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新疆无论是地域特征还是人文特征,都有极其丰富的艺术创作之源。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美术史中还没有表现新疆山水的绘画记载。该文提出,"传统与创新"不但是中国画在传承中表现新疆地理特征的新领域,而且是中国画在创新中"笔墨当随时代"的新课题;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精髓在表现新疆地域特征时,继承和创新的笔墨语言是新疆山水画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中特有的、蕴含中国古人独特精神气韵的绘画形式。中国传统木刻中山水题材的作品相对较少,但对山水文化的表达也有其发展脉络和独特之处。该文以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的渊源为背景,梳理了中国传统木刻与山水画的联系与发展变化,着重分析了木刻表现山水意蕴的特点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将现实主义推向高峰,画家们利用写生这一手段深人生活,体会生活,表现生活,使作品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同时写生在绘画中地位的提高也使得绘画题材空前的丰富。本文通过介绍写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写生观如何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对接,同时将二十世纪后半期典型的山水画家加以分析,阐明写生对于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绘画艺术创作中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随着一批批新疆山水、人物画作品的问世,关于新疆题材的中国山水、人物画已基本上有了它的概貌与轮廓,已形成了基本的特色。但是要想真正地探讨和创作新疆题材的作品,如果不熟悉生活,就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东西。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也是艺术境界不断升华的源流。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山水、人物画的新作品。  相似文献   

5.
新疆大山水画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大水画创作资源,其山水地貌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与江南水乡山水的"阴柔之美"具有明显差异。这决定了新疆山水画家在创作时不能采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技法,用笔用墨要体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气质和胸怀。该文分析了江南山水的"阴柔之美"和新疆山水的"阳刚之美"的差异,并着重介绍了新疆北疆的山水特点,以期对新疆山水画家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成熟最早的一种样式,宋代以后,青绿山水画逐渐退出了中国山水画的主流。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源自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今天看来,青绿山水画的设色仍然有着较大的探索空间。随心、随情、随境赋彩,让色彩走出随类的局限,对青绿山水色彩的重新审视将有利于现代青绿山水画的深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在山水画方面建树卓著,绘画造诣位居四家之首。他是全真道士,道教思想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黄公望的生平、他的画山水理论《写山水诀》,以及其绘画中所体现的全真思想和反映出的道教中的"体悟自性"的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荆浩是唐末至五代杰出的山水画家,开北派雄浑山水画之先,成为关仝、李成、范宽、郭熙等人师法的对象,对其后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还写作了《笔法记》一文,阐述他的绘画美学思想。《笔法记》提出山水画"图真"六要"四势"二病"等美学观点,强调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与山水画评论中的作用,将山水画美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对郭熙、韩拙等人的山水画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选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把握中国山水画美学传统与发展规律,立足中西绘画艺术比较.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两宋时期山水画有着一个由再现自然转向表现自然的重大嬗变,特别是呈现了将以往山水画中所常见的严密空间构成和细密性作自觉简略化表现的倾向,指出该倾向演化的内在理路是"从真境到诗意的转换",主要有"真实山水"."程式山水"和"写意山水"等发展阶段,认为它既有历史进步与升华的一面,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新疆山水画"在古代及近代中国尚找不到它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画家的努力,新疆山水画家已经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成为颇受关注的山水画创作群体。在新疆大山水画从起步到被区内外专家学者和画家认同的历程中,新疆大山水画创作研究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而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山水画研究所的成立则足以让我们期待新疆山水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尤为典型。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既有先天物质条件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山水诗自由的时空观和意境美给山水画以启示,山水画的设色与布局又对山水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该文从文人山水画及文人园林的发展轨迹,阐述传统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对古代造园活动的审美标准及价值取向产生的极大影响,并且由此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蕴含了中国古代整体思维,其表现手法为笔墨技巧。中国山水画强调其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追求天人合一;作画的核心思想是“师法自然”。文章列举了两位代表人物梅清和石涛,他们的作品融合了儒家的进取精神、道家的自由精神和禅宗的妙悟自然,充分表达了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并认为师法自然仍然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水墨情趣和艺术超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山水画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一辈画家对新疆山水画的开拓,使得用传统笔墨描绘新疆独特的地域山水成为可能。但要创造高品位的新疆山水画,仅凭写生和挖掘地貌资源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疆的山水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品格,只有深刻探究传统和地域文化,深入体验民族生活,才能在新疆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中不断提升审美情操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是目前所知现存唯一一处金代青绿山水画作品。以青绿山水的绘画样式与风格演进为主线,同时兼顾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作品系统、工具材料、画家主体等方面来展开讨论,探讨壁画中山水的渊源和风格形态,可以看到金代岩山寺壁画中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虽然六朝山水画论有重传神的说法,但是通过对六朝时期文学艺术的研究,不难发现,从顾恺之开始,人物画论中"以形传神"的说法便已隐含着对写形的关注,绘画评论中对写形的论述也很多,山水诗文领域亦有"文贵形似"的形似论,这都说明六朝并未形成鲜明的形神对举、重神轻形的思维模式;形神关系尚处于争论探索阶段。该时期山水画论的写形指向确实存在,写形并非作为传神的工具,而具有与传神共存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新疆大山水画理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其高山大河、沙漠等多种地貌形态与内地是不同的。但在中国美术史上,新疆并没有像其它省份那样形成山水画理论体系和画派,从而造成了中国山水画史在这一区域上的空白。该文提出构建新疆大山水画的“四大板块”理论,具有一定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创新意义,但需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