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后幸龙门时间考《唐诗纪事》卷十一“宋之问”条载:“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两《唐书》宋之问《本传》亦有类似记载。以此“夺锦”一事便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坛...  相似文献   

2.
唐代东都留守和北宋西京留守是洛阳分司机构的长官,身份崇重。唐宋时担任洛阳分司长官的裴度、牛僧孺、钱惟演、文彦博、韩绛等人多位望崇盛,又具有文学才能,喜与文人交往,因而,对洛阳文人群体及其诗歌唱和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也时常组织宴饮赋诗游赏等活动,许多诗歌唱和也是以分司长官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龙门广化寺是洛阳的著名寺庙,在佛教史上地位显赫.然而,至今对其建立的年代、历史演变、历史地位的认识都存在着诸多错误和空白.龙门广化寺实建于唐代,为密宗的祖庭之一,而不是被人们认可的北魏.五代时广化寺高僧云集,宋代时仍为朝野瞩目的著名寺庙.  相似文献   

4.
1985年4月9日至17日,“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学术讨论会”在九朝古都洛阳的龙门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洛阳市龙门文物保管所发起和主办的。全国各地佛教史、佛教艺术专家学者和特邀代表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有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以及石峻、段文杰,史韦湘等十余名教授和研究员。河南  相似文献   

5.
位于洛阳龙门西南的平泉朝游是洛阳八景之一,此地在唐代中晚期存在一处包括宰相李德裕平泉山庄在内的别墅群。平泉又被称为灵泉,大概是来源于《穆天子传》所描述的昆仑仙境中泉水的名称。平泉别墅群至少包括六处达官贵人的园林式别墅,是以李德裕、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中期文人们所反复咏唱的景胜佳绝之地,在中国乃至东亚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在洛阳龙门密若蜂房的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洞窟,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完成于北齐武平六年(公元五七五年)共经历了八十个年头。在高达十一米的洞窟内,西壁为主像一佛二菩萨圆雕。南北两壁布满层层列龛,琳琅满目,雕饰精细,尤以龛楣的装饰更为富丽多彩。在我国书法艺术上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都集中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30丫髻山     
丫髻山风景区位于平谷县刘家店乡境内,因山颠两块巨石状若古代女孩头上的丫髻,故名。相传唐朝即有道士在山上结庐修炼,明朝曾救赐“护国天仙宫”匾额,清朝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也多次在此题字赋诗。  相似文献   

8.
“太原白居易”考孟繁仁白居易是著名的唐代诗人,他於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农历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八月十四日逝世于河南洛阳履道里第宅,埋葬于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虽然白居易出生和逝世、甚至埋葬的地点都是在河南...  相似文献   

9.
武则天是一位特殊的洛阳诗人.对于文学,她“尚文”、“尚用”,鼓励提拔文学之士,促使了洛阳“仕诗人”群的产生;她崇尚自然,带领群臣“石淙会饮”,开拓了初唐诗歌创作的题材,主张模山范水而不“滞”于山水,为盛唐山水诗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她的颂诗“追求气势”,在初唐洛阳契合了时代的潮流,引领了时代的风范,促成了初唐新精神的萌发,为唐诗盛唐气象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诗纪事》误合二事考《唐诗纪事》卷十一“韦嗣立”条载 ,“开元中 ,嗣立自汤井还 ,经其龙门北溪别业 ,忽怀骊山之胜 ,尝有诗云 :‘幽谷杜陵边 ,风烟别几年。偶来伊水曲 ,溪嶂觉依然……’。时张说、崔泰之、崔日知在东都 ,皆和焉。先一日太平公主、上官昭容题诗数篇 ,故张说诗云 :‘舞凤迎公主 ,雕龙赋婕妤。’”这段记载误合二事为一事。开元中嗣立所赋诗收在《全唐诗》卷九十一 ,题为《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同时之作还有《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并序》。同书同卷还有崔泰之、魏奉古…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主编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本来是为了“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读给皇帝听的。所以起初叫《历代君臣事迹》。后来司马光受王安石排挤,离开京城,皇帝听不到司马光的讲读声了。但《资治通鉴》却因此而在洛阳修成,并且使神宗皇帝陆续看了而大加赞赏。这就说明,司马光主撰《资治通鉴》的目的,不是为修史而修史,  相似文献   

12.
信手翻阅2000年《洛阳年鉴》(中华书局出版),不禁被它通篇的清新气息所吸引。我编写年鉴十多年,阅览过各地不少年鉴,我认为这部《洛阳年鉴》是一部很好地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年鉴。 一、好在创新。《洛阳年鉴》虽为首卷,但她  相似文献   

13.
木崖先生手植水仙花一本置诸玻璃盆内养以清水培以白石隐然有清白自矢之意时值花蕊盛开木崖赋诗有一生怀抱喷清香之句木崖生于乱世隐于船山学社日与当世名宿研摩经术其志有足嘉者因次其韵和之。梅茶开后即芬芳羞与群花閗洛阳赢得一庭春气暖东风帘外自生香。  相似文献   

14.
背景资料 龙门山银厂沟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距成都89公里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因明朝祟祯皇帝的天宫刘宇亮在此开银矿而得名。相传.这里是三千多年前蜀族先民由黄河流域的高原向南迁徙.  相似文献   

15.
初唐诗杂考(十二)杨墨秋《饯唐永昌》系年辨沈期有五言律诗及五言绝句《饯唐永昌》(一作《饯唐郎中洛阳令》)各一首,唐永昌,名无考。此二诗为佳期饯别唐郎中赴永昌令时作。同官饯别赋诗的还有李又、崔日用、刘宪、李适等。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期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16.
甄芸 《兰州学刊》2010,(11):161-164
"赋诗言志"体现了春秋时期高雅的贵族文化。在春秋诸侯国间,郑国是赋诗活动较为频繁的一个姬姓中原国家。较之其他诸侯国,郑人赋诗均属宴享赋诗,以赋诗达到政治外交目的;赋诗内容具有地域性特色,用诗比、兴、风、颂兼具,是春秋赋诗实用化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春秋赋诗的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以来,对于春秋赋诗的真相一直存在误解,以为“赋诗”就是吟诵现存诗篇,或者即兴创作一首诗歌。其实,春秋“赋诗”是一项典型的礼乐活动,是宴享之礼中的一个仪注。在宴享活动中,主人点乐章招待客人,由乐工演唱;客人或者推辞,或者接受,听完以后表示感谢,并且点乐章回敬主人。由于宴享礼的失落,汉人已经不知道“赋诗”的具体仪注,致使春秋“赋诗”的真相湮没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7-141
《甄嬛传》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删减了许多角色,但对纯元的叙事始终不减。该剧是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通过细观她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的转折点多由一个"隐含的作者"纯元这个角色引起,这个皇帝已故爱人虽去世多年,但凭借皇帝对她的深情,既可让主人公因她荣辱在身,又能让其他皇宫妃嫔因她起落,事实上充当了剧情发展的潜在主线,但她在剧中却从未出现。纯元是作者远离叙事策略的一种技巧,退而求隐的一种表现,其存在对剧情发展和完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石勒 (公元 2 74~3 3 3年 ) ,是我国西晋后期十六国时后赵的开国皇帝 ,字世龙 ,羯人 ,父祖皆部落小帅。小时候他家境贫寒 ,曾“行贩洛阳” ,为人“力耕”。2 0多岁上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他乘西晋大乱 ,以十八骑起兵 ,并与汲桑等聚众起义 ,后投刘渊为大将 ,重用汉族官员张宾 ,联合汉族的一些统治者 ,发展成为称雄北方的割据势力。在历次争战中 ,他凭着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 ,“发迹河朔 ,席卷兖豫 ,饮马江淮 ,折冲汉沔” ,使“南至盟津 ,西达龙门 ,东至于河 ,北至于塞恒”的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置于其统治之下。公元 3 1 2年建都襄国 (今…  相似文献   

20.
赋诗是春秋时代的文化产物。从赋诗中赋后加以解释以及赋者之意不在诗本身而在其比附的对象来看,赋诗在某种程度上蕴含有隐语与譬喻的性质。而考察典籍记载的春秋战国时内含譬喻的隐语可以看出,人们在使用隐语时正与春秋赋诗相似。赋诗绝响后,隐语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