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大鸣对中国农民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也是我国规模性农民工群体刚开始兴起的重要时期。一直以来,周大鸣持续关注着中国农民工在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国内主要涉及中国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与转型、“散工”、城市少数民族、城市新移民、农民工与城市化等;国外主要关注海外农民工的研究。当前,农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仍是主流,进城农民工分布全国各地区和各个行业,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仍然跟农民工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民工的高离职率业已成为影响企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2013年对七座城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探讨了农民工的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工作嵌入程度越高,农民工群体的离职倾向越低;同时,工作嵌入对不同性别、代际和地区农民工的离职倾向具有差异性的影响,表现在男性、新生代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身上更为敏感。解决农民工高离职率的问题需要将农民工职业发展纳入市民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注意农民工群体的内在分化,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发展权是首要人权,对于中国特殊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来说,在解决其生存权的同时,应该关注他们的发展权。农民工发展权主要是指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基础上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在建构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背景下,发展权的实现是农民工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协调器。农民工的发展权具有深刻的内涵,其体系建构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社会建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机制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大量农民的流动及其在非辖区(非户籍地)的生存与发展,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社区队伍的壮大及其对城市建设作用不断显现,农民工城市生存能力及其生活现状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发展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理论研究视角如何定位今天的农民工群体?是我们将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公民化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建构视角探讨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在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必须关注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只有有效解决现阶段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才能推动城镇化的高效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对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第二,在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处理上,部分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经验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广;第三,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经济房或廉租房模式,而能否实现这种做法则取决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第四,中央政府应该建立完备的监控和惩罚机制,并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建立农民工社保的问题上存在顾虑;制度上的城乡分割状况;一些民营企业参保不积极;农民工个人对参保缺乏积极性;城镇社会保险门槛高,操作缺乏灵活性;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短视.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七点建议:让地方政府同企业一起承担义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设计出一套统一完善、各省统筹的保障制度;实行"完全积累型","低缴赍低待遇","多层次广覆盖"政策,并作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基石.等七点建议;对农民工的个人养老储蓄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城市定居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新型城镇化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并非人口规模与城镇规模的扩张,而是让定居在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更高。基于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有序逻辑回归和最小二乘回归等方法,本研究系统评估了城市定居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现城市定居提高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自我价值实现”“获得尊重和认同”是农民工生活质量提升的机制。随着中国大量农民工不断沉淀在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让农民工生活质量更高,不仅能够得到农民工的响应和支持,而且能够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及运行效果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其工伤保险受到各方的关注。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进行分析,发现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与建设远远滞后于农民工发展的需要。从覆盖范围、行业分布情况、农民工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具有低效性。运用劳动力供求曲线等方法和技术,从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工伤保险制度供给和政府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其结果表明,农民工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及农民工间接承担工伤保险费用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周期长、制度设置不科学等是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制度供给原因;政府的制度设置责任缺位、激励雇主责任缺位等责任缺失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的政府责任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农民在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伴生的重大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以《中国青年研究》近10年来199篇刊文为样本,分析发现,农民工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流动融入、家庭生活、政治维权及随迁子女教育等几大方面。研究者问题意识强烈,论述逻辑清晰;研究视角多元纷呈,理论阐释有待提升;注重实证分析但操作方法尚需科学规范,研究论域值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女性农民工、流动儿童、中老年农民工及其他相关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顺利市民化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性特征和内在要求。系统地梳理近十五年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演进路径、热点和前沿,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和社会价值认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检索得到的917条源于CNKI的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十五年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热点涵盖了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前沿集中在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民工市民化关系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分层:中国城市化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农民工是当代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农民工的社会分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更是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的产物。中国农民的市民化,首先是要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但人数过亿的农民工又不可能同步市民化,或者同时融入城市,它必须经历一个渐进地、分期分批地进入过程。为此,文章运用代理论与社会分层理论来分析农民工分层,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将进城的农民工大体上分为准市民身份的农民工、自我雇用的个体农民工、依靠打工维生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失地农民工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学界关于农民工课题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涉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指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宗荷 《社区》2011,(36):8-9
10月28日,“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该项目是中国、联合国和西班牙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实施的多边合作项目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开展对青年农民工的政策研究,知识培训与法律政策宣传等能力建设活动.促进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工群体中长期发展的市民化趋势,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趋势与"半城市化"问题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非农化、城镇化和市民化"三位一体"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合乎中国国情、极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概念,它代表着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一个庞大的新兴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存在与发展,影响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稳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思维、辩证思维、规律思维,应成为我们研究农民工问题的逻辑起点、思维方式和思维趋向。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城乡迁移,是影响中国农业转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变量.借鉴推拉理论梳理影响中国农民工城乡迁移意愿的因素,区分并显化土地权益在其中的作用,提出城乡收入、就业环境、土地权益三个假说.并利用南京市的农民工1062份样本调查数据,以农民工流动方向为参照确定留在城市与返回农村作为各自对照组,通过多项分类logit回归分析计量各因素对不同迁移方向意愿的推拉作用.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巨大动力;城市就业环境的好坏虽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但在家庭总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他们对恶劣就业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土地权益则在农民工城乡迁移中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总之,规避风险并寻求家庭总收入最大化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行为决策的逻辑基础,今后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必须重视土地为农民工所提供的退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农民工阶层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农民工流动的规模每年已经超过1亿人。农民工占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很多地方已经超过50%。可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文章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测算了农民工对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05年,如果假设农民工劳动生产率与城市产业工人一样,则农民工对中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贡献占到这些产业产值的14.77%~24.35%,平均每年为19.98%;如果假设农民工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产业工人,则农民工对中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贡献占到这些产业产值的1.67%~4.71%,平均每年为3.26%,而且贡献份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对维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运用覆盖全国32个省区348个样本城市的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影响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民工的消费呈现“过度敏感性”和“过度平滑性”的特点.此外,研究还发现,农民工的消费支出与代际因素、婚姻关系、家庭成员数、职业身份、学历高低呈正相关.研究进一步发现,如果能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农民工的消费支出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以家庭为基本研究单位,通过把城镇常住人口家庭划分为普通城市居民家庭、农民工市民化家庭和农民工家庭,以避免直接用农民工家庭与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差量衡量农民工市民化消费效应的估计偏误,试图更加准确地估计农民工市民化的家庭消费效应并检验社会保障的作用。研究表明: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提高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并且农民工市民化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比普通城市居民家庭高;农民工市民化还能降低家庭生存型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逐步改善消费结构;并且农民工市民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是一次性的,它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家庭消费改善和教育水平与就业能力提高—总收入增加—家庭消费进一步提升,持续地推动家庭消费的增加,按现有速度测算,如果将我国1亿农民工家庭全部市民化,每年至少新增国内消费约5万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