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造"这一国家话语形象有力地传达出来的。对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予以梳理和挖掘,将有助于从多维的视角透视"改造"叙事背后所潜隐的政治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2.
郑立新  罗鹏 《云梦学刊》2020,(1):115-12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因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当前农民对乡村振兴关注度和支持度较高,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但现实中,农民主体作用也受到诸如农业综合效益较低、农民自身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不高、管理机制滞后及基础条件薄弱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需要党委、政府综合施策,采取完善乡村治理、健全政策扶持、建立引导机制、补齐短板缺陷、加强培育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尊重、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刘先江  李德明 《学术研究》2023,(3):58-61+6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但也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新型合作化是与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合作化、是出于农民自愿和内在需求的合作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合作化、是面向市场的合作化。当前,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效益以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形成了推动新型合作化的内在动力,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合作化与城镇化的不同步制约了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因此,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走以土地规模化为基础的“横向”合作化、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的“纵向”合作化和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内驱”型合作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8,(3):45-51
乡村环境保护是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农民合作的视角出发,基于20世纪50年代晋东南地区合作化运动的丰富历史资料,来考察农民合作促进乡村环境保护的微观社会经济机制。这种微观机制,一方面表现在农民合作所带来的要素配置效率改进,可以从原本内卷化的家庭农业中调配出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从事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利工程等有助于环境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活动;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经由农民合作所形成的社区认同、关键行动者的带动作用以及约束性的制度对乡村环境保护的持久激励。  相似文献   

5.
在反哺农业背景下,农村社区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涉及到乡村治理主体的培育、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目标体系的重塑和农民参与方式的打造等问题.因此,要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身份和农业经营的根本性交革,乡村治理必须在处理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以及基层政权与农民关系层面实现路径创新,即以组织化方式推进乡村治理主体的培育、以合作化方式推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衔接、以制度化方式推进乡村公共利益目标实现的最大化、以利益相关方式实现村社居民的自主性参与.  相似文献   

6.
近代农业向资本主义关系的演进形式,由于世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革命的法国范式"是欧洲中世纪比较典型的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发展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道路,这种建立在小块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小农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农民与土地分离的退出机制,不仅"剪断了法国农村资本主义的翅膀",而且严重地阻碍和拖延了法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的历史进程.当代法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家族化、商业化、资本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公司化、社会化、合作化及农民职业化交织在一起,既保持了欧洲大陆地区农业生产的传统特点,又顺应了当今世界农业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1、经济发达地区依靠乡村企业实行以工补农,以促进农工收益平衡、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①缓解了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变更所带来的诸矛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顺利转换,乡村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农民长期依赖于土地的单一格局,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出路。但是,由于农民在二、三产业获得的机会收益显著地优于农业,而同时,农村乡村企业又处于始发阶段,其容纳的劳力资源非常有限,构成  相似文献   

8.
推进新时代的乡村建设行动要着力破解“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梁漱溟之问”,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走一条基于城乡融合的乡村内生型发展道路。当前,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需要克服资源、治理、文化三重障碍,即资源匮乏带来的利益吸纳能力弱、治理效能低下导致的外部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农村价值失落与文化主体性迷失。要克服这些障碍,需要着力推进农民视角的乡村建设,从为农民赋利、向农村赋权、给农民赋能三个方面开展系统而扎实的工作,以大力提升农村的“造血”功能,实现从“无感发展”到“有感发展”、从“维持型农业”到“发展型农业”、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八亿农民的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党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处理好这一关键性问题。毛泽东同志从调查研究的实践中,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炼出带规律性的总结。他曾多次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应当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引导我国农民逐步走上合作化的道路,使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获得成功。但是,在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相似文献   

10.
欧洲犹太移民潮与以色列国家的移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全成 《文史哲》2003,(2):67-73
在严格意义上说 ,以色列是现代世界上唯一的移民国家。一是指以色列国家首先是由欧洲国家的犹太移民建立的 ;二是指以色列犹太人口的一半是建国后从世界各地移民而来。从欧洲历史上看 ,欧洲国家的犹太人 ,经历了五次的“阿里亚”(AL IYA)即“移居以色列地”的移民潮 ,最终确立了以色列国家的合法地位。以色列建国后 ,从世界各地进一步移民 ,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 ,但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移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集体化到合作化:中国农民组织的演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民组织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农村合作化到人民公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政府主导推进的集体化阶段;从包产到户到成立专业合作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农民自主选择的合作化阶段.通过回顾和分析中国农民集体化和合作化的演变过程、体制特征和激励机制,可以看出,新时期农民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合作经济基础上的、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政府支持下的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演进发展历程中,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予以实施,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三部曲,农民对此呈现出多阶段、多阶层、多维度的心态与行为逻辑变化,并成为这场运动的主体。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传统思维惯行受到一定冲击,合作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与合作化后的农民心态与行为也呈现了迥异、变迁与赓续的发展轨迹,并与合作化进程紧密呼应。在国家政策与农民心态的博弈互动与碰撞中,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模式得以重塑,农民的心态与行为变化亦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农民互动,从某种程度上映射出集体化时期乡村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农业经济是经济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在当前大好形势下,我们深深感到,加强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迫切的。我国农业,在彻底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实现了合作化,随后又由高级农业合作社联合为人民公社,现在已进入以实现农业技术改革为主的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这条道路,是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道路,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因而有力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动因,与其社会主义观有关,他认为开展互助合作是实现农业社会主义化、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农村出现两极分化以及发展工业的需要.当然也因为毛泽东看到土改后的农民不但有个体经济的积极性,而且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搞互助合作化是符合农民主观愿望的.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即认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毛泽东主观任意的产物,认为毛泽东的主观动因是产生这一政策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是现代世界独特的移民国家。建国前犹太人六次大规模移民活动的成功 ,不仅使以色列国家得以建立 ,而且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政治方面看 ,其影响有三 :第一 ,以色列建立的民主法制国家是移民们政治目标的具体实现 ;第二 ,移民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矛盾冲突形成了以色列政治制度的特色 ;第三 ,劳工政党在移民运动中成长壮大 ,并在以色列逐渐取得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兴起的时候,凤阳曾经走在前面。凤阳县武店乡的陈学孟同志由于积极领导群众搞合作化,毛主席赞誊他为“合作化的带头人”。接着,凤阳农村广大农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幢景,也积极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但是由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激进的政策,使我们抛弃了合怍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山区农村的合作化道路,从50年代大规模地开展合作化运动算起,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山区农村普遍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广大农民从沿袭多年的“大锅饭”的普遍贫穷的长期管束下解脱出来,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一部分农户迅速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不少的农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些改革带来的变化,曾使人们产生这样的看法:认为由集体到分户,是对合作经济的一种否定,认为山区农村的特点适合小型分  相似文献   

18.
李朝军  闻丽 《兰州学刊》2007,(1):103-105
乡村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城镇化道路,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相结合,可以大大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乡村社会生活,奠定中国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 邓子恢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改造中国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探索中国合作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农业合作思想,为我们今天研究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0.
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开发长江经济带、振兴三峡库区、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保证,并对解决百万移民、扶贫开发、库区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成功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本文拟在评估重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衡量增长方式是否转变的指标体系,以求教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 一、重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