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先进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呼号奔走,留学救国思潮兴起.潮起潮落,巾帼不让须眉.其中留日知识女性更是创办报刊、组织女子社团、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宣扬女权.与此遥相呼应,国内终于在辛亥革命前后形成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高潮,中国革命也因之有了新起色.清末留日女学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贵州现代知识分子的崛起,是贵州现代化启动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于1895-1905年间展现于社会的第一代知识分子群体,是其刍形;它由旧式官绅、学而优而不仕者、科举学子和塾师四个途径转化所至.第二代知识分子群体兴起于辛亥革命前后,是贵州现代知识分子成熟的一代,为贵州现代化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基础.贵州现代知识分子是贵州现代社会各阶层形成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中,"命"有三种词义:一是命名、命令,即语言之命;二是生命;三是命运.每个人对"命"都无法逃避,从古至今,如何对待"命"始终是人一生中的重大问题.庄子对"命"有其卓越于世人的见解,而<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对"命"亦有深入的思考.从贾宝玉弃置语言之命、涵养生命之命、超越命运之命三个方面来分析庄子思想对贾宝玉"命"的观念的影响,从而探讨庄子思想与贾宝玉形象之间的文化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是辛亥革命流产后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救亡课题。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探寻救亡道路而走向启蒙的思路历程,起始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省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民主共和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人民脱离苦难的火海。因此,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相似文献   

5.
四川近代革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丰功伟绩,无论是当时人还是后人,在评价、研究辛亥革命时,都不能不提到。 一、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十世纪初年,四川革命知识分子一登上历史舞台,即把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和道德观念,将人们从相沿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他们创办刊物,撰写文章,猛烈批判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二三十年间,民族危机与人格危机普遍弥漫于国民心中,这场危机的实质可表达为近代中国人产生了民族和人格的"认同危机".如何解决民众的"认同危机",构成了当时一些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的重大问题.清末"维新派"的"新学"、"新政"与"新民"运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的"国民性改造与革命"之论争;辛亥革命前后一些先进中国人的"国民性批判与新人说"的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界"国民性改造的三种主义"的主张等等,这些变革与主张尽管在时间顺序上有阶段性,也存在一定的叠加和交叉,却清晰地表明了此时期中国人教育思想的演进历程:从传统教育思想的瓦解到"新民"教育主张再到"国民性改造"教育主张以及如何改造国民性的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7.
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但清朝建立以后,为巩固异族统治,对经世思想进行百般摧锄,致使知识分子的思维指向和学术作风走进了驳杂细碎、与世无补的逆流中。鸦片战争前后,魏源异军突起,高扬经学经世、史学经世、学术经世的大旗,并究心现实问题,拉开了经世思想复兴的契机。从此,一股生机勃勃的经世思潮蔚然兴起.魏源的经世思想既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中的一排巨浪,也对经世思想的复兴具有启动之功.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知识妇女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知识妇女与辛亥革命赵文静知识分子作为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有着它特定的历史原因和主客观条件。以秋瑾、何香凝、徐宗汉、张竹君、尹氏姐妹等为代表的一批女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所显示的力量,所做出的贡献和英勇牺牲的精神,举世瞩目。她们的行...  相似文献   

9.
刘建封是清末的候补知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踏察长白山及三江之源,写出著名的<长白山江岗志略>.安图设治后,任第一任设治委员,在任期间,移民实业;开辟河渠,修建官道;发展邮政,开化边民.受辛亥革命影响,在安图建大同共和国,虽未成功,但其反对封建专制,寻求民主的思想和业绩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前后,鲁迅的创作势头逐渐完成了由小说而杂文的转移,——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大革命以前他没有写杂文,或转移后没有写过小说。对这一现象,巴人是较早注意并做研究的。鲁迅有两次消沉(但不是颓废或颓唐),一次是痛感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一次是出于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的分化。巴人认为,鲁迅用“感情融铸”的方法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群,是有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投影,并给予爱抚的。我们且把鲁迅写现代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做个排列,以窥探鲁迅创作思想的脉络。如果说N君(《头发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辛亥  相似文献   

11.
对辞典特性和辞典学学科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典特性概括为查检性、条目性两条,是可以把它同普通图书和一般工具书区别开来的。辞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辞典、专科辞典和百科全书,它不可能是语言学的“分支”或“分娩”学科。它与众多学科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是一门接受众多学科和自身的理论指导,有着特有内容体系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2.
WTO在争端解决机制的专家小组程序中采用反向一致原则的主要原因是GATT的专家小组程序所采用的全体协商一致原则对专家小组程序作用的限制和影响。在争端解决的不同阶段,反向一致原则的适用条件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义利观中有两重规定,体现为两重关系,一重是君与民的关系,主要是利的规定,要求君与民同忧乐,包括爱民性命以安民、制民之产以富民、教民听民以养民。另外,君要有节制的索取于民。一重是君与士的关系,主要是义的规定,要求君不仅精神上尊重士,更要尊重士的精神。这两重规定关系的逻辑前提是确保统治阶级的长久统治。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把肇自“五四”的知识分子的普世救赎意识特别翻转了过来,由此批判了病态的中国社会。在他笔下,所谓“爱”的世界毋宁说是一个幻梦,战争倒才是这世界的本性,甚至是日常生活本身。《人·兽·鬼》虽是集内小说内容的排列,同时却也在类比的关系上暗示出他对于人性的解读。钱钟书的孤寞书写是现代中国文学这一特性的极具意义的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日常的阶段。他洞悉人生严酷、冷峻的一面,故而一再展览、挟食世相,并在文本张力的隙缝扪触无边的孤寂。  相似文献   

15.
《乐记》指出:“乐者,乐也”。音乐何以同于快乐?从《乐记》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乐源自于音,音源自于声,声源自于情,情源自于性,性归于善,尽善为仁,君子以得仁以为乐。所以由快乐的内心向外表达就是音乐之所出(即创作),其逻辑路径为:乐(快乐)——仁——善——情——声——音——乐(音乐)。音乐向听者内心渗透就是快乐之所归(即欣赏),其逻辑路径为:乐(音乐)——情——善——仁——乐(快乐)。作乐者由快乐的仁心发端为动人的音乐,鉴赏者再由动人的音乐开启快乐的仁心,以此建立起儒家视阈中审美活动与道德自觉完美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权利人有权主动行使的权利范围小于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侵犯的权利范围,即“权利”与“被侵犯的权利”的范围不一致。如果将知识产权视为一个圆圈的话,权利人可以主动行使的权利在圈内,是有限的权利,而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侵犯的权利则在圈外,并且是无限的权利。本文列举了存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此种现象并且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以期能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及使用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卢梭为在文明社会处于异化状态的人们构造了一个获得自由的途径--通过平等地签订社会契约,交出个人所有的权力,甚至私人财产,由此产生一个公意指导下的政治国家.在此公意指导下,人人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公意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政治自由的基础和保证.文章探讨了卢梭所构想的人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的由来及其实质,同时分析了在这个国家中个人自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各国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任用大体有四种制度,即委任制、聘任制、选任制、考任制.委任制和事实上的终身制都不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用人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的考任制用人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信用缺失的现有解释缺乏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本文通过系统考察信用的历史变迁,认为我国现在正处于从传统社会的为情感交易而设立的身份信用向现代社会的为商业交易而设立的契约信用嬗变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用信息传递机制断裂、信用激励机制断裂、信用约束机制断裂、信用的产权基础缺失、信用的道德目标模糊等,必然使我们处于信用缺失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在探索“天”这一最高存在者时,注意到“天”的两个属性:“空”及居高临下的普遍性(即天“盖”)。古希腊哲学的这种探索精神,给后来的哲学遗留下对“人”给予关注的更大的空间。分析哲学的独特贡献正是在于其所诠释的人的存在状况富有时代特色,这是一种生活在世俗世界并同时拥有语言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