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晓芒教授的《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一书终于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一理论成果不仅仅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研究的新突破,更是对整个黑格尔哲学的当代诠释。综观全书,我以为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新方法。该书在这一长久以来被人视为“死狗”视为畏途的黑格尔哲学研究中发前人之所未发,展示了一系列新意,除了作者强烈的学  相似文献   

2.
“区域文化”是研究人类特定文化空间的人文学科 ,它包括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诸多方面内容 ,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何绵山先生继《闽文化概论》一书之后 ,近年又推出他另一部比较系统阐述福建区域文化的新著 :《八闽文化》。这本书被列入“中国区域文化丛书” ,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32万字 ,配有 5 0多幅精美的彩照。书的扉页有我国著名学者李侃先生所作的《中国区域文化丛书·序》。全书共 9章 33节 ,包括“福建文化源流和特点” ,“五大宗教在福建” ,“福建文学” ,“福…  相似文献   

3.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价值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在1999年对价值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给予了较多关注。哲学价值论领域,关于价值的本质、价值与实践、真理之间的关系、价值的主体性以及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等问题的研究继续深入;价值观念领域,邓小平的价值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观与现时代等内容的探讨空前繁荣。此外,哲学价值论的学术空间还延伸到各具体学科,开始以所在学科为切入点,选取新角度研究价值问题或者用价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所在学科。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其载史年代大致与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相当。从体例上看,全书可分为经、传和论。经、传是正文,比较详细系统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是我们研究春秋时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论是作者本人的发凡立论,在书中主要以“五十凡”和“君子曰”的形式出现,是我们研究《左传》作者思想最直接的材料。在《左传》书中,经、传和论相互印证和深发,使作者思想从不同侧面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本文拟以《左传》中的“君子曰”为主体,综合传、论两方面的有关材料,对《左传》作者的思想倾向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人权的法哲学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理论是我国近年才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理论界一反旧时禁若寒蝉的状态,发表了许多论著进行探讨。在法学界,人们也由对它的激情批判、否定,转入了冷静客观的法哲学思考。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这种思考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三篇共六章,另有尾论“人权与人类和谐”及附录的几篇专论。作者以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比较缜密的理论分析,对古代权利与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以及人权的道德基础、要素、进  相似文献   

7.
前辈学者张立文先生撰写的《和合哲学论》一书,最近(2004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张立文教授在先后撰著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等系列著作后出版的一部从哲学的高度进一步深入阐释和合学的新作。初读全书,《和合哲学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高度自觉的创新精神。在宽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人类精神的外化,它是人类精神自由创造的产物。而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最为宝贵的精神品格也正在于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起源终极”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研究方法虽早已有之 ,但却缺乏充分的理论性和哲学论证。“起源终极”论从广义上说是“历史主义”;从根本上说与人类认识结构模式的认识方向相反。从事物的起源中寻找事物的“终极”本质 ,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追寻人类本性的“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的人性理论中,“类”的人性观点更接近人的根本。基于这个根本,人才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真正占有人的本质,成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人类发展史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发展史,应该被理解为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的进程与趋势,要求我们反思和确证人的“类本性”,理解与把握“类意识”生成、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类哲学”恰正是追寻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的思维尔式和哲学观点。这种哲学视角与境界,意味着当代中国哲学家对于人性问题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华孝清教授与杨静光副教授积多年研究之功 ,从我国当前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 ,撰写了《管理哲学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99年 1 2月出版 )。在国内管理哲学领域 ,本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管理哲学的系统框架 ,即 :管理哲学概论、管理本质论、管理思维论、管理方法论、管理价值论、管理发展论。这一理论框架结构严谨 ,思路清晰 ,具有学科理论上的规范意义。作为一部学术性著作 ,本书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 ,如 :配置资源、分配利益、指挥激励人是管理的职能本质 ;管理者是管理系统内的政治家 ;管理生产力展示人的本质力量 ;管理人的精髓在于解…  相似文献   

11.
<正> 黄山书社出版的刘玉平同志著的《编志实践录》一书,内客可分为论方志及方志主编、旧志版本的考辨、新志编纂的构想及实践、新志稿本的评论四部分。本书对史志工作特别是对县志编纂工作有较高参考价值。全书有以下特点: 基于实践,有感而发。作者投身史志工作近十年,对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感受多,见解深,故而所论,切中肯綮。书中对方志的性质、意义与作用,资料的搜集、鉴别与整理,篇目的设  相似文献   

12.
朱承 《社会科学论坛》2011,(11):251-256
“意义”是古老而常新的哲学话题,杨国荣先生的《成己与成物一一意义世界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本书为“具体的形上学”三书之一)一书,对“意义世界”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在会通古今中西的视域下,提供了关于意义问题的崭新哲学维度。全书展现了“具体的形上学”以“人的具体、现实的存在”为基本关怀的哲学进路,同时,还展现了核心话题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3.
怨恨论:尼采与舍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海波 《理论界》2007,(3):166-168
尼采与舍勒对怨恨现象及其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指明了“怨恨”现象与价值位移的关联。他们在怨恨论上的分歧源于对价值、生命价值以及基督教道德价值的不同理解。尼采将基督教道德价值视为怨恨的产物;舍勒否认了这一观点,并揭示出现代价值观念的怨恨本质及其对基督教道德价值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南大学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李振宏著),不仅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作者多年来对该学科作深入思考后得出的诸多创见,也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国内学者在该研究领域所达到的新水准. 综观全书,我们觉得本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第一次提出以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这三大范畴,建构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唐力权教授,美国康州美田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本届执行长。近期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序论》一书,是其研究中西比较哲学阶段性成果,也是其代表作。拜读此书,受益匪浅,颇有步入一种新的哲学大观园之感。概括全书的特点就是概念新、体系新、思路新、层次深、哲理深、境界深。作者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赵宝煦 《学术界》2001,(6):267-268
本书是姚礼明博士的政治学论文集。它汇集了作者十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作者在自序中说 ,本书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因为作者是用“生命”来从事学术研究的。我想这话的意思不外两点 :一是作者从事科学研究 ,严肃认真 ,兢兢业业 ;二是作者敢于开逆风船 ,说真话 ,不怕踩线惹麻烦。作者在“跋”中又说 :“这里没有趋时应景之文 ,也没有无病呻吟之作”。统观全书 ,可知作者所说的这些话 ,并非虚妄。我认为本书的一个主要特点 ,就是贯穿全书的求真求实的精神。作者立足于中国国情 ,坚持独立思考 ,不唯书 ,不唯上 ,敢于坚持真理。研究社会科学 ,…  相似文献   

17.
陈旭光 《社会科学》2022,(10):78-88
作为现代哲学的“元话语”,主体或主体性问题在文艺理论领域表现为艺术家主体、艺术精神、艺术风格等问题的探究。在电影理论界,电影“作者论”理论最早源于法国。从法国“作者论”,到美国萨里斯的“作者论”批评,再到中国的“体制内作者”理论,经历了一场电影“作者论”的全球“理论旅行”。“体制内作者”已经成为中国新力量导演的电影美学观念和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电影“作者论”的“理论旅行”隐含了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崛起,电影观念变革,文化的产业化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蕴含。“体制内作者”观念在新力量导演中的形成并普遍践行意义重大。这标志着新力量导演的崛起和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转型,也标志着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生成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三史释今古 ,六书纪贞元” ,冯友兰先生兼治哲学史和哲学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写下灿烂一笔。除了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地梳理诠释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 ,先生还以其学贯中西的营养 ,致力于建构融合不同文化的哲学体系 ,即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贞元六书”中展示的“新理学”体系。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的邓联合先生在对“贞元六书”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传统形上智慧与社会人生的现代开展》一书 ,对“新理学”体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解读。该书近日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凡 2 4 .5千字 ,共五章。作者直面冯氏文本 ,又在“回到冯…  相似文献   

19.
张岱年先生是当代中国德高望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全书共16章,分为四篇:“哲学思想”“综合创新”“生平著作”“文化访谈”。其中第一、二篇,全面、深入地探讨、阐发张先生哲学思想和文化观———“文化综合创新论”。第三篇,结合其生平经历,勾勒出张先生学术思想发展、形成的脉络。第四篇,以生动的访谈形式,由张先生亲自回答本书作者的提问,全面、准确地表述出他的学术思想。张先生一生学而不倦、笔耕不辍,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一)在哲学上。早在20世…  相似文献   

20.
于幼军同志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 ,是积多年来理论研究心得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厚实之作。全书精辟之论处处可见 ,充满睿智而又绝无藻饰繁冗之感。其中很多见解 ,切关宏旨 ,值得深思。作者指出 :“文化是人类的一面镜子。”因此 ,研究文化问题 ,就必须站在广阔的全球背景中观照人类历史和人类生活 ,必须有现代人的开放胸襟。《文化论》的作者在古往今来的人类文化遗产面前 ,在幽杳混茫的历史长河中 ,以恢宏的抱负 ,探赜索华 ,钩深致远 ,因而其论述超越了狭隘、封闭的理论短见 ,显示了一个探索者的意高瞩远和宽阔视野。这种视野在书中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