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使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开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文化演艺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娱乐需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情感体验。而这些大型文化演艺活动的举办离不开幕后人员的策划和管理。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型文化活动中融入了更多的技术性元素,丰富着人民群众的视野。策划人员在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把控其中的细节,呈现更加精彩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从大型文化演艺活动的定义出发,分析大型文化演艺活动的特点,阐述文化演艺活动的策划要点,提出大型文化演艺活动策划与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世博会共包括展览、论坛和活动三大部分,三者都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会核心主题展开.其中论坛是与世博会主题理念、思想成果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个板块,它直接演绎世博会主题,既是世博会精神遗产的集中体现.也是展望世博会未来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今年,上海地区的重大节事当属2010年世博会。对于上海世博会,国内有不少学者作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以世博会为例,讨论了重大节事活动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巨大财富和无形资产,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它受到政治、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海以举办2010年世博会这一重大节事活动为契机,努力完善城市形象建设,并借助媒体报道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创意     
上海世博会因创意而精彩,不少中职生志愿者在宣传世博会、参与迎世博活动中创意迭出,不少金点子让人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会一方面根据世博会的传统规划园区内的各类展示、论坛和活动项目,另一方面又突破创新,开创了两个全新的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此举为世博会的内容增添了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走马观花看世博园,在恢宏的场馆和超炫的前沿科技展示之外,还有什么留在心底,成为永恒?是文化,多种文化元素让本届世博会底气十足。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一场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盛宴",世博会展示的经济辉煌,科技进步,低碳新理念,建筑设计等等最新成果,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它引领着中外观众穿越历史,去感受世界文化的深邃与多彩。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落下帷幕。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更是我们当下应实施的行动,特别是所有为城市人生活更美好而工作的职业人,更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走进世博会,各具特色的场馆、丰富多彩的展览、深入浅出的诠释,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职业人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上海世博会落下了帷幕。上海世博会开创了世博会史上诸多"第一",缔造了诸多"之最"——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240多个,为历届世博会之最,因而也展示了最多的建筑艺术、科技成果、生活理念和人文风貌。这定会让100年前的前贤仁人感慨不已。其实,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本身就是一项"之最"。正如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所说,这是一场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同时正在经历巨大和史无前例的城市革命的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对此,我们整理出上海世博会之最呈现给你。从中可以深  相似文献   

9.
1月28日下午.在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不到百天之际.“金奖颐生”杯上海世博会江苏馆形象大使选拔活动在南京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江苏省世博办联合《周末》报社世博会特刊编辑部举办,意味着我省筹办世博工作进入全民参与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世博营销     
禹雷 《国际公关》2010,(6):92-92
本届上海世博会上公关力量无处不在。伟达、奥美、万博宣伟、罗德等公司分别为上海世博局或参展场馆提供新闻传播、活动管理、政府关系、危机管理等不同服务。而迪思公关是本届世博会唯一负责场馆整体运营和品牌管理全程服务的公关公司,是公关业务范围拓展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会与博物馆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两者都以实物展示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展示的都是人类创造物的精华,两者共同关注科学与文化,都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艺术理念传播的课堂。这些共性的存在,使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世博会不断创新的展示理念与技术对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一直发生着影响,而博物馆界人士参与世博会筹办,博物馆展览融入世博会之中,是世博会与博物馆两者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体现。历史上,不少举办世博会的城市都曾将博物馆作为整个世博会的一个展示内容来建设,或在世博会后将部分展馆转变为博物馆,部分世博会展品为博物馆所收藏,这不仅仅是世博会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同时也通过博物馆传播了世博会精神,延续了世博会使命。正是由于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充分体现世博会与博物馆互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10,(16):86-86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级盛会。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指城市的硬件设施、市容环境。更重要的要体现在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上。  相似文献   

13.
如何继承和发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总结和研究世博会理念,吸收和传承世博会成果,是教育工作者在后世博深入思考的关键,这也对中国创意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世博会创意设计实践成果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创意设计教育应遵循设计学科特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出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隐性市场是伴随着大型体育赛事的扩张而发展起来的,其大多针对商业性较强的竞技体育活动而产生的市场营销活动而言。但随着非商业性大型活动也逐步采用商业开发和品牌赞助策略,隐性市场行为也逐渐将触角伸入到这些活动中。2010年上海举办了非商业性质的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其对隐性市场的监管和控制思路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其非商业性质,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一起宣传本届世博会,提升社会公众对世博会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参观世博会的兴趣和热情。本届世博会虽然引入了大规模的商业开发计划和品牌赞助体系,解决了一部分的资金来源,但同时隐性市场也相应诞生。世博会组织者需要在保护世博会赞助商的权益、维护世博会的品牌价值与借助社会力量宣传世博会、扩大世博会的影响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得既能够保证世博会的理念和内涵能传递到公众,又要限制和防范隐性市场的产生和蔓延,维护世博会的整体形象。虽然在商业化环境中隐性市场暂时无法完全杜绝,但在不能够完全有效地控制隐形市场而导致诸多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对隐性市场行为进行疏堵结合、借助法律和行政措施进行监管和治理,效果反而会更实际,并有着客观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史上影响最大的绿色世博会,充分挖掘和弘扬上海世博会主题昭示的环境伦理精神,对于后世博时代推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价值。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反思和解答"城市发展之谜"时所彰显的环境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主张绿色低碳的生态化发展理念;二是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方向;三是强调和示范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海世博会主题积极倡导和展示的环境伦理精神,为人类城市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为破解生态危机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公正     
费米 《北京纪事》2011,(4):97-97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然,这是主办者的主观愿望,事实上,世博会后上海的一把大火,夺去了几十条人命。在这几十个亡灵看来,城市生活不总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17.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诞生了世界第一个“摩天轮”,将工业、城市与艺术的融合带上一个新的高度,从那时开始,各种从世博会诞生的建筑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更堪称世界建筑经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321个场馆和馆中馆,创造了“历届世博会园区世界之最”、“展馆世界之最”及“参观人数逾七千万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8.
世博会作为人类在城市举办的追求文明与进步的盛会,是城市现代化历程中的文化大事件。世博会与承办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同的内在要求和终极目标,在物质基础和人文追求两方面对承办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推力效应。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需要以承办城市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前提,具体包括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城市经济和市民素质、城市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同时也在上述方面对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世博会与承办城市关系的演变体现了城市主导的全球城市化发展新趋势,预示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模式创新和文化转向。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各场馆的展示内容大多围绕城市主题进行设计,从总体上展示了低碳节能城市、自然循环城市和文化创意城市等未来城市发展的三大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进步、创新、交流。上海世博会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是人类文明精彩对话、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怎样利用“地主之便”向世人作中国书画世博表达?怎样进行古老中华艺术与世界多元艺术的交流?本文对这些问题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研究旅游者对上海世博会形象影响认知.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产生积极形象影响,提升和塑造了上海旅游形象,形成较好的形象认同,但存在认知模糊区;世博园和世博会的形象认知产生分离,旅游者去世博园达到一定次数后,对世博会出现一定的负面认知,期间以三次为界,会后以两次为界;世博会和世博园对旅游者的决策影响有限,没有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永久世博园和上海的相对形象地位缺乏优势,没有成为首选景点和首选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