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可视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思维培养目标的达成方面优势明显,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实践中,却存在图形语义模糊、使用不规范甚至混乱等情况。从思维可视化的实践出发,深入探讨思维可视化及其相关技术的困境,在理论上追根溯源,发现其理论支撑不足、生成逻辑不完善;实践中与知识可视化纠缠不清,其本质问题是知识与思维之间关系认识模糊。据此,从思维与知识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观点出发,重新认识思维可视化“表征什么”“如何表征”与“何种方式进行表征”等问题,最终找到了一条支持思维发展的思维可视化路径,即利用图形符号构建图形符号系统;对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即语义)进行表征,形成图形符号—语义系统,并以例解形式进行解析,希望借此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可视化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分析入手,着重论述了知识可视化对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影响,认为知识可视化应该成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分析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知识可视化创作的促进作用,指出网络信息的深度解读能力和传播能力对知识可视化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阐明了知识可视化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共同目的—一促进网络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传播与创造,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明确了知识可视化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性,提出知识可视化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经典论断,不仅说明了“理想的意图”同宗教世界“虚幻的意图”、思辨哲学家“虚假的意图”、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的意图”的本质区别,阐明了“理想的力量”的实践性、人民性、革命性,而且揭示了“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经典论述是关涉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和目标实现的基础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有助于深化我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方法原则、时代使命的具体理解和把握。对“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计量可视化视角探寻我国旅游纪念品研究热点和前沿,采用CiteSpace5.8.R1知识图谱软件,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抽取457篇旅游纪念品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和凸显性等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纪念品研究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有明显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频次最高,也是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形成旅游纪念品设计、纪念品、旅游业、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五个聚类;主题演进可以分为萌发、繁荣和扩展三个阶段。对此,可以通过创新文化品牌、强化场景示范、提升数字化水平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路径促进旅游纪念品的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5.
制药废水因其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等特点,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选取1 598篇制药废水处理领域的中文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和热点词等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发文数量渐趋稳定;发文作者以及机构之间联系并不密切;文献高频关键词主要是“水解酸化”“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和“芬顿氧化”等;关键词聚类分析着重分析了“预处理”“水解酸化”和“生物接触氧化”;强度最高的突现词为“深度处理”。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为制药废水处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理论中,意图是一个具有奠基意义的命题。意图主要表示“作者意图”,但又不止于作者的心理状态或情感体验,而是游移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呈现出颇为复杂的“关系性”形态。自20世纪以来,意图在文学阐释中的核心地位屡遭冲击。但在意图论者的言说中,意图又常常彰显其“认知的有效性”和“伦理的必要性”,从而在当代文论话语的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揭示意图”始终是困扰阐释者的一个难题。意图论者试图从精神共鸣、形式中介、主体假设、文化惯例等多个维度出发,以不同方式对意图加以趋近。对阐释者而言,意图绝非不容置疑的权威,而应被置于同诸多文学要素的协商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从常识性心理学、心灵哲学和行为哲学的视角,系统探讨意图、信念、愿望、规划与Agent实践推理的关系,可得到如下主要观点:(1)意图既是潜在的行为影响者,又是行为控制者,它为进一步的实践推理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输入。(2)意图涉及承诺;规划揭示了“以实践推理为中心的承诺的重要属性”;资源受限Agent的规划通常是具有层级结构的局部规划;意图是规划和实践推理得以关联的关键因素。(3)规划支持协调,并能够扩大慎思对之后行为的影响。(4)意图不仅能够帮助实践推理确定选项的相关性和可接受性,而且还能够构建“权衡愿望-信念理由”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设计美具有“现实———商业”及“理想———超越”的双重意味,设计审美范畴的基本内容是具有现实性、可交流(换)性、可操作性。其涵义是有目的、有意图的组合、构造  相似文献   

9.
根据传统定义,自欺必须满足信念条件与意图条件。与之对应,似乎存在关于自欺的两个悖论:“信念悖论”与“意图悖论”。本文试图论证:所谓的“自欺悖论”是可消除的,自欺是一类基于常情常理即可理解的现象。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自欺的定义作简要的考察(第一节);第二部分,处理自欺的“信念悖论”(第二节至第四节);第三部分,处理自欺的“意图悖论”(第五节至第六节)。文之所及,也将对“欺骗”“信念”“真诚”“反思”“理解”等概念作必要的澄清。  相似文献   

10.
人类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技术对学生获取知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阐述了知识可视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知识可视化的基本类型,针对事实知识、技能知识、规范知识和领会欣赏知识,具体探讨其可视化方式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