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王家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朗·富勒清楚地认识到,他与法律实证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根本的原因在于各自的法律观不同,而两种不同法律观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由此展开的争论,可归结为分离命题与结合命题之争,其核心在于是否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必然性。富勒对此做过一套逻辑上的论证,其内在道德学说旨在克服分离命题;只不过他所借助的概念分析和模态逻辑,也是伦理自然主义者所借助的重要理论工具。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法律和法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蔡宝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89-95
法律与道德关系复杂而多变,西方法学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的流变总体遵循着道德梦想不断照进法律实践的务实路向,通过道德法律化进程不断展现着道德对于立法和司法活动的影响,从扑朔迷离的玄思论辩逐步转向为经世致用的实际运作.这种流变路向所显示的智识与方法,对我们正确认知和运用法律与道德关系并服务于法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英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9-41
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都是社会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并且都具有强制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权力强制。道德规范具有非必须性、低强制性,是非权力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必须性、高强制性,是权力规范。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问题,对儒家重德治轻法治的思想要做具体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具体的,不简单地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应德法并举,但更要强调法治。 相似文献
6.
受时代大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道德修养不够、思想境界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行为规范较差等现象.荀子提出"礼"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等级制度的依据、"法"是治之端及礼法互为依靠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通过法律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对于我们创建和谐校园,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48-52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8.
沈敏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论法律强制与道德重建沈敏荣关键词:法律强制,道德,规则,道德重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部处于变动之中。而且,随着开放的深入,外来先进技术和西方思想同时传入,形成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强烈冲击。长期以来基于独立发展而形成的传统文... 相似文献
9.
郑海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83-84
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在阶级社会里一部分重要的道德规范可以上升为法律.法律蕴涵了道德的基本价值和目标,也包括了一些重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律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德法并举应当充分关注二者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崔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5):49-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德治和法治结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法律和道德的结合,能使其互相转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种结合有其内在基础,因为二者有同质性和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王霄燕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3):10-13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立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清末特殊的政治形势 ,严复首倡赋予中国民众以平等权、自由权 ,倡导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 ,强调立法权和司法权独立的重要性。这些思想 ,使严复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法律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詹国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21-2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体是“治者”,即治者从治国时要“依法”、“以德”,重在强调治国主体的义务和责任;二者从运行关系上看,并不是平行的,以德治国为依法治国服务,以德治国的关键是建立以“崇尚法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二者统一于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曾凡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4):112-115
中西方传统法理念的差异显而易见,西方法理念的核心及其重要特征:个体性、正义性和二元性;中国传统法理念则表现出群体本位性和追求无讼与和谐的价值取向。而且,中西民族之间某些看似相同的法理念也存在内在差异。自近代始,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中西法理念又走向共生互补,因而,法理念的现代构建应当同时兼备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民族的谚语带有不同的民族特色。从中英文的谚语中可以发现,中西方海洋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样的自然现象却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体验。究其原因,这与中西方仰赖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与中西方对海洋的不同认识有关,也与中西方海洋文明所依附的不同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西体育伦理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伦理研究在现当代东西方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西方体育伦理主要着眼于现实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了体育伦理研究的视野,增强了成果应用的针对性和实际价值.中国体育伦理研究一方面缺乏对传统的反思,另一方面对现实问题反应的敏感性也不够强,应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中国体育伦理的应用研究应当在队伍建设、方法改造、视阈拓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刘爱龙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9-11
作为社会调控系统中的法律与道德 ,尽管各具不同特性 ,但二者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法律的确立和实施都需要有道德的支持。笔者认为 :良法的价值基础源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普遍性标准 ;道德的柔性、内生性、自律性的规范特性与法律的刚性、外生性、他律性的规范特性正好优势互补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给道德对法律的支持作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造成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的原因 ,强调必须正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更要认真研究中国广告发展的现状 ,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完善、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的广告理论。 相似文献
19.
王立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03-109
自古以来中西方思想家的儿童观有各自的逻辑,这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西方从"性恶"的角度,中国从"礼"的角度各自提出儿童世界是"充满‘应该’的世界";第二,西方以柏拉图的"相论"为基础,古代中国文学中提出了儿童世界是"游戏的世界";第三,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中国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认为儿童世界是"理想的世界";第四,中国缺少工具主义的理论,因此也缺少儿童本位理论的复兴;第五,西方的心理学和早期中国的看法认为儿童世界是"蒙昧"的世界;第六,中西方的教育思想都不约而同地认可"交互"儿童观。 相似文献
20.
试论现代西方国家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0-54
现代西方国家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主要表现为:政德建设是实施德治与法治的助推器;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结合点,其中又特别注重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实施中相互支撑;政治反贪治腐是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