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梁晓声这位曾以锦绣文章予我们心灵震撼和升华的当代著名作家,人们常常想到的是他十几年前奉送给我们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著名小说;津津乐道的是他近几年真诚且“放胆”奉献给读者的《自白》、《梁晓声话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文集。大多数人只熟识文章华美的梁晓声,而极少有人真正认识“交际场合”中的梁晓声,更少有人对他的口才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方字浅谈     
一、“方”字本义探求 我们知道,越是常见的字,它的用法可能就越多.作为一个古今习见的字,“方”也不例外。关于“方”的义项,新《辞源》列在fang音下面的义项有18个,新《辞海》列有25个,《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列有36个,那么,在这众多的义项中,“方”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 许慎《说文解字》:“方,饼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相似文献   

3.
稻香翁 《当代老年》2011,(12):54-54
“的卢跃檀溪,打一《三国》人物名。”“是张飞!不对,是马腾!”“对喽,是马腾!哈哈哈哈……”每天,小区的老年活动室里总是传出爽朗而开心的笑声——这是我们的“老年谜语沙龙”在摆“擂台”呢!  相似文献   

4.
《炎黄世界》2009,(6):45-45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第一个提供孔子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粱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名字是一个整体,即人名之意。而在古代汉语中,"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名"是人名,"字"是根据人名的字义而另取的别名。"字"在表现道德品格的同时又与"名"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号"是人的别称,因而又叫"别号"。"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处境、心情、志趣而定,因而对于我们了解古人具有更加直观的参考价值。今人研究古人的"名"与"字"大多从它们之间的关系角度去探究,通过大量的数据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如相同、相反、拆名为字、同音为字等方式。而本文将从不断发展的历史角度、人文思想角度、心理学角度、文字学角度出发,去追溯名、字、号的本义,总结名与字历代发展情况,挖掘名、字、号的文化意义,考察今人取名情况,去探求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不同时代的名字各有特点,因而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时代特征。同时,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同,这对于今人取名提供了借鉴,我们不仅单纯参考古人之名,还要追本溯源,结合引申之意,联系语境,取出意境融彻、意蕴深刻、朗朗上口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许多华人都对“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四字谣感到熟悉,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听说过《百家姓》。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更是完美典型的象征,许多黑社会都拜关二爷。大家应该都熟悉三国中的“华容道”事件,关羽在汉室复兴和斩杀曹贼两难选择中,还是放走了曹操,让观看三国的人叹息不止。  相似文献   

8.
"而"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广泛且用法复杂。以《诗经》和《孟子》中"而"字用例作为研究材料,对"而"字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定性、定量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诗经》和《孟子》中的"而"字用法的异同,并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连词"而"的性质、"名而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而"的语法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坏小子葛优     
冯小刚的噩梦 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如说是葛优的喜剧电影,因为葛优在其中的表演是这种电影最为吸引人的内核,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大腕》、《手机》乃至眼下的《夜宴》,很难说人们是为了冯小刚而进了电影院,还是因为葛优这小子。如果不怕被看做在两位长久搭档之间制造裂隙,还可以进一步说,这两者始终不是一回事,从一开始某种差距就存在,到后来并没有缩小,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11.
王和平 《中外书摘》2010,(10):51-54
这是一位著名音乐家,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成名作是《八路军进行曲》,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他在25岁时,就写下了这首不朽的作品。今天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一个朝鲜人,为朝鲜人民军写出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写了中国、朝鲜两个国家的军歌,这背后有些什么曲折的故事? 他是一名朝鲜籍的中国军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回到朝鲜工作多年。他们夫妻重回中国惊动了金日成、周总理……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80年代,曾上演过由京剧名丑朱世慧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其中—旬唱词“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仅风靡至今,还被人拿来做过不少文章。这个徐九经(1495—1580),《明史》本传上名徐九思,字子滇,是明朝嘉靖时人。明朝嘉靖年间的清官廉吏中,人们对刚直不阿的海瑞知之甚详,但对这位徐九经却了解不多。其实,就刚正廉洁、勤政爱民而言,徐九经并不比海青天逊色。  相似文献   

13.
佚名 《现代交际》2006,(4):43-43
提起梁晓声这位曾以锦绣文章予我们心灵震撼和升华的当代著名作家,人们常常想到的,是他十几年前捧送给我们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著名小说。大多数人只熟识文章华美的梁晓声,而极少真正认识交际场合中的梁晓声, 更少有人对他的口才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55万册首印!14%版税!折合首印稿费高达180万元。前日,在央视开讲《汉史》、《三国》而名噪一时的平民教授易中天,将其书稿《品三国》的第一部,以无底价公开招标的形式寻得买主。此举震动国内文坛和出版界。(《钱江晚报》5月24日)  相似文献   

15.
焦点·人物     
《老人天地》2014,(8):7-7
百岁笔耕,103岁的杨绛先生依然笔耕不辍,亲自手写完成几万字《洗澡》续作《洗澡之后》。杨绛表示自己不忍作品被人糟蹋。  相似文献   

16.
猜人物谜     
亚亚 《当代老年》2010,(9):48-48,15
1、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人名一) 2、召之即来(打《水浒》人名一)  相似文献   

17.
达洲 《老年世界》2011,(7):20-21
《三字经》,《辞源》释词为:“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王应麟,字伯厚,南宋鄞县人。他少年时通《六经》,淳祜元年中进士,历任过秘书监、吏部侍郎等诸多官职,博学多闻,长于考证,著述丰厚。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季羡林先生为人处世一直很低调,但是近一段时期,关于季羡林先生的文选、文集如雨后春笋,这自然是由于先生的人格魅力使然。手头这部《我的人生感悟》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选本。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内容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  相似文献   

19.
《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诸葛亮流传千古之作,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其不光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也极高。而且从修辞学角度来看,这是一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杰作。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要素——信誉诉求、逻辑诉求和情感诉求为理论依据,试图从西方修辞学视角来解读《出师表》,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20.
扶楠 《现代交际》2007,(5):51-53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