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清华大学教授葛兆光新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的学术评论。文章认为 ,葛先生“重写”思想史的基本路子即以论带史、以今视昔、以文领义 ,而“基本路子只有一条 ,一分为三 ,乃是方便说法”。事实上 ,思想史领域本来就别有洞天 ,“葛先生自许的突破之处 ,不过是划地为牢 ,然后纵身一跃 ,作突破状而已。”文章还批评了《中国思想史》中存在的理路不清、用词不当的一些“大议论”。本文作者总结道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评论这本书 ,我将说 :“在这本号称‘思想史’的书里 ,我看不到历史上的思想和知识 ,我只看到现在一位中国人葛兆光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许苏民 《江汉论坛》2002,1(7):51-56
本文考察了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一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学术源流,认为葛先生的方法是17世纪以来屡见不鲜的思想史研究法;进而评说了葛先生对侯外庐、任继愈先生与以往的思想史和哲学史著作的批评,对他自认为是“天经地义”和“终极依据”的历史观提出了质疑;由此展开对思想史研究对象的讨论,认为匡亚明先生提出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思路突破了以往把思想史视作“专史”的眼界,而使其具有了“通史”的性质,并且具有一般“通史”所不具备的广袤性、深刻性和鲜活的精神气息。此外,文章还对学者的学术素养和思想史著作评论的学术规范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刘大生 《学术界》2002,(2):167-169
陈明先生在《学术界》2 0 0 1年第 6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的批评文章 ,对李申先生的大著《中国儒教史 (上 )》提出了批评。为此 ,李申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是“豆腐渣” ?什么是“学风败坏” ?》的反批评文章 (见《学术界》2 0 0 2年第 1期 )。该文除了对陈明先生的批评一一进行反批评外 ,还向发表批评文章的《学术界》提出了批评。笔者对有没有儒教之类的问题没有研究 ,不敢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但是 ,笔者以为 ,李申先生对《学术界》的批评却是值得商榷的。一、“豆腐渣”之类的断语能否见诸于报刊  李申先…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文化热中,由大文化与小文化衍生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是个值得引起人们思考的题目。何谓大小传统?在我以为,无非是官方和民间的或显或隐的正统和非正统的文化承传。葛兆光先生所著的《中国思想史》所开辟的正是这一道路。他认为思想史有两种:一种是由官府和文人共同撰写的思想史,称之为“经典思想史”;另一种是民间的,亦即老百姓的思想史。这种思想史人们日用而不知,因之葛先生称之为“一般思想史”。这种思想史的理论依据是“在人们生活的实际世界中,还有一种近乎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作为底色和基石存在。这种一…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发表了《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编委会《学术讨论应当是科学、积极和健康的》一文(以下简称“编委会”),对我与曹树基《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载《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以下简称《书评》)的批评作出了回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实际上,去年我在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时,已经表明了欢迎反批评的态度,现在理应作出我们的回答。首先,我接受编委会对我们的书评所用的语言的批评。书评发表以后,在有关的报道和采访中我看到过这方面的意见。批评的目的是要对方接受,而不是要伤害对方的感情。尽管…  相似文献   

6.
关于侯外庐先生论《管子·白心》等篇著者问题的一次谈话孙开泰我在侯外庐先生主持的思想史研究室工作了30年,主要从事先秦思想史研究。在文革之后的1979年5月4日下午,我去侯先生家(方家胡同),向他请教关于先秦思想史的一些问题。当时侯先生看了拙文《杨朱思...  相似文献   

7.
葛懋春先生1951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协助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华岗,以《文史哲》为阵地,大力促进学术繁荣。"文革"后,葛先生全身心投入史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对史学理论学科对象、任务和体系的讨论,所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以思想性见胜。他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把史学概论的对象限定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他还非常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成为学界瞩目的史学理论研究重要基地。此外,葛先生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思想史的一般理论方法、先秦诸子、五四时期思想思潮,是他集中研究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沧海蠡得——陈洪自选集》集中体现了陈洪先生研治古代小说及小说评点、小说批评的独到之处,即善于从文学史的动态演进中把握研究对象,注重在形象类型群中揭示其深层特征。陈洪先生还特别关注从思想史、批评史的角度对以小说为主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析,非常注意古代小说研究的"古为今用",乃至对学术风气的反思也流露出对思想史的偏重,凸显出针砭现实学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候外庐及其思想史学派在治中国思想史方面,不仅成就斐然,而且自成体系,这是毋庸多言的。我认为,作为治学,最值得重视的是其取得成就和构架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以及所形成的学派基本群体,这些方面恰恰是这个学派的最可继承和发展的精神财富及其最具启示学人的治学要诀。关于候外庐思想史学派,侯外庐先生在《韧的追求》中这样回顾总结道:在《中国思想通史》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按照中国社会史的发展阶段,论述了各社会阶段的思想发展,殷未西周春秋战国是古代思想的发展阶段,即奴隶社会思想发展阶段;从秦…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相对于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古典文学研究实际上已被学界渐次冷漠而处于边缘化状态。如何从滑坡状态中摆脱出来,重构古典文学的学术品格,是学界同仁关注的焦点。1997年,葛晓音先生在《文学评论》第4期上撰文指出,今后的古典文学研究必须由评价走向认知,将文本研究提升到理论高度,把实证与理论结合起来,从大量的实证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论。应该说,葛先生的意见是中肯而有识见的,将这付诸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刘学错先生的新著《李商隐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以下简称《李》已为葛先生的期待提供了一个成功…  相似文献   

11.
袁媛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30-135,159
本研究基于英语和汉语语言学书评语料,调查了英汉书评中各种表达类言语行为的分布、频次及表达对象,对表达类言语行为在学术书评这一语类中的实施模式作了跨语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英汉书评中的表达类言语行为大多为表扬和批评,但是表扬和批评在其实施频次和对象上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  据我所知 ,在《读书》奖的运作期间 ,无人对它表示反感 ,更谈不上抵制 ,大家都是愿意促其成功的 (我个人因推荐表迷失于案头纸山之中错过了规定期限 ,在 6月初《南方周末》电话采访中我已明确表示 :没有寄还推荐表 ,这是我的不对。)尽管那时有些人对《读书》的“转向”已有看法。如后来站出来批评该奖的雷颐先生不仅参加了推荐工作 ,而且就在 6月 9日的《南方周末》上还刊出了他为其中一本获奖著作写的书评。换言之 ,“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及其对《读书》方向的岐见尽管已经产生 ,但并不存在“自由主义”者因学派门户之见为难《读…  相似文献   

13.
朱立元 《学术研究》2015,(4):131-134
张江先生:拜读了您关于强制阐释的主观预设问题的来信。您强调主观预设是强制阐释的核心因素和方法,认为它是从现成理论出发的批评,前定模式,前定结论,文本以至文学的实践沦为证明理论的材料,批评变成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理论目的的注脚。对您这个基本观点和逻辑理路,我总体上是赞同的,因为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进行批评,无疑必定是强制阐释。这确实切中了某些当代西方文论的要害。不过,对于  相似文献   

14.
张世英先生在“形式逻辑的同一性与辩证法的同一性”一文中,对于哲学界一些同志否认对立面的同一与片面强调对立面的同一的两种错误观点所进行的批评,我完全赞同。但是作者在阐发形式逻辑的同一性时,却与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混为一谈了,这点我是不能苟同的。本文提出如下意见,以与张世英先生商榷。我们知道,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在历史上曾有着纠缠不清的瓜葛。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式逻辑遭受着形而上学的严重歪曲。在亚里斯多德以后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形式逻辑,实质上就是一种形  相似文献   

15.
我在《社会科学论坛》 (2000年第 2期 )发表了一篇随笔,名为《从“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起》, (下面简称:“从”文 )副标题是“警惕暴民意识”。我还把这篇六七千字的文章压缩为一千来字的短文,在《南方周末》“时事纵横”栏目上发表,直接名为《警惕暴民意识》。这两篇文章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一些读者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其中以在 2000年《社会科学论坛》 8月号林章芹先生的文章《治民必先治官·治暴不如治权》观点最为鲜明,说理最为充分,在批评文章中颇有代表性,有些说法对我也很有启发。学术本属公器,讨论更是促进学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1985年第十期上刊登了几篇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读后颇多获益和启迪,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我是赞同的,也有个别观点我觉得还大有商榷的必要。 首先是李高山同志在《谈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行辩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李慎之葛剑雄先生《我看东西方文化》一文中详细说明了东方和西方的概念,对于澄清目前文化讨论中的概念极有贡献。现在提出几点意见,以为补充,并与葛先生商榷。一、到底什么是西方,什么是东方?我历来反对随意使用东方文化这个名词,西方文化因为有一...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文史哲”第5期上讀到了高亨先生的“詩經引論”时,首先使我注意的是高先生对于“陈風”,“月出”篇所提出的新解。高先生認为“陈風”“月出”篇“便是反映領主殺害農民的一件事实”,还作了一番形象的描寫:“这一篇抒寫在月色慘白的殺人場,一位英俊的人民,身披五花大綁,被領主殺死了,屍身被領主焚燒了,这时枝榦盤曲的老橡樹,在發吼,在颤搖,作者的心灵在憂愁,在跳动,在悲痛,这是悽愴壯烈的一幕悲剧??字句标点,均按原文)不久,又看到了高先生的“詩經选注”,对“陈風”“月出”是这样來進行翻譯的:  相似文献   

19.
胡适对孔子的态度,一般都以为是否定的,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加上他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不留情面,所以人们往往都认为他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一个反孔派。然而,胡适本人并不接受这种看法。早在1948年,他在致陈之藩的一封信中就说过:“关于‘孔家店’,我向来不主张轻视或武断的抹杀。你看见了我的《说儒》篇吗?那是很重视孔子的历史地位的。”①直到晚年,他在口述自传时仍然念念不忘这件事:“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宋词研究专家陶尔夫先生,1997年5月14日,在参加黑龙江省文史馆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这篇文章是陶先生为沈检江《中国古典诗歌的自我审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所写的序言,体现了先生奖掖后学的殷殷深情。陶先生生前曾表示要在此序言的基础上再为沈著撰写一篇书评,此心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尚曾与友人言及。如今,哲人已逝,斯言犹在,痛何以堪!本刊发表此文,作为对陶尔夫先生深深的缅怀和哀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