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教育扩张伊始,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但规模持续扩张又会失去这种优势,范围经济则不然。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历史阶段的产物,二者不应对立,而应相互补充,但范围经济更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情。发展范围经济的政策建议: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主张多元办学形式;高校特色定位,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完善高等学校职能,实现多重办学目标;控制高教数量,提高高教质量,并呼吁范围经济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等学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面对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地方政府承担了对本地高等教育投资的重任.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政治、经济和高校规模等都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省级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21个相关因素.可以发现全国31个省市地方政府投资高教的差异及综合排序,为各省级政府增长对高教投入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WTO与我国的对外高教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教育贸易在WTO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我国对外高教贸易的状况 ,指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巨额逆差。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发展我国对外高教贸易的一些对策 ,包括重视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重视营销、发挥优势、完善保护消费者接受适当教育的权益法规等 ,希望能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对外高教贸易的问题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扩大,高教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要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只有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走规模效益之路,才能把一个学科结构合理、办学效益明显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5.
制约安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瓶颈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加速扩大安徽高等教育规模的必要性 ,剖析了制约安徽省高教规模扩大的五大瓶颈因素——资金、师资、办学条件、居民教育支付能力和高教管理体制 ,提出了加速实现安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引导,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各要素的经济属性明显,非均衡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高教资源要素在三大区域分布特点,提出高教资源合理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高等教育预见性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现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高教资源如何重组和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教资源区域分布差异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公平和效率双重视角,选取万人拥有在校学生来源数和亿元GDP拥有在校学生数两项指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差异与模式。首先采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方法对我国高教资源区域分布的差异程度进行测算,然后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将我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分布划分为四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仅仅是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我国高等教育将由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民办高教是实现大众化目标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教重点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适度发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民办高教发展形式多样化,其中民办公助是政府鼓励和支持民办高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积极筹措经费和引进多元化投资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经费紧张的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内部也存在着资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增加高教投入和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与重组,走产、学、研相互渗透和结合的道路是开发和利用我国高等教育财力资源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变革问题,更是技术与治理二元叠加裂变后的信息化技术与组织、环境的深度融合发展问题。现有研究缺乏对数字政府建设差异化路径的影响因素的深入探究。以TOE为分析框架,采用NCA和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深入挖掘中国31个省(市、区)高水平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因素及推进路径。研究表明:政策驱动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的制度保障;高水平的数字政府建设路径存在差异化,不同影响因素的适宜组合可推动高水平数字政府建设;在特定资源要素组合下,完善技术能力、加强财政供给能力与政策驱动是快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必不可缺的条件。其研究有助于深化中国数字政府建设背后复杂的因果机制,为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的高水平数字政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的储备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资源紧张的局面自1999年扩招以来一直存在,相对于高等学校硬环境的逐步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软环境质量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本文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出发,依托人力资源理论,对储备和开发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提出一系列见解。  相似文献   

13.
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供求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现有的教育供给能力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必须有效配置教育资源,这在理论上产生了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供求的关系问题.教育供求均衡是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标准之一,教育供求机制是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机制,教育供求关系渗透于教育资源配置过程的各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个人教育投资的经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个人教育投资近年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投资的低效率性值得注意.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远大于供给,所以考试竞争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这就使得有相当一部分本来应该用于高等教育的个人教育投资却不得不用于应对考试竞争,从而降低了投资的效率,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应该是扩大教育规模并利用资本市场为高等教育融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不均衡,已经成为影响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高关键问题之一。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数量缺口大、专任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及教师队伍不稳定等。据此,笔者提出拓展教师资源补充渠道,增加师资供给;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学前教师结构;多途径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稳定师资队伍,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对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及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演变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三个阶段。我国现行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没有真正到位 ;人力资源市场地域分割、条块分割严重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等。我们应从构建人力资源市场供给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主体化 ;改革人力资源需求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需求主体法人化 ;减少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避免人力资源闲置浪费等几方面改革与完善中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和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人力资源较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但全国城乡每年有一千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又成了社会问题。因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中华女子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办学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过度教育”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高校的招生人数、区域分布以及教育模式来看,中国“过度教育”现象具有长期性、局部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过度教育”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现代经济部门的有限职业需求;高校教育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缺失;“惟学历论”的职业筛选标准助长了“知识失业”。治理“过度教育”现象必须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举,坚持市场对专业设置的引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适当调整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9.
广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广州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但另一方面,随着广州区域经济发展内涵的改变,其对地方高校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文章从分析人才结构性和供需规格的现状出发,认为市属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诸如学科设置与经济发展贴近度不强、人才供给轻型化等矛盾.针对于此,当前市属高校的发展要注重具有内涵的特色建设,学科的发展应贴近经济发展的要求,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师培养经验,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能力构成,提出了学校师资能力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