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03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边学习边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为受助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救助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新型救助工作的内涵。实施基础性救助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受助人员的五项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6,(8):I0015-I0015
三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暨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扎实有效地开展着救助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工作网络,为受助人员提供了人性化的救助服务,尤其在救治“流浪乞讨病人”、教育流浪儿童和安置救助对象等方面成效显著。截至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10,(3):19-19
全国盼望、世界期待的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为共同研究做好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出地源头预防和受助人员跨省返乡工作,切实维护生活无着人员基本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协助上海做好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于2010年3月4日在上海召开了“部分省市区救助管理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上海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主持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塘沽处于滨海新区中心位置,流浪乞讨人员易于聚集,救助任务繁重。“收容改救助”以来,塘沽区的救助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救助管理办法》为主线,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适合本地发展的救助管理机制。为有效维护受助人员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滨海新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自愿受助、无偿救助是新的救助制度区别于收容遣送制度的重要标志,是救助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所谓自愿受助,指求助人向救助管理站自愿求助,经询问符合救助对象的范围,救助管理站应给予救助;同时,受助人可以放弃救助,告知救助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3,(2):59-59
2013年1月25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莅临北京市海淀区救助管理站,视察了各项基础设施和功能分区,详细询问了受助人员生活情况,并听取了海淀区民政局专题汇报。窦玉沛副部长指出,北京市救助管理工作起步晚、进展快,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寒冬救助管理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的救助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救助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力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为维护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全市累计救助31300人次,帮助30148人次受助人员返家。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6,(8):26-26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的救助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救助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力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为维护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全市累计救助31300人次,帮助30148人次受助人员返家。  相似文献   

9.
第16届亚运会和第10届亚残运会即将在广州市举办,为安排部署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出地源头预防和受助人员跨省返乡工作,切实维护生活无着人员基本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协助广东省和广州市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廖欣 《社会福利》2008,(8):37-38
民政部颁布的《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秉承“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救助管理机构对受助人员予以生活帮助和精神关怀,通过专业化的救助服务,帮助受助人员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在开展成年受助人员的心理救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施行6个月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858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在丰富救助工作内涵方面,他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针对救助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以民政部"积极救助"方针为指导,大力推进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截至2008年底,市区所有街镇与郊区区县政府所在地街镇已全部设立社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初步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现代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为有效维护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创建和谐上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3,(12):8-10
救助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关爱型救助管理制度实施十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立足自身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救助设施逐渐改善,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机构管理日益规范,服务功能广泛拓展,流浪乞讨人员教助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华林 《社会福利》2004,(10):53-54
坚持自愿原则,不强迫救助对象。自愿是新的救助法规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与传统收容遣送工作的一个显著区别。过去,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收容遣送回乡,现在,是流浪乞讨人员请求并表示愿意接收救助时,救助站才可以实施救助。如果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要求离开救助站,救助站不得限制。至于没有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有一个引导机制。该站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这一原则,当救助对象向救助站自愿求助时,对符合条件的,由救助站无偿提供救助,不向受助人员及其家庭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当受助人员放弃救助、自愿离站时,救助站尊重其选择,及时履行手续,让其离站。  相似文献   

15.
任炽越 《社会福利》2010,(11):37-38
街头救助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街头救助,对创新新形势下救助管理工作,逐步扩大工作内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受助人员的安置,是一救助过程的终结。做好安置工作,对于减少重复救助,提高政府救助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某受助人员被甲站送往乙站安置,时过不久又被丙站送回乙站,屡送屡返,多次循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4,(12):39-41
江苏省严格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热忱服务,认真做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推动了全省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去年8月1日至今年10月底,全省各级救助管理共接待求助34230人,救助3017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4153人。江苏省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8,(5):F0004-F0004
时值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5周年、天津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筹建6周年、迎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为营造奥运气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受助人员的文化生活,增强体质。天津市救助管理站于2008年4月29日隆重举办了“迎奥运铸和谐”第二届职工与受助人员、流浪未成年人运动会。由受助人员、流浪儿童、职工以及社会志愿者组成的14支代表队参加了本届运动会。  相似文献   

20.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