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著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7
"中国体验"探讨的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价值观、社会心理、生活态度等精神变迁与状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基本内涵、研究对象、研究特征来看,"中国体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有很多共同之处,借鉴"中国体验"研究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应在建构主体、核心价值理念方面实现微观化,关注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变化,重心下移,建构领域微观化。所谓建构主体微观化,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主体按政府公职人员、农民工与产业工人、教师和学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进行群体划分,通过关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来采取不同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所谓核心价值理念微观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各个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此,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与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
张新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0-62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原生态文化的一个载体,反映了该民族爱好和平、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该民族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体验认知是侗族大歌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田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27-36
域外文学对于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而言并非单纯的阅读经历,而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透过日积月累的域外文学“体验”,逐渐形成“俄苏体验”“美国体验”和“日本体验”三大谱系,其中又以“俄苏体验”最为显著。俄苏文学激活了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的革命想象,不仅茅盾、蒋光慈、王统照、丁玲等既成作家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而且萧红、萧军、端木蕻良、叶紫、艾芜等新进作家也明显受到俄苏文学的熏染,从而充分显露出“俄苏体验”所引发的创作效应。在为数众多的美国左翼文学家中,单纯从对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创作所形成的影响力而言,无人能出辛克莱之右,茅盾、萧红等左翼作家都受到辛克莱的影响,在他们创作的左翼乡土小说中留下了印迹。在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留日学生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留学其他国家者而言成为左翼作家的数量最多,由此也使得“日本体验”成为不可小觑的影响因素。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域外文学“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启示以完成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创建,由此也使得中国左翼乡土小说与世界文学尤其是左翼文学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从而成为国际左翼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戴敏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125-128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认为人类概念的形成依靠人的身体和心智的体验,依靠人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意义源自人的身体体验。文章在收集和归纳英汉语“下(DOWN)”的空间隐喻基础上,尝试探索“下(DOWN)”的空间隐喻在英汉语中的认知模式和分布格局,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根基,剖析“下(DOWN)”的空间隐喻背后深刻的体验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5.
金妙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西方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语言观,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科学,对翻译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代翻译研究将语言学作为研究的基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出发阐释了翻译的主体性,以期为分析和描写翻译主体性这一十分关键的翻译研究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陆一晨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1-100
工作幸福感包括愉悦体验和意义感体验。如何通过设计激发劳动者的工作幸福感已成为体验创新领域的新挑战之一。结合文献梳理得出,工作幸福感设计可被视为一种以新的可能性为导向的体验设计,包含两大关键步骤:体验目标设定与转译。基于KONE客服专员工作幸福感设计的实践与反思,揭示了工作体验目标在设计过程中的三重作用:推动溯因逻辑推演、重构设计机会空间与促进传播体验知识。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聚焦于工作幸福感设计的产出对劳动者工作体验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体验认知认为在概念思维过程中,人们的感觉运动经验发挥着重要作用,概念思维是由具体的感知觉运动信息的表征所构成。实验表明被试在对表示温度的词语(冷、热)进行的时距判断过程中,被试倾向于高估表示热的词语呈现时间和低估表示冷的词语呈现时间。这表明被试可能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和活动状态所进行的心理模拟,导致内部时钟频率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主客观时距的估计偏差。因此体验认知对时间知觉过程确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Z1)
本文以动感地带为研究对象,从体验营销的视角出发,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调研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感地带品牌体验价值组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产品体验价值、价格体验价值、服务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品牌体验价值。动感地带通过给用户提供产品体验、价格体验、服务体验、情感体验与品牌体验而得到了年轻用户的喜爱,体现了体验创造价值的营销机理,同时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其他公司提供一些营销策略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隐喻同人类的身体体验紧密相关,同时隐喻体验的背后具有文化特殊性。通过概念隐喻理论,从体验认知的视角,归纳比较出汉英语中“山”和“mountain”的隐喻映射的异同, 并讨论了其异同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1.
林锦秀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1)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的生命、死亡的认知与体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本质特征的认知是正确的.大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是积极的.大学生对死亡的体验是低度恐惧的、中度悲伤的,是高度理性的.女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认识比男大学生更准确.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显著低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办法”看《巴塞尔协议Ⅲ》在中国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人慧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35-36
《巴塞尔协议Ⅲ》于2010年12月正式发布。近一年来,中国公布了一系列相关的通知和法规。其中,三个办法可以看做是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文中在对三个办法与《巴塞尔协议Ⅲ》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体验"概念在狄尔泰诠释学思想中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此一概念的把握乃是深入其诠释学思想研究的关键所在。通过梳理"体验"概念,不难发现狄尔泰正是以"体验"概念来维护精神科学的合法性,同时,以它作为理解的基础,来与自然科学的说明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5-54
柳青是陈忠实文学上的精神导师。在学习写作的艰难过程中,陈忠实接受柳青的文学理念,研摩他的写作经验,所得助益,可谓多矣。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陈忠实逐渐意识到了柳青的文学观念的局限,于是便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精神剥离。他终于甩脱了柳青的手,终于超越了旧的文学规约模式,终于摆脱了文学上的依赖心理和幼稚状态。他用生命体验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深刻认识和体悟,并用它来推激自己的小说写作,从而写出了《白鹿原》这样一部气象恢闳而激楚沉郁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5.
郭伊萍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5-7
体验经济是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一员———商场,在进行商品经营活动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体验经济的发展动向,并跟上时代要求,努力为顾客创造“有价值的体验”,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为顾客创造体验是商场发展的新的机会点,这样做可以使商场在完善服务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乐(lè)”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重要的理论范畴。其美学意蕴有三:是审美过程中主体的审美愉悦感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国古代以诗、乐(yuè)、舞为代表的艺术创造或审美活动所引发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的重要理论提摄;是审美体验活动之高级阶段审美主体的超越性精神体验的表征。“乐(lè)”作为审美体验,贯穿于审美体验活动的全过程中,并呈现为“即身”之乐、“会心”之乐、“神游”之乐三个依次递进的不同体验层次。就其审美体验中所蕴含的超越性而言,“乐”又主要呈现为以“和”为旨归的儒家之“乐”境界、以“妙”为旨归的道家之“乐”境界和以“圆”为旨归的禅宗之“乐”境界。“乐”比“美感”更适用于描述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活动的层次性、超越性以及对审美境界的不懈追求,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与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量表调查法,用自编置业顾问工作体验问卷,调查了北京地区置业顾问幸福感与自尊和工作体验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置业顾问的总体幸福感呈中等水平,在性别、学历和工作区域上无显著差异;置业顾问的自尊水平较高,在工作区域上差异显著;置业顾问的工作体验包括文化精神体验、物质保障体验和环境转换经历三个维度,物质保障体验维度上,有显著性别差异,在环境转换经历维度上,性别和学历上均有显著差异;置业顾问的总体幸福感、自尊和工作体验两两显著相关;自尊和文化精神体验对总体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睿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2):51-54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时,除了要关注老年人口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旅游已逐渐成为老年人排解闲暇时间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范式,对46名老年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并将访谈内容逐级编码,明确老年人旅游体验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在旅游中获得的身体健康、人际交往、习得新知、心情愉悦和老有所为的体验可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郭海英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2):1-4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有一定的着眼点,通过分析"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的特征,从生产力的内部矛盾联系揭示来"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价值观,一是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价值观;二是社会整体长远利益的自然价值观,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歪曲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不良影响,及正确把握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70-77
在近代日本知识人来华考察的过程中,塑造于古代经典的中国形象与近代现实社会所感受的中国形象始终交织在一起,共同参与建构了近代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观.以日本知识人的中国游记为对象,探讨幕末至昭和初期以知识人为主体的日本人的来华体验,进而考察其来华过程中的感性因素在建构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中所发挥的作用.由于个人体验与时代状况的差异,幕府末期至昭和初期,日本来华知识人的中国认知大致呈现出五种表现形态.对各种形态的认知做出历史还原和事实定位,对于准确把握日本人中国观的形成过程及其后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