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宇  刘勤 《科学咨询》2023,(2):74-76
网络时代的媒介宣传改变着消费者的理念和行为,在线评论是媒介宣传的一种方式。笔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性别、文化层级对在线评论有差异,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商品认知、行为及品牌忠诚等有正向影响。不同主体需要合理审视和使用在线评论,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线商品评论作为在线口碑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一类关键信息资源。研究和识别影响评论信息内容的因素,对于消费者做出正确有效的购买决策和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完善自身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用户、商家/平台、在线商品这三个层面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评论用户群体进行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内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用户的情感分享、专业程度、与商家/平台的关系强度正向影响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内容;商家/平台的态度负向影响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线商品虚假评论不仅给消费者做出合理购买决策制造了巨大障碍,也降低了电商平台的商誉并损害了平台上大部分商家的利益。本文基于动机理论研究在线虚假评论的发布动机和形成机理,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调研考察消费者和商家发布虚假评论的潜在动机,另一方面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分析探究虚假评论的形成机理。本文从消费者相关型动机和商家相关型动机两个维度提炼出五种在线商品虚假评论的发布动机,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虚假评论的形成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宣泄、奖励机制、雇佣“水军”是发布虚假评论的直接动机;雇佣“水军”通过商品推销/诋毁和支持/诋毁商家这两个中介变量,对发布虚假评论行为具有间接影响;“水军”是通过推销或诋毁商家商品,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吹嘘自己并诋毁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发布虚假评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提升在线商品虚假评论的治理与防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实践洞察。  相似文献   

4.
在线评论是近几年学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多是针对消费者在收到产品之后第一次进行的评论,随着网络购物机制的完善,各大网上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追加评论的机会,即在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评论。 将在线评论分为在线初次评论和在线追加评论,基于不同产品类型(搜索型产品和体验型产品)和产品价格,探讨评论数量、评论长度、评论时间间隔和评论情感强度之间的差异。从在线零售网站天猫商城上获取真实的在线评论作为实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利用SPSS 20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评论数量受到评论类型和产品价格的影响,评论类型对评论数量的影响最大,初次评论数量明显多于追加评论数量,产品价格对评论数量有负向影响,而产品类型对评论数量无显著影响;②体验型产品的评论长度和评论时间间隔均大于搜索型产品,产品价格正向影响评论长度和评论时间间隔;③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差异受情感倾向的影响,如果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倾向均为负向,则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大于初次评论的情感强度;如果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倾向均为正向,则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小于初次评论的情感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在一些基本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对已有在线追加评论研究的补充,为后续比较研究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对消费者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价格的产品采取不同措施,使评论长度、时间间隔和情感强度保持在优良水平,充分利用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平面广告中人物性别、眼神指引作用、产品类型和广告图片中背景复杂度等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将眼动行为分析方法中搜索路径理论应用于潜在消费者平面广告浏览过程研究之中。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搜索路径长度、搜索路径时长、第一次注视兴趣区域时间、兴趣区域注视点个数、兴趣区域注视次数、兴趣区域注视时长等客观指标对浏览者眼动行为进行衡量。经过广义线性模型下四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人物性别和图片背景的复杂程度对于浏览者的眼动行为影响作用显著。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针对人物性别和广告背景的复杂程度对于各因变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本文发现,人物性别和广告图片中背景复杂度可以显著影响潜在消费者浏览广告过程中的眼动行为;降低广告背景的复杂程度可以加快潜在消费者对于目标商品浏览的速度,并且可以使潜在消费者长时间注视目标商品。  相似文献   

6.
在线消费者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两阶段销售模型(预售期、正常销售期),通过刻画预售期消费者评论对正常销售期需求的影响,探究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商家定价策略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评论调节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若忠实消费者选择等待至正常销售期购买产品,商家均会采取折价预售策略,即通过降低预售期价格提升消费者评论,刺激正常销售期的产品需求。在竞争市场情形下,若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成本非常低且预售期购买量较小,商家的折价预售策略能通过提升消费者评论以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随着普通消费者产品偏好成本增大,商家会将重心转向忠实消费者,进而缓解商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的评论为店铺带来良好的网络口碑。网络卖家如何通过回复评论来提高消费者发布评论的积极性,并提高评论内容的质量水平?本文利用评论长度和评论图片数量来衡量在线评论质量,构建卖家在线回复、店铺特征以及在线评论质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收集淘宝网交易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发现卖家回复正向影响评论长度与图片评论数,店铺星级水平和店铺服务能力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高质量的在线评论会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文结论将为电子商务平台和卖家提升经营绩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鹤 《管理评论》2023,(12):148-159
本研究针对在线评论对电商平台定价决策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问题,构建有无在线评论情形下电商平台与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在线评论对系统均衡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会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当制造商直销渠道与电商平台自营渠道的竞争程度足够大,或者渠道竞争程度较小但在线评论有效性水平足够低时,电商平台才会实施低价策略;在线评论会导致利润在各企业间的重新分配,当渠道竞争程度适中时,在线评论对电商平台有利,对制造商的影响不确定。其次,在线评论的存在会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渠道,尤其是部分消费者放弃直销渠道而选择自营渠道购买产品;然而,如果在线评论有效性水平满足一定条件,则消费者参考在线评论可能会放弃购买产品,由此导致产品需求降低。此外,本文还拓展了原始模型,进一步考察电商渠道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武瑞娟  李佩毓  李研 《管理评论》2022,(12):157-172
本研究探讨线上消费者负面评论中,贴图数量(少vs.多)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通过一个实地研究和两个实验室研究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1根据京东网的真实评论,对56个品牌12623条评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负面评论中,贴图数量对评论有用性有正向显著影响。进一步地,研究1将产品分为享乐搜索型、功能体验型、功能搜索型、享乐体验型四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在哪种类型产品中,贴图数量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效应均显著。研究2使用了照相机的负面评论。研究2的结果证实了贴图数量对评论有用性的正向影响效应,并证明了在这一影响效应中,心理意象和感知产品不确定性的并列中介作用,排除了感知信息量和劝服效应的中介作用。研究3使用了家政服务负面评论,结果重复了研究2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在线声誉水平代表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体现了商家的经营绩效。在线声誉水平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关注度,能否为商家有效吸引顾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利用大众点评网数据,以星级水平衡量商家的在线声誉水平,以点击量衡量消费者的关注度,构建研究模型,发现在线声誉水平与消费者关注度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对于这种影响关系,本文用羊群效应分析了消费者的跟随行为,群体中的理性羊群效应占据主导后,声誉的持续提升对消费者关注度产生了抑制作用。同时,餐厅的产品属性和店铺属性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对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决策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个人满足、感知价值和推荐奖励计划为理论基础,采用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系统研究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推荐奖励计划在这一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个人满足正向影响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个人满足通过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正向影响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感知价值在个人满足与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中起中介作用;推荐奖励计划在感知价值与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网络商家和第三方平台应当不断丰富评论形式,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及服务,并通过创新推荐奖励机制来吸引消费者主动发表网购评论。  相似文献   

12.
章璇  景奉杰 《管理科学》2012,25(3):69-77
从在线销售商品在配送环节上的差别以及商品的享乐性角度探索性地研究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网络商品在线冲动性购买的差异。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2(虚拟商品vs.实体商品)×2(享乐品vs.实用品)组间实验检验消费者对4类在线销售商品购买意愿的差异,验证商品与消费者间时间距离的影响及其与商品享乐属性的交互作用。为增加实验室实验研究结论的外部有效性,采用3个在线模拟网上购物的现场实验,以被试的在线订单数据而非自我报告的购买意愿验证实验室实验的研究结论。自变量的操纵是在网络商店中设置不同类型的商品,分别以消费者自我汇报的购买意愿和模拟网店中的订单数据为结果变量进行测量,实验室实验和在线网络购物模拟实验的共同使用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消费者在线购买虚拟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要高于在线购买实体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消费者对享乐性虚拟产品的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最高,虚拟的享乐品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显著高于虚拟的实用品,实体享乐品与实体实用品的购买意意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不太显著。该结论对在线零售商针对不同产品类别进行销售和采用相适应的促销手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海娟  任力 《经营与管理》2014,(10):128-129
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口碑营销,逐渐成为营销人员和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消费者购买决策研究的基础上,以有过网上服装购买经历的高校大学生和参加工作的年轻一代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在线客户评论对网络服装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问卷》,探讨在线客户评论如何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口碑决定产品命运吗——对线上图书评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口碑通过什么机制来影响体验型产品的销售?它主要通过知晓效应还是说服效应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网络口碑的内生性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运用真实的线上消费者评论数据来研究网络口碑对图书销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内生性对于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在考虑内生性后,网络口碑中评论分数对销量的影响消失了,而其影响主要来自于评论数量。这说明网络口碑主要通过让更多消费者知晓产品来促进销量,而说服消费者购买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严建援  郭海玲  戢妍 《管理评论》2012,(11):28-36,59
本文以B2C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着重针对商家营销策略对消费者选择商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对消费者网络购物中选择不同类型商品时是否存在折中效应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类探讨了不同类型营销策略对不同类型商品折中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或购物品时都表现出折中效应;且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都会弱化消费者选择便利品或购物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相对购物品,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时,两类营销策略对折中效应的影响程度更大;当消费者购买便利品时,与促销策略相比,价格策略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折中效应。基于以上分析,B2C商家应加大对便利品销售采取价格策略的频率和力度;提高提示性、比较性信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在线商品评论的效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为消费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来发表其针对某件商品的评论.但是,随着在线商品评论的数量不断增加,潜在消费者越来越难从中发现有助于制定购买决策的信息.因此,如何从众多的评论中识别有用的评论,分析在线评论的效用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在线商品评论效用分析的最新研究进行评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充分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而设计新的数据挖掘方法更好地辅助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为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商调整营销沟通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线冲动购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论文基于S-O-R模型,研究网络团购情景下两个重要因素:价格折扣与购买人数如何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及感知风险,从而影响冲动购买意愿,并提出了冲动购买的形成机制模型.本研究通过一个眼动实验收集眼动数据和问卷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1)价格折扣与购买人数都对消费者唤起感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只有价格折扣对于消费者感知风险具有消极影响;(2)唤起感与感知风险都通过对愉悦感的积极/消极作用对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产生影响;(3)购买人数正向调节价格折扣对唤起感的正向作用.眼动数据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些结论,并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影评数据的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在线客户评论,如何能快速有效地进行识别和选择从而发现和利用其中有用的评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体验型商品电影的在线评论为研究对象,结合文本挖掘技术和实证研究方法,从文本特征出发探索影响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因素,建立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评论有用性进行分类预测.与现有相关研究相比,提出的模型总体拟合效果显著提高,并发现在线影评中积极的情感倾向、较高的正负情感混杂度、较高的主客观表达混杂度以及较长的平均各句长度,对评论的有用性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在线影评的有用性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大量用户生成的在线评论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同时被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引起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产品开发等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取得很大的研究进展。但是在线评论的研究范围广泛,目前并没有系统性的概念框架,缺乏对在线评论的全局认识。因此,本文尝试从行为影响和价值应用两个层面对在线评论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探讨在线评论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了解购物车放弃等"非购买"行为能丰富消费者决策行为理论,帮助电商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消费者介入理论认为,产品介入取决于所耗的信息成本,目前研究对介入度过于定性与模糊。本文基于单品层级细分三种产品介入度:时间介入度,注意力介入度,关注介入度;考虑产品介入的时序依赖效应,在线评论对于购物车放弃的影响。本文以离散选择模型对购物车决策进行建模,结合京东商城点击流数据分析表明(1)时间介入度正向显著地影响购物车放弃和购买行为,但对后者效应更强。(2)对产品的注意力介入度越高,在购物车中放弃的可能性越低;但也会降低购买意愿。(3)产品的关注介入度与消费者放弃购物车行为的存在负向关系。此外,本文结合差评率的交叉弹性仿真,发现(4)高关注介入度的产品更易受差评率影响而放弃购物车;时间介入度和差评率两者正向平稳地影响放弃购物车可能性。本研究为个性化推荐系统和社交电商的在线评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