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修辞学的格位上,参以语法学理论,深入探讨词类活用问题,指出在特有的语境中,语辞为达意传情而临时地由甲类词用为乙类词。在譬喻格中,名词作为喻体比譬被喻体时,该名词被活用。在转类格中,因上下文的拈连而带出活用的名词。而在对偶和排比格中,出于句式整齐的要求,使得名词活用。这些现象表明,语言中某类词用为另一类词,有时完全是出于调整语辞的需要,因而追求修辞效果是词类活用的原因之一。而且,活用使得语言内容的表达更形象、具体,形式更趋于凝重、整齐。因之,词类活用又使语辞有了较高的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重视词类活用的问题。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以前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只注意到了语法上的问题,而忽略了语音学上的问题,这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认为,从语音学方面来加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定义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定义在称呼此种语法现象时所用术语不同,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词类活用的条件,只不过是拿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作比较的产物,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未涉及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致使在其范围的确定上意见不一;把词类...  相似文献   

4.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的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而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的现象。现今语法界判定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标准一般有两点:一、词类活用不是一个词所固有的基本功能,而是它的临时性功能;二、所谓词关,就是词性,词类活用是某一个词在具体场合中改变词性的灵活用法。但是,这种认识与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首创的词类活用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陈氏判定词类活用的依据是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修辞审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词类活用是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在炼字、炼句、修饰词语中采用的一种既属语法现象,又属修辞现象的言语手段。春秋末期至战国,诸子百家文献中出现了较多的词类活用现象。过去语言学家更多注意到它们在语法方面的功能和特点。事实上,词类活用更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修辞审美效果方面,应当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词类活用的修辞审美效果大略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从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古代汉语》教材,一直到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古代汉语教材,都是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问题列入语法章节中来讨论介绍的。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词类活用果真是语法范围内的问题。近来细续有关语法和修辞方面的著作,深感将词类活用视为古汉语语法范围内的语言现象的做法很值得商榷。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及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我们阅读古籍,深入理解古汉语的语法特点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上讨论了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几类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词类活用的处理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可接受性的原则,探讨了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词类活用的处理意见,认为词类活用属共时范畴,应该采用共时分析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来研究;应该以体现还是偏离词在语言系统中的价值来区别词固有的用法──兼类和临时的用法──活用;在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时,应当对传统的词类活用作出新的科学的解释,在提法和归类上作必要的修正,以保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词类活用     
探讨词类活用的越类、偶用、修辞等特征,并说明语境对活用义的理解作用以及句法对词类的强制转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活用类型大都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反映了语言的连续性;汉语的古今演变又使活用的类型产生了新陈代谢,折射出了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认为:从语境的角度可以寻绎出“活用”这种看似不规则语言现象的规则,活用词由于语境中相邻语法成分功能的同化而“转类”。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汉语史 ,着重对文言词较多的活用情况加以归类论述。指出陈承泽的“致动”、“意动”词用法是他的创见。而 30 0年来 ,尤其近 2 5年来 ,新编的大型和通行的四种语文辞书 ,对词类活用问题仍无统一处理的定论。要解决此类问题 ,实有待专著的编定与学术界的认可与赞同  相似文献   

12.
一 词类活用作为一个学说提出,始于清末民初的马建忠。他之前,虽有唐代陆德明、宋人黄震、清人王夫之等的论说,但都零碎,不成系统。《马氏文通》则有系统的分析,并以“字类假借”的术语命名。1922年,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取消马氏属于“六书”假借的实字借为虚字类别,修正术语而命以“字类活用”,确定原则,为以后关于词类活用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陈氏以后,王力先生在《中国文法学初探》及《古代汉语》中,三次缩小词类活用的范围。到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类别减少为八条,直至1985年唐启运先生《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将词类活用的条例由马建忠的十四条缩小为:“一、  相似文献   

1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湖不清 ,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 ,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4.
<正>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指原属甲类的词在文中临时处在乙类词的位置,词性发生了变化,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如.“驾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旬子·劝学》;“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以上三例中的“水”、“鱼肉”、“二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李延安一”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自从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实际上从理沦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修辞功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类活用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应用甚广 ,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叹词、数词等都有多种活用方式。它能使用词形象鲜明 ,简炼紧凑 ,生动活泼 ,幽默风趣。本文试图通过词类活用的分析 ,探讨其特殊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古汉语语法教学中,"词类活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教学效果常常并不那么理想,学生在找句中活用词时,常有漏险或误检。如《盐铁论·相刺》;"不讲而食,不蚕而衣。"活用词为"蚕"、"衣"(名词活用为动词,据郭锡良本),一些同学将"食"也当作名动词;相反,在《苟子·天伦》:"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中则往往漏检"强"字(形使动.亦据郭本)。而在古文语段的今译中则大多能正确译出活用词限句子的语义关系--使人困惑。近些年来,不少语言工作者都在反思这个问题,对"词类活用"说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归纳之,主要有下述两种看…  相似文献   

18.
谈谈词类活用的修辞作用孙思信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以往人们主要是从语法角度去探讨它,对它的语法功能有较深的了解,但对它的修辞作用研究不够,了解较少.实际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修辞作用是很大的,也是很常见的。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  相似文献   

19.
先秦汉语名动同形有两类,一类以名词引申出动词,一类为动词引申出名词.由动词引申出名词的通常视为兼类词,由名词引申出动词的则有两种不同看待,一部分作兼类看,一部分看作名词活用为动词.而从本质来认识问题,名词引申出动词者,都属于体用引申范畴.只是由于后代词形的分化和使用上的分工,原来体用同形的词,有一些只剩下名词的用法,活用论者往往依据后代的用法,来律定先秦汉语的词性.  相似文献   

20.
论词类活用的修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词类活用的修辞效应张帜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长期以来,人们把对于词类活用的研究框定在语法范畴之内。实际上,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又是一种修辞现象。对于词类活用,仅从语法角度认识它的组合配置规律是片面的、肤浅的,只有从修辞方面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