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而物资生产实践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人的物资生产实践,因此,我们要从人类社会的物资生产实践出发正确理解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含义及其价值。通过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大实践,我们更加深切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实践中深化了认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史前人类的历史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活动是人类基于生产实践活动而伴随的另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交往作为一个历史哲学概念,指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各领域、全过程,并产生了各种各样后果的人类社会性行为。历史交往对史前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语言的发展和心智的形成以及地域文化和国家的起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交往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史前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今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日益完善,而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却陷入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卡西尔把人界定为"符号的动物"。符号催生了人类的自我意识,维系了人的社会生活,推动着人类的认识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但符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工具。要深刻地理解人的符号本质,我们必须要找到符号的实践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的存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存在 ,就在于人能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类的根本特性。无论是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还是精神存在 ,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人类最终获得全面解放与自由也得依赖实践这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本性,是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的需要是它的立论之基。我们认为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满足现实个人生存、发展的各项需要,这也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落实。并且,“以人为本”是对“需要异化”的扬弃,在它之中包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就社会理想而言,“以人为本”展望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就个人发展样态而言,“以人为本”展望的是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教育。有了人的历史,就开始了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教育活动也不断发展。一定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是一定历史阶段的需要和产物。社会发展到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国民素质教育的意义已为人们所自觉清醒地认识,国民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活本来就是纷繁复杂的,人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人在各种各样社会活动中,必然要产生许多不同的感情。同时,也只有渗透着浓厚感情的人的活动,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因此,作为人学的文学必须写出人的感情,人物如没有感情是活不起来的,只是一具僵尸。人不仅能在自身经历的活动中产生感情,还能从他人活动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是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话,那么人类社会生活活动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这是因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然而在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认识上,唯心主义哲学家由于从思维的、想象的、设想的人出发,而不可能研究真实的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形而上学哲学家由于只孤立地看到某人、某事、某物、也只看到某个人的感性生活活动,而看不到人类实践的生活活动,因此没有也不可能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生活活动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第一次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作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是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话,那么人类社会生活活动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这是因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然而在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认识上,唯心主义哲学家由于从思维的、想象的、设想的人出发,而不可能研究真实的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形而上学哲学家由于只孤立地看到某人、某事、某物、也只看到某个人的感性生活活动,而看不到人类实践的生活活动,因此没有也不可能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生活活动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第一次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作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人的发展借以实现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社会作用及其实现途径是一个似乎已被解决,但实际仍存异议,因而需要给予明确说明的问题。道德是在历史上产生并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考察道德,使我们能够对道德问题做出合理解释的唯一办法,就是将道德问题放到人的具体的历史活动之中,道德的社会作用及其实现途径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如此。道德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且能够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即它是人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全部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自主活动的历史,目的在于使人的自身得到发展、完善。为此,人们必须积极创造维持自身存在、发展所必须的各种条件。舍此,人的发展、完善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它是同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始终是一种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虚假需要理论揭示出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困境,人们已分辨不出自己的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人在极权主义社会中丧失了辨别、鉴赏、否定、批判、超越的能力,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转的工具,人的需要被控制和利用。但马尔库塞的需要理论始终停留在抽象的人性需要理论的水平上,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需要的发展与历史和社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对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诸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任何问题的出现 ,都不是单一要素所能独立完成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把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决定性力量 ,淡化了或忽视了其他深层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从技术的主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目的等方面来综合把握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音乐艺术产生于社会性的活动和人们的思维活动 ,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 ,必然反映着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其自身价值的音乐美必然产生于社会需要。历史发展证明 ,音乐的发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自身社会性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人在自然中进行物质生产、社会建制与思想文化活动以满足自身各种需要,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从具体分析人的需要与物质生产、社会建制、思想文化活动的相互作用来找到根源。现代社会为了资本增殖而生产,毫不顾及人本身的实际需要及其对物质生产的制约,甚至制造消费幻象控制人的需要,必然造成对自然的严重剥削与破坏,这就是当前的生态危机———需要与生产在资本建制下的质量异化问题。这只能依靠建立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来解决,后者的现实性也恰好可以由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来证明。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的人文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它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人文思想,以人为本,既要考虑技术对人、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又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确保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技术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又能创造人文价值,最终目标是协调人类发展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以社会实践活动方式而存在,从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诸矛盾及人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这后一矛盾是人存在方式中的根本矛盾。近代工业文明以来,由于人对自我存在方式的科学性、社会性、预见性和终极价值维度不能给予唯物辩证把握,而陷入存在方式的误区。直面生存危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索建施人全面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存在方式是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客观物质世界即是我们的写生对象,也是审美的内容。从自然界的形态、色彩及性格中体验形式美的意境特色,寓意于物的审美内涵;从"人化的自然"中理解到丰富深刻的社会理性内容和情绪色彩;从社会主体人来认识人体、动态、面部、手部与内心世界的关系及其深刻的社会性特征,是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9.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从经济的视角看,农业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从其他的视角看,农业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农业对于经济活动中的物能循环,对于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都有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媒体时代。从社会评价话语与媒体信息的联系出发,可揭示出构建社会评价话语需要克服的一个重大问题:信息不对称。社会评价话语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物和人自身在内的一切都是在社会话语中得到评价并从而得到规定的。在社会评价话语后面,不存在着一个脱离评价活动的抽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