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梦与中国古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梦与古典诗词曲赋的情思意境现代心理科学证明,梦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外在现实某种刺激而产生的精神现象。因此,梦意象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方式来展示人的情感流程,反映人的内心隐秘。所谓“梦中见隐衷”一语,就说出了这个众所认同的事实。中国古代词赋以抒情为主,梦意象可多方面地随意赋形,化情思为意象,将人的主观世界外现为神奇多彩的梦象,乃至表现为情思痴想的极致便是梦。“相思梦”原型模式,当为梦意象系统在抒情文学中最常见的套路。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咏:“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山东省高校“八五”重点学科,我校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1980年以来共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50余名,授予硕士学位37人。本学科专门图书室收藏《四库全书》等各类图...  相似文献   

3.
4.
一、社会因素与性格的变迁社会因素是形成变态的根本原因。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制约中生存发展。一旦此种关系失调,即可能引起心理异常,造成变态。变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情绪→行为”过程。中国古人往往在儒与道的夹缝中求生存,不喜欢走极端,不太看重灵与肉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北方文学”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功能作用和深刻影响,实质上反映了在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融合中,中原文学的胡化和边疆文学的华化的过程,在胡化和华化的双向作用中,在新的历史台阶上重建中国文化的总体结构和特质,重新开辟中国文学的轨迹与风气。经过漫长的南北多民族文学的凝聚、吸引、渗透、变迁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在文学的历史性进程和共时性构成上,形成了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遗产,现代主义则是近百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的产品,把这两者当成一个论题,岂不是生拉硬扯吗?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到任何一种成熟和完备的“主义”,不论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包含着作为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的两个层次,两者又非同时产生和同步发展,这个题目就不能说是故弄玄虚了。创作方法并不是一种文艺思潮形成之后才一涌而出,自天而降  相似文献   

7.
张振龙 《中州学刊》2004,(1):167-168
2003年10月18日至20日,由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和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研讨会暨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年会在信阳师范学院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8.
缘起 迄今通行的文学理论教材在观念、体系上几乎都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民族文论在其中只不过是点缀。用这种理论解释再现性的小说、戏剧、史诗是精当的,以此解释表现性的中国古代诗文就显得隔靴抓痒了。因此,早在10年前人们就呼吁: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 这种要求在过去难以付诸实现。因为民族文论体系的建立有赖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繁荣,而在当时,古代文论的研究还刚刚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古重数 ,以数为宇宙化生的关键和万象联络的枢纽。先民由卜筮之数创为八卦———《易经》 ,开创我国文献—文学倚数编撰的传统。包括《易经》产生的商周之际 ,文献—文学中数的传统经六次变迁而贯穿始终 ,表现由文献而文学 ,由诗文而小说、戏曲 ,由外及内 ,由明转暗 ,由粗转精等逐步深入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久被忽略而显得隐晦。其隐晦之故有社会、哲学及文学批评诸方面的原因。从作品的不同层面看 ,这一传统表现为编撰“倚数”称名和布局谋篇 ,“倚数”行文的模式与技巧等 ,综合而成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机制 ,表现出数理美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数理与形象互相含蕴而相得益彰。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不单纯是文学形式的探讨 ,而将为文本的阐释提供新的可能 ,有时本身就是这种阐释。本文主张建立写人与叙述并重、形象与数理结合的新的古代文学批评和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发生论、本体论到创作论、批评论以及作家作品论等多角度观察 ,中国文学历来富于情感内涵和美感特征 ,这是中国文学“自觉”和独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与青年同志谈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担国家研究生培养工作,自一九五三年至今已三十年。在工作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但不成熟,欠整理。因此,这里只作为心得提出来,供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青年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典与反经典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共生现象。经典的形成和长期发生影响,离不开经典的自身价值品质、时代的审美风尚、主要作家与批评家的阐释,乃至于政治要求、类书和选本的塑造等。这些因素的不断组合、变化,也导致了反经典的出现。反经典使经典的地位动摇,也可能对经典起到必要的补充和激发作用。经典与反经典还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辩证统一。反经典之反通常不是激烈的颠覆,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极端反经典形成对照。今天,对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的反思,需要同时考虑到古代与现代两个不同的传统,借助于经典以及经典的阐释,我们才能真正将传统与现代贯通起来,这也使得经典与反经典成为一个当代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方面,佛教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从文学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文学辅助佛教弘传并融汇于中国文化,两者相互作用,初始借文学以宣扬佛教,渐趋达到佛教意识,对正常文学式样的有机渗透,文学不再表面化地宣扬佛教教理,而是在其意境中把人们引向空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高华平 《江汉论坛》2007,9(8):112-115
"文献"有广、狭义.广义的"文献",包括一切知识的载体;狭义的文献,仅指那些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包括地下出土文物上面的文字资料.我们这里所说的"佛教文献",主要指佛教各种的藏经和续藏经中的佛典文献,当然也包括敦煌等出土文书中的佛教资料.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巴蜀书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9月18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综合、全面、深入研讨的盛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部门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钱钟书先生向大会发来贺信。贺信说:“在概念上,‘古典文学’一名词的意义似乎很明确。它指那些古代包括上古、中古和近古——产生的而现代认为有价值的作品。所谓‘价值’当然是‘文学’价值。历  相似文献   

16.
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翻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就可以发现,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实践,往往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含蕴着穷愁、忧郁、痛楚的情感因素,不妨称之为忧患意识。由于忧患意识强烈地表现在非功利的艺术氛围以及文化心理结构中,因而特别使得代表中国文化建构重要基因的诗词书画,沿着“诗可以怨”的分支发展,并形成“蚌病成珠”或诸如“狂”“怪”等独特的审美心理定势。本文拟就此作一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李培坤任主编,张子敬、郑庆山任副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册)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五省、区协作编写的师专文科14种教材之一,现已开始在上述五省、区的师专使用。《中国古代文学》按年代分作九编,以作品选讲为基础,兼顾中国文学史知识、历  相似文献   

18.
先秦是文学观念的萌芽时期,因当时文学与学术不分,故文学观念模糊不清。两汉是文学观念的发展过渡时期,文学与学术已经分开,反映了汉人文学观念的进步性;但以“文学”指代学术,又反映了汉人文学观念的保守性。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观念的成熟完善时期,通过对文学概念的种种辨析,不但进一步分清了文学与学术的界线,而且分清了纯文学与杂文学的界线。  相似文献   

19.
由辽宁师范学院、大连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联合召开的东北地区中国古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五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大连市举行。东北三省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出版等七十二个单位的一百五十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态研究的基本思路文学批评形态研究,是借鉴形态学的观念与方法,对文学批评的系统结构及历史形态进行描述与分析。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一著,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学批评形态研究的一个典范。该著首先提出文学四要素即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并以一作品”为轴心,建立起艺术批评的诸座标,这个座标即可看作是文学批评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区分出文学批评的四种基本形态,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一。这一文学批评理论,对于考察分析西方文学批评的历史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