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者按:首届“长江《读书》奖”评选结果一公之于世,便激荡了整个学术文化界。人们对该奖项的评选结果及运作方式的正当性和公平性提出了种种质疑,并由此触及到学术文化界存在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实,首届“长江《读书》奖”现象不过是中国学术文化界之秋风秋雨之一叶。 在中国社会处于急遽的转型过程中,脱序和失范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像社会一般大众一样,习惯于在威权主义圈定的赛马场内跑马的学术文化界,一俟脱逸既定的轨道,面对蕴潜着更多可能性的新的生存境遇,一方面由于新的游戏规则付之阙如,另一方面由于持守妾奴之道而…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我长江集团最早是怎么找到三联的?我也不知道。听说长江集团有人看三联的书 ,包括订《读书》的繁体字版。本次奖虽是以“长江《读书》”的名义 ,但是与《读书》杂志的关系不是外边有人想象的那样是合二而一的。《读书》四个专职编辑、两个兼职主编 ,加上编务 ,一半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参与评奖的各类活动 ,而《读书》以外的三联的几位工作人员参加了“长江《读书》”工作室 ,具体组织和服务工作是由这个工作室做 ,评奖则是在推荐委员推荐的基础上由评委独立完成的 ,所以 ,名为“长江读书奖”或“长江—读书奖”“长江《读书》奖” ,《读…  相似文献   

3.
2000年6月9日,《南方周末》发表报道和评论,介绍“长江《读书》”评奖和获奖情况,记者在报道中说:“这次奖项,引发微词的是费孝通的《费孝通文集》,汪晖的《汪晖自选集》和钱理群的《想起七十六年前的纪念》。因为费孝通是特邀名誉主席,汪晖是学术委员会召集人,钱理群是评审委员会成员。”评论中说:“有关的非议之一,是关于汪晖及其《自选集》应否得奖。汪晖先生的学术成就可以暂放一边,汪晖先生的身份(《读书》主编)就使他的获奖令人存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长江《读书》奖”的争论由此在学术界文化界热烈展开。“长江《读书》奖”由…  相似文献   

4.
一  从程序的角度看 ,本次“长江读书奖”之评选的确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其中最明显的是 ,发起和组织其事的机构成员的作品最后得了奖。而且 ,由于对章程的有关条款尚有不同的解释 ,所以获奖著作的类型也引发了争议 ,无法令人对最后的结果心悦诚服 ,不能避免人们瓜田李下的猜想。这样的猜想的确不大好 ,像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可能会让一些涉“案”人士有一种受伤害感 ,不过从来制度设计的基础都是将所有的人假定为利己主义者。甚至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语境下 ,这里的假定本身就是一种假定 :人们之所以要设立“长江读书奖” ,之所以要…  相似文献   

5.
追溯漫长的中国历史,与其说每一时代社会的发展是人才的发展,倒不如说是科学的人事决策带来的发展.社会及各团体都是由人构成的,而人只有科学地管理,讲究人事决策的艺术,才能体现人的价值和实现人的最大值.在我国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凡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无不讲究人事决策艺术.因为事情总是要由人来做的."人存事兴,人亡事废",就是说"用人得失关系到事业成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谭斌所著<用人之道>(华夏出版社)正是揭示了这个真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事业蓬勃、国盛人兴之时,进一步学习用人之道,探讨人事决策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来,“长江《读书》奖”的评选是读书界的一件幸事。但大概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评奖竟然评出了一个“《读书》事件”。据笔者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观察,这个事件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有人评判这个奖有失公允,基本上是《读书》自己的人(编者和作者)给自己评奖,谓之创“中国学术腐败之新高”;二是由此引发了一些人对《读书》这两年来立场的不满,使之成为宗派的刊物;三是对《读书》的批评引发了一场斯文扫地的人身攻击。在香港的《读书》作者、“长江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甘阳在没有弄清楚批评他的文章作者的情况下,用典型的“文革”…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四年六月,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有理有据地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崇洋媚外的文化政策——“送去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渗透的殖民政策——“送来主义”,响亮地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的战斗口号,并进一步指出了借鉴文艺遗产、创造无产阶级新文艺的正确途径。 长期以来,在如何看待文化遗产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两种极端的态度。复古主义配合封建主义反动政治的需要,竭力阻挡新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主张全盘继承文化遗产,企图把封建主义的腐朽东西作为“国粹”保存下来。鲁迅饶有风趣地痛击道:“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劳承万 《学术界》2002,(4):159-163
现在活着的人 (不到一岁的婴儿除外 ) ,都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人了 ,这是一种幸运。据说在世纪之交 ,便有大人物出现。然而又千万不能忘记 ,“世纪末的悲哀”与“世纪初的渺茫” ,这也会使人一事无成的。因此 ,新旧时代的交替、转型 ,无疑地是具有两重性的 :智者 ,穿透黑暗 ,迎接光明 ,心中蕴含着一股勇气与智慧 ;愚者 ,认同黑暗 ,把“光明”当作“鬼火” ,兔子的怯弱 ,鼠般的目光。2 0世纪中国当代学术的走向、业绩、问题与命运 ,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与评价 ?这是当代任何愿意独立思考的大脑 ,都必须认真思索的。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为中心,围绕写作与个人危机的关系,着重分析阎连科写作转向与中年危机,小说中的中国语式与现代叙事的关联,进而讨论当前写作中出现的新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指出近年来小说写作中的价值漂浮趋向,实际上是小说写作中的自我危机所致.  相似文献   

10.
我刊1999年第1期所载曹树基先生撰《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学者认为,该文引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迅速发展、各学科交叉融会的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和中西之间进行学术对话?应当遵循怎样的学术规范?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于1999年3月14日在京召开了以“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为题的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山东、北京的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我们约请部分学者撰写了下面一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 )  汪晖先生以《读书》执行主编的身份、以《汪晖自选集》一书获得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资助、《读书》杂志承办的首届长江读书奖之著作奖 ,成为近来学者们议论纷纷的话题之一。从已有的讨论看 ,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汪晖是否符合参与评选读书奖的条件 ?按照学术评奖的惯例 ,学者们几乎众口一词 :汪晖不具备评选资格 ,因为他是承办长江读书奖的《读书》杂志的执行主编 ;而且 ,按照《南方周末》2 0 0 0年 6月 9日的报道 ,汪晖还是“学术委员会召集人”。该报道也承认 ,“汪晖作为《读书》杂志社的成员 ,和其他所有杂志成员一样 ,…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存在和繁衍,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考察生态环境对文明盛衰的影响,有助于今天正确处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理性地面对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纟畟)”、“(纟冓)”是两个讹字,见于旧版和今本古籍中,过去的汉语工具书均未收入。《晋书·王戎传》:“戎有人伦鉴识,尝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畟)(纟畟)如束长竿。”“(纟畟)(纟畟)是什么意思呢?吴泽炎先生认为(纟畟)(纟畟)系“谡谡”之误。谡谡,高挺貌。《世说新语·赏誉上》:“世目李元礼(膺)谡谡如劲松下风。”元赵孟(?)《松雪斋集》卷二《题洞阳徐真人万壑松风图》诗:“谡谡松下风,悠悠尘外心。”前面的“(纟畟)(纟畟)”正与此同。贾谊《新书·匈奴》:“中外符节,适(纟冓)拘也。”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十七《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鸟以能言(纟冓),龟缘入梦烹。”此二证中之“(纟冓)”,各本皆然。清卢文弨以为“(纟冓)”可能是“緤(绁)”字之误。绁,羁绁,拘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我与《学术月刊》的交往,可以说是我学术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说起来十分惭愧,我读大学是学机械工程的,后来搞历史是半路出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成分。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南方某城工作,因患病误诊而动了大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几乎送命。后又久治不愈,便回到家乡威海作长期休养。我当时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读书。上初中二年级时,教国文的姜辑五老师是一位饱学之士,每周讲两堂“国学概论”,引起了我对历史古籍的兴趣。以后,历史书籍成了我的主要课外读物。记得大学四年,尽管工科的课程很忙…  相似文献   

15.
屈原是具有双重身分的历史人物,既是以贵族资格入朝从政担任宗国重要职事的政卿;又是娴于辞令有深湛文学造诣的天才的诗人。在楚国贵族里,屈原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的杰出代表人物。贵族身世、参与国政和创作实践,是形成屈原辞赋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独具的艺术特色的重要条件。《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国家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庸君和党人之间的严峻对立和尖锐斗争,都是屈原在从政实践中获得的思想知识的集中表现,是在政治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实际体验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当前有研究者指责鲁迅“激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认为“激进”究竟“进步”还是“不进步” ,要看它是否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根据 ,是否合乎历史前进的潮流。在中国现代的两个历史性时刻 ,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文化的时候 ,以及上一世纪 2 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思潮中进行选择的时候 ,鲁迅的确都是“激进”的。但前一次适应了历史的要求 ;后一次左翼文艺运动路线有错误 ,鲁迅也有错误 ,然而他的一些重要思想 ,乃是当时革命文艺思潮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2):243-247
学术权力的主要行使群体为科研人员,但其本身又间接与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导致高校内部行使学术权力出现了障碍。《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成员组成比例方面遵从"教授治学"思想。学术委员会要发扬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的重要地位,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其制度建设,突显其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8.
《婚姻法》修正草案向社会公布以来,人们对法律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修正草案中关于禁止违反一夫一妻制行为、遏制家庭暴力,重构夫妻财产制度,明确离婚标准,补充法律责任等问题的讨论,更是见仁见智,热闹非凡。综观各媒体对众多讨论观点的报道和点评,笔者似有这样一种感觉(也许是错觉),人们对《婚姻法》总则所抱的热情远不如对其他具体制度和规定表现得那么浓烈。是因为修政草案总则的规定比其他章节都科学、完善,更符合大众愿望呢,还是其他原因呢?笔者以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最起码,修正草案的总则,尤其是对基…  相似文献   

19.
问:您近两年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集中在学术史、教育史以及图文关系等方面。我注意到,这些著作和文章似乎围绕着这样一个共同主题:精英文化的传播或者说学院派文化的传播。梁启超当年将“报章、大学、讲演”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这三者在您的著述中皆有所涉及。如《中  相似文献   

20.
仝国斌 《殷都学刊》2007,(3):137-141
在《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中,字有定类的前提与字无定类的结论的矛盾一直是遭后人诟病的最大把柄。我们试图从马氏对动字与静字关系的处理入手,通过这部经典著作对词类体系中展示出的矛盾例举发现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合理的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