鲜近代小说发展起到巨大影响并不是以小说家的资格直接给予影响的,而是首先以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的资格影响朝鲜社会的.而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的过程中,他的小说及小说理论才对朝鲜近代小说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在近代中国大力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政治实验的先驱之一。他通过译介西方政治理论著作和赴日本、美国、欧洲实地考察等途径,吸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式民主制度等的有益成分,希望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1899年的夏威夷之行、1903年的美国之行,对梁启超的政治、学术和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学政治学的视角,有助于深入探讨梁启超文学创作活动所受美国因素的影响,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上文学、民主与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他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位杰出的新闻理论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报刊舆论观、报刊功能观;报刊自律观;报刊编辑观;报刊文体观。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近代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近代法治主义的最早宣传者和鼓吹者。他的法治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系统总结,更是他在政治实践中对西方近代法治观念大胆接受和吸收的产物,是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结晶。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在当今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学者,他的思想、学说及其实践,后人多有至高的评价.梁启超的学术事业是与新民、救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图书馆学理论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救国和爱国思想;他创建的图书馆学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思想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启迪着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迫于现实军事与政治的压力,西魏国家长期奉行"关中本位政策"。该政策将关中地域视作政权统治的根本,更将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融冶为一体,引导两类政治团体共同以关中作为乡土,一同卫护本乡本土,抗击来自乡土以外政治敌人的军事侵扰以及维护乡土内部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说明管仲在诸葛亮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二人同为国相,继承发展管仲思想的《管子》一书有可能成为诸葛亮治蜀的参考。而从诸葛亮为后主刘禅抄写《管子》一书、进而结合其治蜀的实践进行分析,则证实了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出于《管子》黄老一说,作出了不同的辨析。  相似文献   

14.
管仲与棱伦分别是先秦齐国和古希腊城邦影响最大的政治家,也是中西政治思想史、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二的改革与实践中,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价值。但是,由于管仲采取“法自君出”政策,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梭伦采取“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制度;加之二改革所依托的社会载体不同,致使二的改革在民主思想观念等方面形成极大差异,也直接影响中西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治国思想多有创新,尤其在盐业管理方面,首倡食盐专卖制度,于国于民皆有利,并为后世沿袭。因在盐业发展史上的贡献重大,管仲被奉为盐宗神而受到祭祀。另外,国人“尊古”的传统心理,清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同治年间战乱后的社会重建需求等,也是管仲得以被尊为盐业行业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管仲与梭伦是中国先秦齐国和古希腊雅典城邦的著名立法者。由于历史传统不同 ,所处的政治环境和个人际遇迥异 ,他们在立法及执法监督权的归属、法律的实施约束范围、法律内容、处罚制度等法治观的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巨大差异。管仲与梭伦不同的法治观对以后东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及法律文化的差异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18.
自管仲以来,重粟思想就开始作为一种基本治国理念,影响早期华夏文明的政治治理.汉代贾谊和晁错的重粟思想为文、景时期的富国安民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重粟思想以其对国家政策的引领作用影响了两宋、清朝乃至当今中国.  相似文献   

19.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地方最高学府,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由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创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书院改为师范学堂。数百年间,关中书院秉承宋元书院之遗风,先后有冯从吾、孙景烈、李颙等大理学家于此教授,他们以昌明关学为己任,以讲求性理为宗旨,主张"明体适用"。同时,科举成就斐然。关中之乡试、府试的考举之士,多为此书院之生员,并培养出清代陕西惟一的状元王杰。此外,西北奇才于右任、关中大儒牛兆濂、教育家刘古愚等也曾就学于关中书院。关中书院为陕西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太公与管仲是齐国社会发展史中的两位最具影响力的大政治家,其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带有鲜明的齐法家特色,不仅与周公、孔子等儒家有原则区别,而且与三晋法家(秦法家属于三晋法家)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