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潞泽地区曾被誉为山西"粮仓",农村经济虽以农为主,但亦是规模很小的小农经济,故"以副补农、半农半商"是该地区经济特色。抗战期间,该地区农村家畜、农产贸易,尤其是铁制农具生产与输出、粮食种植与销售深受战争影响,农村副业、商业优势不复存在,农村经济由盛而衰、由衰而枯。其经济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反映抗战时期该地区乃至整个山西沦陷区农村经济衰退的面相。  相似文献   

2.
一六四四年,以满族贵族为主的清统治者占领北京后,一面疯狂镇压农明军,一面企图用武力在全国建立自己的统治。明末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面对新的形势,采取“联明抗清”的斗争策略,继续战斗了二十年,为我国农民战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一、农民军的“联明”主张是怎样提出来的有的同志说,大顺、大西军余部“‘联明’是汉族官僚地主阶级对农民军进行欺骗、引诱、腐蚀和拉扰的结果。南明统治集团之所以要拉扰农民军,并不是为了要联合农民共同抗  相似文献   

3.
生券军、熟券军都是活跃于宋末及元代的军事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南宋,是以会子支付军饷、从外地抽调兵士镇戍边境的军事组织,属于镇戍部队,后者则定居于当地;前者多承担战斗任务而后者主要负责屯田。元代,生券军有征伐、镇戍、屯田和侍卫职能,熟券军的职能同生券军接近;二者都属于新附军,政府对其秉持着非兵即农、不为兵则屯田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军吏"在先秦时仅指军队里的各级军官,起家途径以军功为主.两汉时,一方面将军从"军吏"中分离,校尉成了将军与"军吏"的分界点;另一方面,除了军队中校尉以下的军官,各号将军幕府的属吏以及中央或地方部分负责军务的武官也被纳入"军吏"的范畴,不少士人和士卒以此起家入仕.随着"军吏"群体的扩大以及选官制度的发展,汉代"军吏"的起家途径更加丰富,涵盖军功、将军或都尉辟请、举荐、朝廷征拜、招募、察举等.相比于文官与后世"军吏",汉代"军吏"的起家仍保留"尚首功"特色,体现出明显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组织,它以企业形式出现于世人面前,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肩负着守疆卫国之职责,成为军、政、社、企一体,社会形态比较完整的政权组织,承载着亦军亦民的特殊功能和使命,活跃于当代中国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6.
家成 《新少年》2012,(5):5-7
刚一开学,辽阳市白塔区青年街小学五年一班的教室里就出现了一张"红星榜"。它就挂在教室雪白的后墙上,与正前方的大黑板遥遥相对。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写在上面,谁做了好事,谁有了进步,或者谁为集体、为他人做出了贡献,都可以获得一枚亮闪闪、红艳艳的五角红星。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写作了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由外国人写作的关于中国红区的英文作品"墙外开花墙内香",英文的《红星照耀中国》借由中文的《西行漫记》等译本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与巨大的影响,众多中译本,绵延流传,这些译作可以说具有可与原作相媲美的历史意义,其中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董乐山翻译的《西行漫记》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成为了《红星》汉译史上的经典译本。  相似文献   

8.
梅兴无 《中华魂》2017,(4):51-55
1955年,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师以上,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旅、支队以上,解放战争时期军以上干部,在1052名开国将帅中,同时获3枚一级勋章共有142人,其中少将仅14人。1988年,一级红星勋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1965年5月21日以前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军队离休干部。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军解是承担徭役的特殊人群。为解决贯穿王朝始终的军士逃亡问题,明廷主要采取"实行伍"的"清勾"与增加兵户数量的"充军"两种办法,而军解就是承担军丁解送工作的人户。军解主要由民户担任,在解送正军的同时也要佥解军妻,基本原则是一军配备两名军解。虽然军解是按照户等进行佥派的,但没有统一机构负责,采取的是军卫和有司分别管理的方法。作为清勾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军解受其影响而存在着远调之苦、吏弊之害、重勾之累和制度之扰四大弊端。虽然有识之士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一些因应之策,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弊端。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社会群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如今,人口流动的大势,不断冲击着"农本"的民族社会关系,亦重构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地缘分布格局的新秩序。本文借助云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演变态势、劳动就业状况、流入地居住与留居意愿情况。据此提出了构建家庭化的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引导高素质人口向边境集聚、以农地权换市民权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1.
五代行政区划单位"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出现于五代中后期。满足军事需要和保障重要资源供给,区划内存在常驻的武装部队是军设置的原因和特点。军的得名与唐中后期形成的"以军目地"的习俗、行政地位的提高、特有军政合一管理体制的存在有关。军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在五代的出现,是唐宋时期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山后八军"作为五代"山后"地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史料记载出入处较多,存有概念混淆、内涵及外延不明等情况。五代"山后八军",实乃唐末幽州刘仁恭首设于山后地区,源自八个具有防御性质的军镇,名称上沿袭幽州东北的"八防御军"而来。五代"山后八军"与宋"山后八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13.
"富国强军"是我们党根据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科学的战略抉择。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富国强军"战略的思想指导。"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强军"战略的根本途径。实施"富国强军"战略必须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农超对接"作为我国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农民合作社作为"农超对接"的主体之一也备受理论界关注,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从"农超对接"的内涵,"农超对接"模式,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绩效、问题、影响因素和推进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措施六个方面对我国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最后针对当前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子皓 《华人时刊》2010,(3):58-60
这个标题,作者本意讲明了就是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大学校。或许有人疑惑,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发出五七指示: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要求部队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把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兼起来。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在市场经济,信息社会,提出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大学校,是不是老  相似文献   

16.
黎元洪督鄂期间对辛亥首义伤亡军士进行了优恤:设立毕血会,抚恤辛亥首义伤亡军士;开办铁血伤军济养院,优恤辛亥首义伤军;支持开办烈士遗孤教养所。离鄂后,黎元洪仍然关照首义伤军:帮助伤军争取恤金,为之筹划谋生之策。从抚恤辛亥首义伤亡军士的情形可以看出,民初黎元洪的政治处境可谓亦曾风光亦尴尬。而引起尴尬的关键症结之一,就是辛亥首义在民初政坛尤其是北方政坛的影响力逐渐衰减,黎元洪所拥有的辛亥首义政治资源遭到削减。  相似文献   

17.
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竞存观念,学界只是偶有触及,缺乏系统深入探究。其实,竞存观念在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是一个广泛的存在。其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征是党派争斗和救国储金方面;经济领域主要体现在以铁路、棉纺业、火柴业为主的实业和以厘金为主的税制方面;教育领域主要表现在军国民教育、职业教育、平民教育、女子教育等方面;文化领域在国民道德、时代风气、音乐艺术等方面亦有彰显。  相似文献   

18.
《红星歌》是彩色影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它在影片中伴随着英雄人物的成长,先后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都掀起革命激情的滔滔巨浪,既显示了整个影片革命的、抒情的艺术风格,又深刻、凝炼、画龙点睛地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歌词自然地分成三个段落: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这一段以明朗刚健的调子,概括了亿万工农群众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爱戴,是热情洋溢的红星颂歌。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中期,和睦井镇和辛集镇是直隶省束鹿邑内两大商业"巨镇";迄清晚期,辛集成为"直隶第一集",和睦井回归到以农为主。排除交通路线变迁等因素后,可以发现在封建集镇向近代城镇转型过程中,其传统优势产业与近代市场需求之关系,亦是决定其分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任文菡  范宽  张旭 《东方论坛》2013,(2):119-125
"农超对接"对于稳定市场价格、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农超对接"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如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超市税收负担过重、商品价格及物流费用过高、对接模式过于单一、对接中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等诸多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超对接",需要明确"农超对接"的功能定位和实施目标、实施主体和鼓励重点等问题,进而采取建立完善的"农超对接"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并加大对接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超对接"的信息化建设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