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中华美学学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师大中文系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美学与敦煌艺术”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12日至19日在甘肃省张掖市、敦煌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28所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同志为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聂振斌同志致开幕词。大会由中华美学学会理事、甘肃省美学研究会会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穆纪光同志主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周述实同志,西北师大中文系主任、教授赵逵夫同志致欢迎词。中共张掖地委书记洪毅,副书记王炳书,…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编辑室、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信息哲学问题研讨会于1988年9月10日至15日在甘肃省敦煌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信息问题的专家、学者36人参加会议,提交学术论文26篇。与会学者本着学术民主,自由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就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甘肃省社会学学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承办的“全球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学会2002年年会”于7月26-29日在甘肃兰州召开。围绕主题,会议又有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敦煌全国美学座谈会、讲习班”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六日在甘肃省敦煌县举行。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李泽厚同志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尉松明同志出席并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外美学界的著名学者齐一、李泽厚、刘纲纪、周来详、张瑶均、郭因、彭立勋、凃武生、范阳、洪毅然、段文杰、金戴熹等同志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并在讲习班讲了课。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57名代  相似文献   

5.
文化制约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环境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深层次背景,从较深层面上影响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影响着政府行为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之根。中国必须创造出与其大国身份相称的独立的现代的理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宗教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哲学才是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宗教在中国相对不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原始性,并有造神机制。儒家的伦理哲学同时承担了宗教的功能,具有满足信仰和感情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主义形式下的宗教、政治、伦理三者合一的形式。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必须适应这种传统,承担起儒家哲学的功能。儒家文化不是历史,而是活着的现实,始终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与日本同时面临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同时面对中西文化的深层冲突.如何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动荡格局,却体现出了中日两国在思想上的巨大差异.蔡元培先生与西田几多郎都曾是那一时代叱咤风云的精神领袖,他们的抉择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应对模式.深入分析这一个案,不仅是对于过往历史的再度认识,亦将为未来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全人类之和谐大同提供某种纯粹学术视角的微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美育代宗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李泽厚先生在2008年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进一步发掘了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在中国的文化特质中,存在着一种以审美而通达神性的“天地境界”,而这种境界具有了宗教意义上的超越性和神圣感.在这一层面上,“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既包含了宗教的关怀,又肯定了人世的价值,进而成为人类可以深长思之的文化愿景.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 ,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人文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对传统文化之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更关系到未来文化的建设。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这个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穷理的研究。全文由五个专题研究组成(一)回顾与展望中国百年探索宗教—文化关系的思路历程;(二)“文化”真义之我见人类精神(人性)陶铸过的自然;(三)为何与如何为什么说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宗教又如何作用于各种文化形式?(四)比较研究后的质疑宗教果真是一切文化的本体与核心么?(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以儒家伦理而不是以宗教为准则。从本期起,本刊将分期刊出这五个方面的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经济学会于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成立。市委、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的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还有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甘肃省经济学会、兰州报等单位的代表。 市委副书记柯茂盛同志到会表示祝贺并讲了话,他说: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社会主义才从  相似文献   

12.
由甘肃省社会学会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起组织,于1985年9月15—19日在甘肃敦煌召开了应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学术讨论会。这是社会学在我国重建以来,第一次就应用社会学进行理论和方法论探讨的会议。会议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许多同志认为,应用在社会学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学理论对实践的应用,二是理论社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12月 2 2日 ,二○○○年西北史研究会年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委党史办、甘肃人民出版社、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室等单位的 35位西北史研究会会员参加了会议。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办这次年会。文学院副院长田澍主持会议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邓华林、科研处副处长杨琪出席会议 ,并致欢迎词 ,祝西北史研究会 2 0 0 0年年会圆满成功 ,并希望西北史研究会在西北史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成果。西北史研究会会长、兰州…  相似文献   

14.
周代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天帝、祖先、鬼神、圣贤等的崇拜,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巫、祝、卜、史等宗教活动,老子深刻冷静地考校了历史的成败及现世的问题,对周代的这些宗教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然而老子并没有完全脱离宗教,他以“道”的中心的哲学又似乎体现着一些独特的宗教特性,这种宗教性对日后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生态哲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科学,是科学的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它是由主体生态观、辩证生态观、和谐生态观等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具有人本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基本特点.马克思生态哲学是最具科学性和应用价值的生态哲学,它是我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支克坚(1935-2009),男,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甘肃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及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发表了有关鲁迅、冯雪峰、胡风以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出版《冯雪峰论》《胡风论》《周扬论》和《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论》等专著  相似文献   

17.
闽台社会不仅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而且神缘相似、俗缘相同.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功能在经济浪潮和多元文化的现代性冲击下呈现出政治化、文化化、商业化、旅游化、慈善化和社区化的转变.在这剧烈动荡传承中虽然存在迷信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等负面影响,但却始终曲折着前进、变异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宣传中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七位省内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十七大精神,畅谈各自学习体会,共七篇笔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范鹏研究员的选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甘肃省副省长咸辉的选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副会长刘敏的选题是《社会行动与行动者的责任———对十七大报告“社会和谐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19.
于涛 《理论与现代化》2007,7(1):46-49,77
宗教哲学与政治哲学是当今学术界关注较多的热点问题,它们从不同的维度关注社会的发展,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兼容性,这就使得各自在看待一些有关人的精神层面的社会问题时,无法得出全面的观点。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宗教政治哲学这一全新的哲学分支,兼容政治哲学的现实关注以及宗教哲学的终极关怀,将会对二者的发展,甚至对整个当代哲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哲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准确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对生态价值的全面把握、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追求,其核心内容包括:万物相联,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解共融;平等相宜,价值共享;永续相生,和谐文明.生态世界观强调有机创造性、内在联系性、整体性.生态认识模式包括生态模型、生态理性、生态法则等.生态价值观是生态社会的价值取向,包括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