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事物,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基于道德代价的本质分析,我们认为,道德代价的发展规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第一个层面,是社会发展与道德代价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经济发展与道德代价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面,是发展善与发展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德育必须应对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化价值并存、道德相对主义与“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负面大众文化等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就成为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高校在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能力的过程中,应确立基本原则、寻求有效路径,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动者”,凭借自身的道德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新出现的道德问题,自觉担负起构建道德中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究竟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充满希望的一代”?研究表明,“80后”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群体,对“80后”大学生要有一个客观的现实评价;要提高“8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80后”大学生需要引导,需要关怀,更需要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经济转制,教育战线进行重大改革。高校德育也面临着新课题,要在“三个认同”、“三个进入”上狠下功夫。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高校德育进入什么样的新境界 高校德育如何搞?当今并没有形成人们一致认可的规范,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的德育认同问题。所谓认同,是某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也是社会同化人、人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就某一基本社会问题取得共识的  相似文献   

5.
张伟强 《云梦学刊》2012,33(4):135-138
当今我国大学的德育环境日趋复杂.在这一日趋复杂的大学德育环境下的大学生人际环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具有稳定性;二是具有实践性;三是具有心理性;四是具有发展性;五是具有复杂性.大学德育工作者应当合理看待当前大学生人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大学生人际环境的这些新特点,在认识大学生人际环境本身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至境德育论     
道德生活有功利道德、社会道德和自由道德三层境界;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则表现为感性德育、理性德育和审美(立美)德育;道德人生和道德教育的至境应是塑造“真人”形象的自由道德和审美德育。道德至境或诗意人生的教育达成需要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上实现重构.  相似文献   

7.
黄秀兰 《理论界》2006,(11):119-120
实效性是高职德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德育实效性提高的矛盾性问题及高职德育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探索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变化的社会,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不同社会成员的道德取向多种多样,这不可避免地影响、感染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高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所以,培育道德选择能力应成为高校德育的路径转向。高校德育要实现学会选择与教会选择的有机融合;要坚持一元价值取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对立统一;要把握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中的女大学生多为“90后”,她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但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以来“男尊女卑”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难免出现偏差.文章围绕“迷”与“乱”二字,从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协调意识三个层面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进行了探析,提出了重构女大学生性别意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德育关怀缺失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高校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校德育关怀缺失所引发的大学生道德问题是不可回避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德育模式和教育对象三个维度加以剖析,可使我们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进一步加强并且完善高校德育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落实到各种相应机制与保障的建立和完善上。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机制;二是要从高校德育创新、课堂教育主渠道、实践育人等环节出发,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三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道德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四是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道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示范机制;五是要与法制教育、纪律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六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解蔽与成圣:荀子认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兴 《河北学刊》2004,24(5):190-194
荀子明确将自然对象排斥于人的认识领域之外 ,而把认识对象规定为三位一体的“五经”、礼义和道。荀子的认识方法 ,一是通过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心灵 ,以静观的方式来认识对象 ;二是认识主体以“行”即践履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荀子的认识目标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知性层面的“解蔽” ;其二是德性层面的“成圣”。从上述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标的具体规定来看 ,荀子的认识论是一种“社会道德认识论” ,而不是所谓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教育历来以德育为本,并伴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德育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时代,大学生德育需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二是理论素质,三是思想素质,四是道德素质。这是当今大学生德育的新规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失范和缺位,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二是民众素质心态和社会舆论氛围;三是道德窘境和社会制度;四是道德教育的乏力。微博对大学生社会道德问题传播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微博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建设,要关注社会导向在微博中的传播,避免舆论对道德问题的过分夸大,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有效完善舆情监测系统,积极教授微博救助的技术,努力净化微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刘俭 《理论界》2008,(6):177-178
高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辐射源,德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整体规划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本文从多个视角对德育途径、方法重新进行理论审视,并对操作层面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当前高校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至少可涵盖十二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层面:一是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理论核心;二是坚持义利统一;三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四是发扬了革命的功利主义;五是突出了社会主义应当富裕;六是具有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七是强调人格国格;八是强调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九是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道德评价标准;十是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道德传统;十一是道德教育应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十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作道德建设的模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当前道德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知行”矛盾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知行矛盾”等当前德育难题,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又是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文章从教育学的角度对“知行矛盾”等德育难题的一般成因、实质进行了反思,并进而提出了正确处理“知行矛盾”等德育难题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四个“自我”: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成长是高校德育过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改变传统道德说教弊病、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应注重大学生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兴发 《兰州学刊》2005,(1):298-299,301
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着重道德他律、轻道德自律的现象。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主体 ,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努力探索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批判能力与长效德育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玉 《学术论坛》2006,(7):190-192
长效德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批判能力是长效德育的突破口。道德批判能力是依靠道德主体所具有的判断、选择、创新能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