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的"新契约论"的精神实质是康德主义的义务论,为了克服康德学说的抽象性,罗尔斯系统地发展了关于"合理的"和"理性的"相区分的思想.罗尔斯在康德的义务论的基础上实现的四个新的超越--对康德式的"人"的概念的消解、放弃了他曾经尝试的为其正义理论提供一种康德式的哲学基础的努力、直言不讳的承认他致力于发现的并不是普遍的正义原则、以开放形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刑法的立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得较抽象,出现了立功的异化现象.我们有必要对立功的异化现象--买功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准确认识立功制度的本质.中国刑法对立功的价值是定位于功利主义的,但是立功在对功利追求的同时应兼顾法律的正义.  相似文献   

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紧紧抓住民族和宗教两件大事,坚持"慎重稳进"方针推进民主改革,历史性废除西藏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摧毁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统治的经济基础;废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把宗教教权与世俗政权分开,实现政教分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西藏人民民主政权,开创西藏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简论经济犯罪与死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犯罪也日益严重,立法机关希望通过死刑的适用来遏制经济犯罪。但事与愿违,死刑的适用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违背了刑罚的目的和罪刑均衡原则。因此,我国在立法上应当废除对经济犯罪的死刑,规定经济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并附加适用财产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纳斯尔的学术地位、思想渊源及其代表作<知识与神圣>的成书背景出发,对<知识与神圣>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思想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神圣传统和神圣知识是<知识与神圣>的要旨之所在,纳斯尔以神圣传统和神圣知识为基础的多样统一思想对我们具有两方面的启发意义:第一,以"一神各表"为核心的宗教基型论;第二,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与诊治.  相似文献   

6.
死刑复核程序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性和无法弥补性的特点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置的一道防错纠错的特别程序,其对于保证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严格控制死刑适用,保障被告人的生命权利,防止错判、误杀无辜,促进死刑制度向法治、文明、进步、轻缓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刑罚的制定、适用、执行,既考虑报应性规定,又考虑功利性规定。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功利应让位于报应。自首属于量刑情节,对其适用自然不应当违背刑罚的根据这一根本前提。在对具备自首情节的罪犯量刑时如果不能做到兼顾两者时,只有功利让步于报应,对自首情节不予从宽处罚,以实现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8.
神圣与世俗在西方宗教研究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但是神圣的表征与生活中的"实在"紧密相关,"神圣"通过"世俗"来显现自己。神圣与世俗的区分仅出自人类对其的最初体验并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特别是在中国的信仰体系中,其杂糅性进一步加深。因此,神圣与世俗并不总是从一而终地存在于一个主体或一个群体中,也不是在所有的时间和空间中处于相同的位置,而是根据"人"这一主体的不同需求和目的以及对生命的体验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牟宗三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其主要围绕人的"生命"这个中心,由此阐述一整套的人文关怀。同时,朱子在《大学章句序》开始部分也讲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其落实在个人身上,重在修身成人,最终将个人之德性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由此,本文试图以牟宗三提出的"道德主体性"为视域,来探讨《大学》开篇的"三纲领"中所蕴含的心性说、境界论和工夫论以及反思。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8日英国通过<2008年刑事司法与移民法>,新法改革了现行青少年司法制度,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创设了新的社区通用刑罚--青少年更生令,它废除了现行9个社区令,在吸收其它社区刑罚基础上,增设对犯罪人的活动要求.它简化了青少年犯量刑方式,提高了社区干预犯罪的灵活性,为统一量刑提供了标准.它将成为英国大多教青少年犯所适用的一种社区标准刑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