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虎”是一只可爱的狗,长征中随他的主人谭正仁一起“参加”了红军。花虎知它“参加革命”之不易,因之十分乖巧听话,不但不给部队找麻烦,还给红军战士带来许多乐趣,得到大家的“宠爱”。  相似文献   

2.
王瀛 《北京纪事》2011,(10):10-13
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大将军 徐海东将军1900年出生于湖北大悟县徐家窑,徐家六代都是烧窑的“窑工”,徐海东是第七代。1925年春,他投身革命,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徐海东就有了“徐老虎”的威名。徐氏一族66口人惨遭国民党杀害。1932年秋,徐海东受命带部队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转移。  相似文献   

3.
我是陕西省清建县司家 沟村人,自幼家贫如 洗。1935年7月,当我刚满16岁时,就参加了红军,在红四团二连当战士。同年10月,随军到达陕北红色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刘志丹部队会师后,就地进行休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领导,亲自给我们讲形势,上政治课,句句打动着我的心弦。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我  相似文献   

4.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是他在该苏区任职时所犯诸多错误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从五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当敌人加紧部署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时,他错误估量了敌我形势,盲目轻敌,认可和支持了荒谬的“偏师”说,种下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当敌军即将开始“围巢”时,他错误认为,只要攻克敌之据点麻城,便可打破敌人新的“围剿”,强令红军西次围攻麻城,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也贻误了红军准备反“围剿”的时间;当敌人向苏区腹地进攻时,他急令已经疲惫不堪的红军正面堵击,与敌硬拼,犯了拼命主义错误;当敌人不断缩小包围圈,苏区首府、重镇和中心区域沦入敌手之后,他惊慌失措,急率红军主力撤出苏区,无具体目标的盲目西进,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当红军主力撤离苏区之后,他在思想上再无重回鄂豫皖苏区的打算,严重违背了黄柴畈会议的精神,致使鄂豫皖苏区的绝大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5.
傅朝玄 《老友》2014,(9):6-8
正傅彪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由一个放牛娃、普通红军战士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出色的指挥员。在土地革命时期,他英勇顽强,出生入死,被称为"傅猛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屡立战功;在剿匪斗争中,他足智多谋,被陈毅称为"剿匪司令"。他  相似文献   

6.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生活的苦水洗亮了他的眼睛,他加入了共青团,参加了红军。在部队,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后来由于头部、腹部受伤,不得不退役。他不顾受伤的身体,拼命工作,后来全身瘫痪,双眼失明。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失去前进的信心。他决定:要拿起新的武器——笔,继续投入战斗。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这对于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人,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7.
一这个戏以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前身、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剧社的史实为蓝本,对一支活跃在长征路上的文艺宣传队的生活,作了立体的展开. 全剧从激烈的湘江之战开始主体叙述.那是红军长征出发时一场著名的血战.空中飞机轰炸,地面炮火猛烈,毫无掩蔽的红军伤亡惨重.然而话题并没有沿着惯常的战争思路顺延,而是锋头一转,只见红一军团战士剧社的负责人、女红军朱卉琪从血泊中站起来,召集所有活着的战友揩干血迹,擦干泪水,高举起手中竹板,架好那部宝贵的留声机,枪声炮声嘶杂声中,一名江西民歌"哎呀来……"穿云一下子进入我们的精神世界,战士剧社这一个特殊的红军群体也在那一刻陡然矗立于我们眼前,完全没有了岁月距离与陌生感,那么亲切、那么真实.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7,(6):39-41
长征时期,红军在艰苦的征途中,因地制宜,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坚持对部队战士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对沿途群众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红军宗旨教育,有效地团结了队伍,争取了民众,保障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中的群众教育无论是在历史意义层面还是在实践经验层面,都对今天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7,(1)
当赣南大地金灿灿的晚稻迎风飘香的时节,冀中平原已是秋风瑟瑟,苍劲挺拔的青松分外引人瞩目。穿越时空,回溯70年前的深秋,身为红军战士的他,告别中央苏区的父老乡亲,踏上漫漫征途,不屈不挠、南征北战,迎来了革命胜利,最后扎根在他浴血奋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徐海东、程子华同志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同志领导的陕北红军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了。这两支红军的会师,拉响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前奏曲,为陕北作为“全国革命的总后方”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本文想就永坪会师及其意义作以浅析。一、永坪会师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由于张国涛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主力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四、五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有一个异姓儿子曾凯旋,是他在长征途中认下的。曾凯旋,江西吉安县官田乡人。1928年,曾山发动吉安县有名的官田"四·九暴动"时,16岁的曾凯旋便参加了暴动队伍。先后在吉安西区游击队,吉安县红色独立营当上了战士、班长,以后又调湘赣省苏维埃保卫局工作。1933年冬,湘赣省苏维埃调派他去瑞金中央党校学习。1934年  相似文献   

12.
万焕生 《老友》2008,(10):11-11
在中央苏区被誉为"五老"的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何叔衡,当红军进行长征时,何老因年逾花甲未能随军长征,其他"四老"踏上了艰险的长征路。"五老"在惜别瑞金和长征途中,互帮互助,患难与共,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13.
菜丛 《山西老年》2012,(11):23-23
毛泽东很喜欢替属下或朋友“改名”“取名”,又极喜借人名开小玩笑、讲大道理。少林寺和尚出身、武功甚好的许世友上将,原名“仕友”,因“仕”即官吏之意,这与他当时身为红军战士的身份不合,于是自己改“仕”为“士”。不料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首次见到许士友时,听到他改名之事,便建议他再改一下,换“士”为“世”,并说:“你这就成了世界之友,我们红军战士不但要时时处处想到全中国,还应放眼全世界嘛!”  相似文献   

14.
李安葆  卞振 《今日南国》2006,(20):42-45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写日记,人们往往会想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每天跋山涉水后,晚上还在“破壁枯树”下,点起如豆孤灯撰写日记。然而,在70多年前那场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些红军指战员在万里转战、炮火连天、风餐露宿的艰辛跋涉中,仍坚持写日记,甚至有人在负伤仅存一臂的情况下坚持写,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从所在的不同部队,以不同的视角和感受,真实地记录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历程。这些长征日记,篇幅虽长短不一,内容却丰富多彩,大至红军战略部署和战役战斗情况,党内军内的政治纷争,小至红军战士的生活琐事、思想情绪,无所不记,无所不录,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这些历经岁月沧桑幸得保存下来的日记,是我们学习、了解和研究红军长征历史的珍贵资料。今日我们辑录其中部分章节刊登,以此纪念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3,(3)
叶长庚是江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宝丰胡子"是清江县(现为樟树市)宝丰药店的店主。他们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人民与红军的鱼水之情。七十多年前,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打到樟树临江镇,由于气候炎热、战斗艰苦,加上卫生环境很差,不少战士患了疾病。时任连长,解放后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叶长庚将军,不仅患上痢疾,而且并发了虐疾,生命垂危。"宝丰胡子"凭他的家传秘方和对红军的一片爱心,不仅治愈了几百  相似文献   

16.
《新少年》2009,(3):4-5
“像雷锋那样做人”,这是解放军65639部队64分队雷锋班战士经常对少先队员们说的一句话。 65639部队就是雷锋生前所在的部队,又被称为“雷锋团”。当我们来到雷锋团,走进雷锋班时,—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宿舍里,依然为老班长雷锋保留着床铺。  相似文献   

17.
陈毅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军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在中央苏区时期,先后组织了两个军的红军部队,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几次反革命“围剿”,为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肖吉州 《老友》2009,(6):10-11
马泽迎是江西兴国县永乡茶石村人,1927年,年仅17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由于他从小随父在乡村行医,所以被分配在一个连队当卫生员。在几次反"围剿"战斗中,因抢救伤员有功,1934年,被任命为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卫生队指导员。以后参加了二  相似文献   

19.
云阳换装     
正在中国抗战史上,陕西云阳是八路军的诞生地和出发地。在云阳改编八路军的过程中,许多陕甘宁驻扎的红军基层官兵,并不接受这个名称甚至闹出过一场不大不小的思想风波。一九三七年八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在陕西三原、泾阳一带要率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五师。尽管改编的命令层层下达,"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道理也讲了许多,但红军基层官兵就是想不通。有一天,连长王茂全在执行上级佩戴国民党帽徽的命令时,找到二排长沙玉祥,要求二排赶快换装。他用江西话别有韵味的讲道:杨成武团长说是来看望大家,其实是检查咱们究竟换装了没有,我求告大家抓紧时间,你们不换装,挨训的是我。"许多战士左右为难,让他们脱下红军服,摘掉八角帽,取下红五星,他们心里真的不愿意,可是老连长上门求告,既不发脾气,又不训斥人,总得给这位可亲可敬的老连长一点颜面吧!二排的战士既有怨恨,又有委屈,许多同志竟流出眼泪,哭出声来,他们作战负伤,战友牺牲也没有这种情形!正值此时,杨成武团长穿着八路军的新服装,戴着国民党军的帽徽来到二排。见此情景,一脸笑容:"哟!男子汉还哭鼻子哩。"他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同志们莫要难过,国民党的军装是灰的,我们的心是红的。"杨团长说话很幽默,战士们一听就懂。他接着说:"我们不换装,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刘云 《老友》2005,(11)
今年11月25日,是舒同同志诞辰100周年。舒同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参加红军长征的高级军事指挥员,杰出的政治工作和军事理论研究工作的领导者,更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他在与革命生涯同步的革命艺术实践中,经过80余年的搏击创立了自成一体的"舒体"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