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地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也就是说,中考对口语交际的考查重在“交际”,即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标理念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口语交际”这种新的课程形态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所提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也是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走进生活,创设情境,丰富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走进生活,创设情境,丰富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总结听话、说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口语,是人们一生中使用得最多的表达手段和交流方式。在未来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通讯工具的发展,口语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频繁。人们的书面表达也大多以口语表达为基础。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会书面表达,但不能不会口语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史倩萍 《新天地》2011,(10):145-146
《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纳入课程目标,并且明确了各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作为中年级学生来说,口语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首先,我们依托语文教材;其次,注重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条件,提供说话的机会,搭建表现的舞台。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盲生由于视力残疾。生活范围狭窄,从小习惯用方言说话,刚入学时发音常常不准确.说话不规范。给口语交际造成障碍。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训练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组合语言能力。这一目标的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和课本上的内容极为有限,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结合生活,拓宽交际的训练渠道。对照《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年级学生口语能力现状,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因而,“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型,同时它也向语文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双向互动,可是,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那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并且逐渐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揭示了“听”和“说”的共时性和整体性,而且揭示了训练的基本途径,即通过“说话”来学习“口语交际”。因此,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那么如何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就此谈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是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已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本次口语交际首先是激发学生积极地回忆和想象,引导他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然后采取同学合作的形式多方互动,培养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