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碑版文字释读错误,除石质风化,文字泐蚀和俗讹别体繁多的主要原因外,还有不明文化词语,不察历史人物,忽略典章制度等因素.《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是一部集图录、释文和研究为一体的重要碑刻文献著作,为历史、民族、民俗、语言、书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材料.对照碑刻拓片,校正释文,归纳碑铭释读中应注意的历史文化问题,可以在方法论上对碑志铭文的释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唐代景教写经中存在很多俗字,前人很少从文字学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景教文献整理中出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难点。利用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对唐代景教写经中的一些疑难俗字进行了考释,有助于对景教写经的正确释读。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碑刻保存了大量俗字,而考释其中的疑难字是进行碑刻内容研究的首要工作。本文摘取并考证了9个俗字,如"■"为"冢"字、"(扌量)"为"扬"字、"■"为"浦"字、"(扌船)"为"迁"字、"■"为"迷"字等。  相似文献   

4.
以嘉靖《保宁府志》为研究对象,考释其中俗字“女占”“ ”“ ”“熳”“ ”和“ ”,结合历代俗字文献进行研究,以展现其流变概貌,推动汉语俗字研究的发展,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与修订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对疑难同形字考释的基础之上,文章总结出了五种考释方法:一是利用汉字形义统一的特点来考释,二是利用声旁及其声旁音变来考释,三是利用异体字际关系来考释,四是利用方言材料来考释,五是利用俗字编、草字编类工具书来考释。解决疑难同形字对形音义关系的梳理、字际关系的整理、字书编纂、文献阅读与整理、汉字史、词汇史以及字库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文利用文献 材料,通过找其原始依据的文献材料等严肃的态度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典》收列的 9个不识俗字进行了考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石仓契约》中俗字释读疏漏进行了考释与补正。“//”均当为“背”的俗字,而非“堦”或“嘴”字;“”当为“此”的俗字,而非“尖”字;“”当为“短”的俗字,而非“缺”字;“”当为“尖”的俗字,而非“炎”字;“二小二勿”被误释为“二小二不小”,实为“二丝二忽”;“统纳”被误作“统纳”,实为“充纳”,“搭”被误作“榀搭”,实为“品搭”,其中“充”“品”分别受“纳”“搭”类化而作“统”“”。  相似文献   

8.
古籍中的俗字必须足够重视,不少地方直接关系到对古籍文本的语义理解。在俗字释读时,不能简单套用辞书的解释,要按俗字知识具体分析。注意俗字一字兼数职的情况 不能简单按现代汉语文字规范来迳改古籍 可以利用俗字学知识破解古籍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东汉墓志语料丰富,是研究东汉词汇的重要出土材料。本文对东汉碑刻中的13条词语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平安时期的古辞书《新撰字镜》收录了许多汉语俗字,是俗字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作者是用汉文撰述,中间不乏中国文献中失传的文字,而在抄手笔下又不时出现一些俗字,有不少因字形接近而混、不辨正俗而混或因抄手笔误而发生的讹混,也有因书写变异造成的同形字。依据《新撰字镜》的文字材料,不仅能与敦煌、碑刻等出土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比较研究,还能补充中国大型字书中的一些失收字,有助于汉语文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宋代已进入典故词发展和使用的衰微期,但墓志文中仍有较丰富的典故词,多语典词,以传承为主。用典特别是生僻典故的使用、文字俗写讹变以及泐蚀等都会影响志文的正确释读。已整理的宋代墓志文献中,误录典故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文献材料的有效利用和语言文字研究。具体校释宋代墓志中"实■""表■""俊■""捐■""卒■"等典故词语,需科学把握汉字俗变规律,深入探索典源出处,透彻理解用典之意。由此提出文字释读、典故语破解和文献校理相结合的碑志文典故词校释方法,为石刻文献整理、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地方性的档案文书,但作为官方文书,里面却保存着大量的俗字。本文以清代南部档案中 的改变形旁俗字为对象进行研讨,对南部档案的释读与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碑刻语料是汉魏六朝时期独具特色的文献材料,其中的委婉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对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化、心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其中有关"死亡"的同根委婉语。  相似文献   

14.
敦煌碑铭赞词语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写本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资料保存了大量晚唐五代时期的原始语言材料,具有较高的词汇学研究价值.文章择取数例不易释读、亦未被各类辞书收录的词语,结合传世文献加以考释,以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5.
《玉篇俗字研究》是台湾已故学者孔仲温的遗著之一。该书以宋本《玉篇》为研究对象,共分五章。作者使用"穷尽研究法"分析材料;追根溯源,揭示俗字字形的变化情况;使用"比较法"把宋本《玉篇》俗字和唐宋字书俗字作比较。作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读者意识,集中体现在《绪论》和附录的五个字表中。作者在俗字的认定和阐述个别俗字的构形时也存在少数小错误。总体来看,本书清晰地呈现了宋本《玉篇》俗字的状况,总结了俗字变化的一些规律,为同类研究及语言文字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字通》中有一些判明俗讹但未指出正字的俗字、讹字,故对其进行考释,以期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相关字的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浩繁,所出土的战国文字材料内容丰富。其铜器铭文、兵器铭文、货币、陶文和印玺历来受到众多学者重视,对铭文的文字考释、史实考证及战国文字的分域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应在疑难文字的释读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探索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敦煌俗字产生于魏晋六朝以迄五代宋初,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敦煌俗字材料整理辑录、理论研究、类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敦煌俗字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之不足,以期对后来学者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随着敦煌学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国内俗字研究也呈现出繁荣景象。本文选取研究敦煌俗字具有代表性的13篇硕士论文作为材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这些硕士论文主要是从俗字考辨、俗字类型的划分、俗字成因、俗字特点以及其他方面进行论述的,选取的研究材料较为广泛。但是,其在俗字类型划分、俗字特点总结等方面存在很大分歧,研究的广度主要集中在俗字划分类型、特点总结等方面,未免有些局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释清代南部档案出现的两个疑难俗字,对南部档案的解读与研究以及《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