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企业集团:发展经验与启示湖北省郧阳地委党校张锐一、日本企业集团的类型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企业集团”的界定,日本经济界一般认为,企业集团是一种有着共同利益和特殊关系的企业群体,它是在成员企业自主经营和对等互惠的原则下结成的持久的经济联合和经营协...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解散财阀的经济民主化改革,导致了日本企业股权结构的分散化与法人化倾向,使以六大集团(三井、三菱、住友、三和、第一劝业、芙蓉)为核心的金融资本型企业集团以及日立、东芝、松下电器等独立系企业集团相继构筑起有别于欧美企业的股权结构。这不仅稳定了企业...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解散财阀的民主改革,日本垄断资本集团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解散财阀措施并没有根本上触动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通过解散财阀总公司和排除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消除了战前日本垄断资本的封建家族式统治。从财阀家族统治下被“解放”出来的原财阀所属企业,后来以相互持股的形式重新组织起来,从集团整体来看,构成了环形的持股形式。这种垄断资本集团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集团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从发展趋势看,“集团热”在中国将进一步掀起。我国如何组建和管理企业集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不仅由于企业集团最早产生于日本.也由于中国和日本在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演变方面有相似之处。本文拟就两国当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合理化形态——企业集团,作一比较研究。一、中日企业集团的发展及现状日…  相似文献   

5.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社会财富逐渐向民间法人企业部门集中,大企业日益得到发展,据1980年度日本《法人企业统计年报》报道,资本在10亿日元以上的大企业,在日本全部营利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中只占0.1%,但其拥有的资产额却占全部营利法人企业的41.9%,销售额占35.7%。这些大企业彼此相互结合,其结合形态主要有两种:横向结合的叫财团型企业集团或金融垄断财团,又叫银行贷款系列;纵向结合的叫独立系企业集团或非金融垄断财团,又叫企业系列。现对两类企业集团分别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6.
日本综合商社的全球化战略日本的综合商社加速全球化战略的背景是国内经济环境和世界结构的变化。综合商社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积极向国际综合企业发展,尤其是前六大综合商社,向“集团经营”、“高附加价值”、“分社型经营”、“全球化”、“统一化”等方向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7.
日本式集团主义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婧 《日本学刊》2007,(3):118-128
日本式集团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具有对集团无私奉献精神,以及等级观念、模(?)责任体制、内外有别的特点。日本式集团主义在日本企业走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负面大于正面。日本企业欲加快本土化进程,就必须冲破日本式集团主义的樊篱。  相似文献   

8.
日本向来以产品质量好享誉全球,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频频发生质量事故,企业陷入经营危机。研究表明,企业没有或未能贯彻明确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并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经历了三次危机事件的日本雪印乳业集团,通过重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强化食品管理体系和危机管理机制等多种举措,力争实现重生。其教训和经验值得中国相关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传统国民性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传统国民性的基本特征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鲍刚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生产方式、自然风土和社会环境等要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国民性,本文论述日本传统国民性的3个基本特征。一、集团归属往从历史上来说,“集团”对于日本...  相似文献   

10.
声誉建构是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夺取战略性竞争优势的款要和关键。从入围"2017年全球企业声誉排行榜"百强的佳能集团、索尼公司及丰田汽车等成功案例来看,日本企业的声誉建构是一个长期连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中西方哲学思想,它们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既是支撑日本企业声誉建构的文化因子,也是支配日本企业声誉建构的理论依据。就总体特征而论,日本企业为建构声誉所秉持的哲学观,讲求中西方先进哲学思想的融合与兼用,崇尚现代但也不斥守故,遵循套路但也不畏颠覆。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全球生产网络一体化趋势李其光一、国外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的启示当前世界级的经济集团“大三角”,即美国为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德国为核心欧共体和尚未成型的日本为核心的亚洲经济圈,今后八年,美、日、德三国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45%...  相似文献   

12.
构筑职教集团: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忠厚 《社科纵横》2009,24(3):146-148
构筑职教集团是职教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坚强柱石,是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有效途径。构筑职教集团的途径是整合职教集团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中国洗衣机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KMC(金松牌)电脑全自动洗衣机,不久前在杭州问世,并投放市场。许多同志都怀着急切和兴奋的心情,希望对KMC的性能、特点、质量等有关情况有个完整全面的了解。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KMC的产家——杭州金松洗衣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中国目前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杭州金鱼电器公司和举世闻名的日本最大电子电气产品生产集团——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共同合作建成的。她不仅是我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外商投资企业,也是松下集团在中国大陆洗衣机行业唯一认可生产“爱妻号”全自动洗衣机的企业。金松公司吸收采用了日本先进的管理模式,以  相似文献   

14.
"经营理念"和"经营风土"是目前学者们在研究企业经营理念时所采用的两种定义.前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后者则是一种霸权.作为霸权的"经营风土"比"经营理念"对企业员工更具影响力.本文以日本八佰伴集团为个案研究,指出其"经营理念"未能成功影响员工行为,使集团总裁将公司打造成一家无国界企业的愿望落空.相反,作为"经营风土"的二元人事制度,却使八佰伴成为一家"本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极浓的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企业集团作为组织化松散联合,但在运作体系上却紧密合作的多实体多层次分工协作一体化的复合性企业组织,战后60年耒,为日本经济的振兴崛起与腾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式的巨变和其运作规则机制等的改变,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企业集团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新型国际化的强烈冲击,企业集团的组织框架结构出现明显的裂痕,甚至显露出解体的迹象.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重组更是从根基上催化传统企业集团的分化解体,但是,企业集团的分化解体并非竞味着企业集团时代的终结,而是一次新的模式转型和体制转轨.适应新型国际化浪潮的发展,日本正在以一种新模式和新体型改选传统企业集团,创新组建新型的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6.
论以实现经营稳定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日本企业制度吉林大学商学院吕有晨企业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依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因此...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日本企业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以日本企业管理中所运用的儒家思想要素为中心,试图揭示现代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化梦 《今日辽宁》2002,(5):10-11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华锦集团针对企业实际,制定了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培植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的具体发展措施.集团积极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加强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促进产品优化,推进产业升级进步,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世纪。曾一度称雄世界的日本跨国企业能否在这场大冲浪中重振雄风 ,令世人注目。在新经济的刺激下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轮转 ,决定了企业决策必须做到敏锐、快速、高效。然而 ,这恰恰是近年来日本企业底气不足的病源所在。日本大企业传统的企业决策模式——金字塔式决策机制的滞后性 ,使得日本企业频频出击不利。如何改革滞后的内部晋升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最高决策机制 ,是决定日本企业中能否大量涌现颇具竞争实力的全球企业 ,重振日本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日本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动向与制造企业的调整和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毅 《日本学刊》2005,(6):112-127
面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制造业发展模式的争论,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造业如何发展为目的,本文对当前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变化做一简要的实证分析。即分析制造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实际发展状况、当前日本制造业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特点,分析和探讨日本制造业企业调整与变革的基本方向。以事实说明制造业在当代日本经济中的位置、产业政策及企业变革对其成长产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